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金元四大家形成的背后原因,并不是按医术高低来定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5:29 2

摘要:说到“金元四大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中医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四位名医: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金元时代的人提出来的,而是到了清朝,才有明确的文字将这四位并列称为“四大家”。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医家陈念祖在《医学三字经》

说到“金元四大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中医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四位名医: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震亨。但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金元时代的人提出来的,而是到了清朝,才有明确的文字将这四位并列称为“四大家”。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医家陈念祖在《医学三字经》中的一句话:“四大家,名声噪”,并特地注解为“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所以,“四大家”的提法,其实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当时人自己立的牌坊。

不过,如果认真去翻历史书,特别是元末明初儒士宋濂的文章,会发现这四个人之所以能并列,和宋濂的推动关系非常大。宋濂给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写序时就说过,当时能称得上“以善医名者”的有三人: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这三人虽然治法不同,但都以《黄帝内经》为根本。宋濂还分析过这几位医家的学术传播,指出刘完素的学问是通过弟子荆山浮屠传到江南,后来传到朱丹溪这里,所以朱丹溪的医学思想,是集三家之长而成。他能结合刘、张、李三家的精华,再加上《易经》《礼记》等儒家经典,加深了对《内经》的理解,才写出了影响极大的《格致余论》。

正因为朱丹溪能在前人基础上有所融合,又能站出来批评当时流行但较为机械的“局方”,宋濂才特别推崇他。甚至直言:“如果不是丹溪,人们都快忘了还有《内经》这种学问了。”从这个角度看,宋濂确实是第一个把朱丹溪推上“四大家”位置的人。虽然当时“金元四大家”这个词还没正式叫出来,但“四人并列”已经基本成型。

不过,宋濂的说法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说法。例如,在为朋友写的其他序文里,他也会提到“张元素”,认为张元素的医学传承非常重要,甚至把他列入“四大家”之中,和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并提。张元素本身其实也是李杲的老师,所以这两人常常被一起提到。可见,在宋濂那里,“四大家”的说法是会根据写序对象和场合不同而做出调整的,这种调整不仅反映了对医家本身的评价,也透露出当时儒生与医者交往之间的一些“人情”考量。

这些变化提醒大家一个重要的事实:所谓的“金元四大家”,其实不完全是按医术高低来定的。背后有学术的传承,也有儒生的评价,有实际的影响力,也有人际关系的作用。像朱丹溪,固然医术高超,但他能成为“四大家”之一,跟宋濂的推举密不可分。张元素虽然地位不低,但由于当时传播范围有限,名声反而不如朱丹溪响亮。最终成为“四大家”,有时候靠的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后人怎么讲,特别是有文化话语权的人怎么讲。

从宋元以后,中医的发展越来越儒学化,很多儒士开始关注医学,不仅整理古籍,还重新梳理医家的学术脉络,设立典范。这种趋势在明清时期更为明显。而宋濂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位,他不仅留下了大量医学序文,也实际参与了中医学术谱系的“塑造”。后人看这些“谱系”,往往就当成定论了,于是“四大家”的说法也就定了下来。可见,今天看到的中医传统,其实是几百年来不断选择、重构、包装后的成果。

所以说,“金元四大家”的形成,既是学术传承的结果,也是文化建构的过程。不仅要看这四位医家的医术多高明,还要看是谁在讲他们的故事,又是以什么方式讲出来的。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读懂中医史上的人物与脉络。

来源:言身医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