破局“电鸡围城”,“宝宝巴士”立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6 15:17 2

摘要:辖区管理人口超50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15万辆,早高峰接驳后的地铁站周边就像被电动自行车的海洋包围了……作为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电鸡围城”的困境在布吉街道尤为突出。

辖区管理人口超50万、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15万辆,早高峰接驳后的地铁站周边就像被电动自行车的海洋包围了……作为深圳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电鸡围城”的困境在布吉街道尤为突出。

为有效落实龙岗区委区政府交办任务,试点通过定制化公交线路等方式替代电动自行车出行、持续缓解道路拥堵等问题,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一场关于城市交通治理的“绿色革命”在这悄然展开——布吉街道创新推出“宝宝巴士”接驳公交服务,以“短距离、高频次、快周转”的模式精准对接居民出行需求,让公交客流增长128.77%、地铁站周边电动自行车存放量下降22.34%,更通过AI数据驱动和“疏堵结合”的系统治理,为超大城市破解电动自行车难题提供了“布吉样本”。

这场从“骑电驴”到“乘公交”的出行习惯转变,背后是数据赋能、科学规划与居民共治的深度融合。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创新实践正在重塑城市治理的逻辑——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引导,从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协同,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城区甚至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数据赋能

AI算力下的精准治理“密码”

布吉街道的治理创新始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面对地铁口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顽疾,该街道联合科技企业,以高德地图为AI数据底座,在全区乃至全市率先构建地铁口交通动态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技术创新:通过“人工巡查+智能采集”双轨机制,累计采集数据20万条、视频图像100G,完成4轮25235辆电动自行车的车牌信息溯源,去重筛选出9370条明细数据形成车牌档案库。这些数据不仅成为治理的“底数”,更通过OD矩阵和GIS地理空间分析,转化为科学的决策依据。例如,通过热力图比对,街道发现“宝宝巴士”线路与电动自行车高频出发小区高度重合,采用“试点—评估—优化”的递进式策略,动态调整线路走向和班次,基本覆盖出行需求量大的小区,实现客流量稳步攀升。

“宝宝巴士”助力市民改变出行习惯。

更值得称道的是数据应用的精细化程度。布吉街道创新性地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到访率分级分类模型,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管理策略,在精准压缩空间的同时兼顾了市民情绪。数据显示,“完全平替”(超15天未到访地铁口)的电动自行车用户增幅超6倍,这充分证明了数据驱动决策的科学性,这种“数据靶向治理”也推动了绿色出行迁移趋势加速形成。

目前,数据应用的深度还在不断拓展,布吉街道联同数据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现有数据成果进一步深化分析,融合公交运营数据与高德互联网数据,建设可指挥、可运营、可推广的平台,为空间压缩、线网优化提供全域数据赋能。

疏堵结合

从“空间挖潜”到“出行重塑”的系统破局

布吉街道的实践并非简单“以禁代管”,而是通过“公交替代+空间压缩+执法强化”的组合拳,系统性引导出行习惯变革。在“疏”的层面,“宝宝巴士”成为关键抓手——这种迷你巴士一经投放,便迅速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赢得居民青睐。线路从最初的3条增至4条,车辆配置从8台翻倍至16台,每日运营最低224班次,客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6月9日线路开通首日客流307人次,6月18日4条线路全线开通单日客流723人次,至7月17日全线单日客流增至1654人次,涨幅达128.77%。

“宝宝巴士”一经投放便深受居民青睐。

在“堵”的层面,布吉街道更是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针对无牌车辆,创新实施“暂存管理—教育承诺—便捷上牌”全流程治理,累计清理无牌电动自行车4525辆,将有牌车占比从74%提升至86%,大幅提高车辆可溯源率。针对违停现象,划定102个规范停放点位,累计拖移违规占道车辆3171辆,并通过“链网净道”集中整治行动开处罚单3018宗,其中打击非法运营行为35宗。这些措施让布吉街道的市容面貌及交通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深圳东站西广场压缩空间畅通道路。

最具创新性的当属“空间挖潜”策略。在整治过程中,布吉街道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停放,而是通过科学测算,清除龙岗大道、铁西路等区域中占据机动车道、人行道的3240个电动自行车车位,划定16处禁停区,累计腾挪出4000平方米公共空间。这种空间重构产生了奇妙的效果:短期内通过“不可停、不能停”的物理约束引导行为改变;长期则通过居民习惯养成,在撤除铁马等临时设施后,仍能自觉避让原区域停车,实现了从“行为约束”到“习惯养成”的质变。数据显示,地铁站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量自6月初以来已下降22.34%,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

共治共享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绿色转变

布吉街道的探索证明,交通治理的可持续性离不开社会共识的凝聚。在宣传策略上,该街道打造了立体化的传播矩阵——线上发布相关专题公众号推文阅读量超12万次,制作创意宣传短片累计播放5万次,还通过社群每日精准推送接驳信息;线下则在5个地铁站出入口、35个公交站台及3800处居民楼栋设置宣传点,铺设易拉宝130套、宣传海报19000张、温馨提示贴纸20000张,动用59个小喇叭循环播放接驳信息。这种“铺天盖地+精准触达”的宣传策略,确保了政策信息的有效传播。

长龙地铁站A出口通过硬件设施改造,有效分流电动自行车和行人出行。

更深层的共治则体现在公众参与的全过程。项目启动前,该街道通过在线平台、回访电话、社区活动等渠道收集了35000份调查问卷,动态掌握通勤时段、热点区域等关键信息,让居民需求直接转化为线路规划依据。项目实施中,组建的交通秩序管理攻坚工作专班统筹调度17个社区力量,召开23次专题调度会,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甚至连“宝宝巴士”的品牌设计也融入了共治理念——21个特色主题公交站牌融合萌趣元素,通过视觉吸引提升乘坐意愿。

特色主题公交站牌“萌”态十足。

布吉街道以“宝宝巴士”为抓手破局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的实践,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了多重启示:在技术层面,证明了数据驱动决策的科学性;在治理层面,展现了“疏堵结合”的系统性优势;在社会层面,验证了共治共享的可持续性。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的表面问题,更深层次地改变了城市出行的生态结构。随着空间压缩力度加大和线路动态优化,“宝宝巴士”模式有望成为更多片区绿色出行的标配。

而其最宝贵的经验在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当政策设计真正立足居民需求,当技术创新服务于民生改善,当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就能创造出既解决当下问题又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型治理范式。布吉街道用实践证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面前,创新与智慧永远是最有力的解题之钥。

来源:深圳龙岗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