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主题为“暑期中医药养生”。当基孔肯雅热遇上三伏天,中医有哪些防治妙招?暑期孩子放假在家,锻炼和作息饮食如何调节?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德叔)出席发布会并给大家支招。
昨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主题为“暑期中医药养生”。当基孔肯雅热遇上三伏天,中医有哪些防治妙招?暑期孩子放假在家,锻炼和作息饮食如何调节?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德叔)出席发布会并给大家支招。
基孔肯雅热
防:健脾消暑 治:清热化湿
德叔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临床上它的表现主要是三联症,发热、关节痛、皮疹。基孔肯雅病毒对热很敏感,56℃30分钟可以灭活它;不耐酸,70%的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酸、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线可以灭活。
“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通过临床一系列的观察,专家组判断它属于‘虫咬疫病’,核心病机就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德叔指出,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预防时除了清除环境污水、灭蚊、截断传染源,平时还可以采用健脾消暑、药食同源的中药,如常用的薏苡仁、白扁豆、淡豆豉、荷叶、冬瓜等加瘦肉煲汤,调节身体的机能,保持免疫力平衡。
“中医治疗就是以清热化湿、疏风透邪为原则,我们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和外治法,对各类人群都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皮疹的消退,稳定地退热,积极地促进疾病的康复,而且安全性良好。”德叔说。
德叔介绍,我国古代仅疫病的专著就有500多种,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疫病诊疗的基础,经过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庞安时和朱肱等众多医家的创新发展,再到明清的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派掀起的一场理论革命,形成了完备的中医疫病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体系,深刻地总结了气候环境、人和病邪相互作用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三要素,较早地认识到疫病的病因的特殊性,当时已经提出了要主动地“避其毒气”,摸索出了许多预防和治疗的方剂。
热天运动
暑期锻炼身体 重在护阳防暑微微出汗
德叔建议,针对暑多夹湿的气候特点,锻炼以“护阳防暑、微微出汗”为总原则。建议早晨6时到8时或傍晚5时到7时这两个时间段进行锻炼,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
其中,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和“摇头摆尾去心火”两式,如果每天练习15到30分钟,前者可以疏通三焦,缓解夏天的胸闷不舒服,后者可以清除心火,改善烦躁睡不着觉的症状。
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老年人或者体质相对较弱的人选择一些舒缓的项目,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强度,如跑步、快走、游泳、球类等有氧运动。但应避免在高温时期的剧烈运动,防止中暑,运动前后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过多饮用冰冻饮料。
运动时,建议选择能吸汗的棉质衣服,运动后出很多汗,要及时擦汗换衣服,避免直接吹空调,或者直接用冷水洗澡,以免寒气入侵身体。
对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的人来说,建议通过简易的养生操活动筋骨,如坐在那里,用脚尖做勾伸运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气血流通,配合按揉阴陵泉穴来达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小贴士: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但又没有感到疲惫”为度,一般30到40分钟就可以,如果运动过度,出现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不适症状,可以用西洋参10克、黄芪10克,放鸡肉或者瘦肉或者鸭肉来煲汤喝,如果出汗以后感受风寒或者游泳以后,可以用紫苏叶10克、荷叶5克,生姜10到15克,煮水代茶喝。
作息调节
遵循“顺时养生” 结合生理特点渐进式干预
暑假到了,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饮食不规律。德叔说,帮助孩子调整作息,要遵循“顺时养生”原则,结合儿童“心肝易旺、肺脾肾常虚”的生理特点进行渐进式干预。
睡眠时间管理方面,可以每天比前一天晚上提前15分钟入睡,逐渐将时间调整到22时前入睡,这个时候三焦经当令,有助于肝胆气血调和。睡前1小时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也不要玩电子设备,可以进行亲子共读、一起听音乐,或一起用热水泡脚。早上可以把窗帘稍稍打开一点,让阳光代替强制叫醒。
白天孩子精力旺盛,要保证充足“放电”。可适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打球、游泳、跑步、散步等,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活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量的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减少夜间亢奋。
另外,针对午睡管理,很多家长都会让小孩睡很长的午觉,比如从下午3时睡到下午5时。其实,午睡时间太长,不仅可能引起睡醒后精神萎靡,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一般来说,3到6岁的幼儿午睡最好控制在1小时到一个半小时,7岁以上儿童则建议控制在4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养护儿童的心阳。
小贴士: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晚餐吃得太饱或太晚,就容易睡不好。所以,晚餐的时间不要太晚,最好不要晚于晚上7时。如果晚餐吃得太多,可以用山楂10克、乌梅5克煮水喝,有助消化,达到安神的效果。睡前可以按揉涌泉穴或者神门穴各3分钟,来调和心肾。对于入睡困难的儿童,可以给他喝一杯温牛奶,如果平时就容易胃胀、大便稀、不成形,可以加5克左右生姜,煮沸后再喝。如果平时睡眠不好,脾气较大,大便较干结,可以用莲子10克、麦冬5克煮水代茶喝,平息心肝之火。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陈佳佳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