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微博曾发布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数据显示超六成应届毕业生会考虑做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到今天,仍有许多年轻学生投入自媒体事业中。
你想当一名自媒体博主吗?这个念头,可能在大部分年轻人脑海中都转过。
2023年,微博曾发布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数据显示超六成应届毕业生会考虑做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到今天,仍有许多年轻学生投入自媒体事业中。
在记者的采访中,他们的际遇各不相同,有些通过兼职已经挣出学费生活费;有些用尽全力做内容却流量平平;也有些空有想法却难以迈出第一步……
7月份收入近7000
大三学生暑假已经挣完学费生活费
小张是一名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位小红书图文博主,已经积累了六千多粉丝。
他是在去年八月无意间起号的。“当时有个奶茶品牌在直播,下单就送联名IP的周边。但直播的工作人员讲得太混乱了,观众根本看不懂规则。”直播结束后,小张用图文的形式,将获取周边的方式做成笔记,没想到收获了7000+点赞和2000+关注。
小张制作的就是这类联名笔记
小张牢牢抓住这偶然的流量,每天保持更新2-3篇,同时精进笔记内容。终于在去年年底,他的粉丝量突破一千,可以开始接商单变现了。
“品牌方通过后台发出合作邀约,发来报价单。确定合作后我会根据要求制作笔记,在截止时间内做完审核定稿后就可以发布了。”说起这方面,小张表现得非常专业熟练。
例如他产出的内容细分赛道是KOC(Key Opinion Consumer),即“关键意见消费者”,是指在特定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人;又比如在接商单的过程中,还有一定比例的返点,以及博主或品牌方也会花钱进行推流。
小张列出大概商单的需求条目 受访者供图
在小张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他的账号在七月份获得的全部收益,已经快到7000元,足以覆盖下个学期的学费甚至生活费支出了。
不过,可观的收益背后,是小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一篇无推广的联名攻略贴,花半个小时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广告合作,要花上更多时间。”有一次,他晚上8点接到了品牌方的素材和需求,直接做图到凌晨两点。
他的手机里都是为了账号制作的笔记图片,256G的手机,已经存了超250G容量。
“有时候上了一天的专业课回到寝室已经很累了但还是要继续做图。甚至有时候在外面和朋友旅游,收到品牌方的修改要求也要保持随时响应。”小张说。
即使起号只用了半年时间,小张的笔记流量并非恒定,有不少只有几十个点赞,这也带来了些许流量焦虑。小张表示,自己虽然也羡慕几十万粉丝的大博主,但并没有成为全职博主的打算,“目前依然打算好好完成学业,家里人和我都倾向于毕业后找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
一个小时拍,五个小时剪
精心制作的短视频点赞才几十
打开社交平台,随手一搜就能发现很多年轻学生博主,其中不乏来自清华、浙大等顶尖高校的在校生或毕业生,其中,很多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得天独厚”,有些甚至把自媒体账号运营当成专业课学习的一部分。此前,浙江传媒学院的一门选修课上,就曾要求每个学生开设自媒体账号,完成涨粉、上热搜等多个任务。
今年年初,北京青年报曾在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近50份有效问卷中,70%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小叶是学新传专业的一名大二男生,上个学期因为要参加短视频比赛,他和班里三位女生组队,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自媒体账号。他们一开始瞅准的赛道是搞笑类短视频,在无人的空教室用手机拍摄,挑出素材里最好笑最有意思的部分剪辑成片。
“拍的过程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剪辑花了四五个小时,要加各种特效音效字幕,最后还要不断调整画面。”但当小叶满怀期待地把片子发布到账号上,流量却很惨淡,“三天过去,浏览量不到三千,点赞才几十个。”
小叶团队账号数据 受访者供图
面对这样的结果,小叶和同伴们进行复盘后决定转换赛道,小叶弹吉他,同伴唱歌,翻唱一些热门歌曲。小叶把原来的搞笑视频删掉,重新开始周更,但数据依然不够出色,“得知其他组的数据是我们的好几倍时,大家很沮丧。女同学们为了每一次拍视频精心化妆打扮,牺牲休息时间投入每一次拍摄,但是每次视频数据都不理想,我有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们,感觉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他们坚持了两个月,随着期末周的临近,身边人开始准备复习考试,小叶最终决定退出比赛,解散团队,“不好意思再让她们跟着我瞎折腾了。”
已经毕业的小陈学的是新闻学,早在微信公众号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她就尝试运营过,“和现在很多大学生勇闯自媒体赛道一样,我期望能记录生活,如果能挣点外快就更好了。”她会写点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时事评论,坚持了一年多,每日都更新,最后流量依然平平。
“写到最后,发现没东西可写了,这个账号也就不了了之。”小叶说,“没有正向的流量反馈,坚持做自媒体真的很难。”前不久,她注销了这个存有几千粉丝的公众号。
年纪更小的学生也想起号
想到成本又犹豫了
今年上半年,三年级男生快快和妈妈说,自己要开个小红书或抖音账号,内容就分享自己平时的画作。“坚持发了几条,他就腻了,说画画不如看电视轻松,我催更都被拒绝了。”家长于女士哭笑不得,“但平台上,确实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开设了账号。”
小李同学是一名高考毕业生,学习之余他很喜欢在B站上看视频,“课本和试卷之外,up主镜头里的世界好精彩。我也想用相机去世界各个地方旅游拍视频,成为一名视频博主。”
高考结束后,小李去奶茶店找了一份暑期兼职,终于攒下了钱,买了一台自己看中的相机,但相机到手,他却越来越犹豫。
小李打暑期工买的相机 受访者供图
“网上起号攻略一搜一大把,都是什么类型容易火什么容易起号接广就跟着做什么,我不感兴趣,总觉得很难保持稳定产出内容。”小李告诉记者,而自己喜欢的测评类、旅游类的视频,还需要持续投入成本。
比如他想测评一款数码圈热度很高的耳机,售价高达2399元,“在奶茶店打暑假工辛苦赚来的钱也不忍心全用来花在这上面。”
在剪辑软件的草稿箱里,有小李一周前粗剪保存的视频草稿,内容是一条关于日常生活的vlog,但考虑再三,小李没有导出发布。
今年3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使用率达93.8%。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内容形式。也有数据显示,中国自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
填报志愿时,小李报考了数字媒体专业,“未来可能还是会考虑做自媒体,但是在那之前,我要再想想适合自己的赛道,希望在大学学习了更加系统专业的知识后能有答案吧。”
来源 |潮新闻
图文编辑 |刘琳子
审定 |赖晓春
核发 |雷敖
来源:南昌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