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产业动态:产业龙头战略布局加速,生物基与新能源材料引领变革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6 16:23 1

摘要:7月高分子材料产业迎来密集战略合作与技术创新浪潮。生物基材料产能扩张与技术突破成为焦点,新能源材料响应安全新规加速迭代,国产高端聚烯烃、光刻胶等领域持续突破“卡脖子”瓶颈,产业链全球化与绿色化布局纵深推进。以下是本月重点资讯分类汇总:

7月高分子材料产业迎来密集战略合作与技术创新浪潮。生物基材料产能扩张与技术突破成为焦点,新能源材料响应安全新规加速迭代,国产高端聚烯烃、光刻胶等领域持续突破“卡脖子”瓶颈,产业链全球化与绿色化布局纵深推进。以下是本月重点资讯分类汇总:

一、战略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Industrial Innovation

1. 巴斯夫签约宁德时代

7月28日,巴斯夫电池材料与宁德时代签署正极材料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巴斯夫全球生产网络,在先进/创新正极活性材料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

宁德时代选择巴斯夫作为核心供应商,与其海外工厂布局(欧洲+东南亚)形成深度战略协同。

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投资建设首座海外电池工厂,随后于2021年,就推动其在欧洲的本土化进程选择与巴斯夫在正极活性材料 (CAM) 及电池回收方面合作。目前,宁德时代已在海外布局多个电池工厂,其中包括,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以及印尼。与此同时,巴斯夫也在欧洲、中国、印尼(暂停)等地积极布局上游工厂。

在具体产品方面,宁德时代可提供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高压中镍电池、三元高镍电池、钠离子电池、M3P电池(磷酸锰铁锂)、凝聚态电池(高密度固态电池)等覆盖不同能量密度区间的产品。而与之形成战略协同的是,巴斯夫在相关业务上,亦主攻锂电池正极材料,并积极拓展钠电、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

2.中复神鹰签约风电龙头金风科技

7月17日,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一行莅临中复神鹰西宁公司调研考察,并与中复神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拓展碳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无限应用潜力。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双方聚焦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就碳纤维材料在实现风电叶片轻量化、提高刚性、增强关键结构性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向的创新应用潜力与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另外还就零碳园区合作建设、地区风资源开发、联合课题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充分沟通并制定了后续工作规划。

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产品、市场与资源上的优势,打通先进材料与终端应用的创新链条,为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合力引领清洁能源装备的绿色未来。

3. 云路复材签约小鹏汇天

纤维巨头LYCRA(莱卡)计划利用QIRA提高其纤维的可持续性,将碳足迹减少多达 44%。巴斯夫也与该公司达成长期供应协议,将 QIRA 纳入其衍生物产品组合,以实现可持续化学品生产。

近日,7月9日,云路复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云路复材)与国内eVTOL领域领军企业小鹏汇天正式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飞行汽车轻量化领域强强联合,围绕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三维编织智能装备和先进工艺研发、生产及产业化应用开展深度合作。在针对传统复材生产工艺痛点,提高三维编织效率、优化编织精度、拓展新型纤维材料适用性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此次签约标志着云路复材三维编织技术在低空飞行器领域产业化应用迈向新高度。

4. 新凤鸣注资1亿押注生物基FDCA

2025年7月17日下午,新凤鸣&利夫生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新凤鸣集团董事长庄耀中、副总裁赵春财、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杨剑飞、副总裁管永银,利夫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海、首席营销官兼杭州利夫总经理罗钊等双方高层,以及众多核心团队代表共同见证这历史性时刻。

利夫生物(Leaf Bio)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基芳香族材料企业。专注于具有“生物来源、环保低碳、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特征的呋喃类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其核心产品是BioFleax™和FDCA,分别被誉为“下一代聚酯”和“最具潜力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是目前可量产生物基材料中唯一能在化学结构上对标PET和PTA的材料,也是为数不多的生物基高性能材料。开拓了生物基芳香族材料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3C汽车等领域的应用,与众多全球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导向,新凤鸣在持续强化传统主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前瞻性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利夫生物的FDCA(2,5-呋喃二甲酸)技术可赋能公司探索以FDCA为基础的新材料(如PEF(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在高端生物基纤维、绿色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技术路径,这与公司"绿色化、差别化、创新化"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此次战略合作不仅是公司突破传统产业同质化竞争困局的举措,更是把握政策机遇、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布局,将显著加速公司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的战略落地,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链价值跃升注入新动力。

5. 伊犁州国投、清大智兴、蓝山屯河三方合作

2025年7月5日,一场意义深远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新疆举行,广东清大智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伊犁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新投集团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生物基材料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深度合作新篇章,为新疆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战略合作,聚焦于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全力贯通“玉米原料供应 - 生物发酵 - 聚合加工 - 高端纺织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致力于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 “玉米 - 淀粉 - 葡萄糖 - PDO - PTT聚酯材料 - 纺织服装”一体化产业基地,推动新疆生物基材料产业朝着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

二、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Industrial Innovation

1.万马股份投资12.45亿建设35万吨高分子材料项目

万马股份公告称,公司子公司万马高分子拟在山东省青岛市董家口经济区设立全资子公司“青岛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并建设年产35万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据悉,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2.45亿元,资金来源为万马高分子自有资金或其自筹资金。项目分三期建设,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30年,主要产品包括硅烷电缆料、低烟无卤电缆料、PVC电缆料、电缆用屏蔽料等。

青岛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以工商登记为准),注册资本15000万元,为万马高分子持股100%。经营范围包括塑料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五金产品批发;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材料检测、材料认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为准)。

针对此次投资,万马股份表示这将有效缓解万马高分子材料业务的产能交付压力,扩大市场份额,稳固市场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规模,并方便产品出口,符合高分子材料板块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股份公司“南北联动”的总体发展战略。

2. 2×10万吨/年POE工程设计签约

2025年7月24日,青岛诚志华青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诚志华青”)新材料产业园项目(2×10万吨/年POE)工程设计签约仪式暨工程设计开工会成功举行。诚志华青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作为诚志股份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布局,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显著提升我国高端聚烯烃材料的自给能力。未来,诚志华青将切实履行“诚志人”在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深耕实干的责任,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为我国聚烯烃产业高端化转型贡献“诚志力量”。

2×10万吨/年POE项目采用浙江智英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OE成套工艺技术包,由上海智英承担工程设计。该技术由浙江智英联合高校共同开发,历经小试及千吨级中试验证,成功研发出单线10万吨级的成套工艺,已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投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新材料技术攻关,高端聚烯烃材料被列入《“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突破领域。浙江智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高校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克了ɑ-烯烃技术和聚烯烃弹性体(POE)技术“卡脖子”难题,助力国家高端聚烯烃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3. 恒申安科罗年产10万吨改性塑料项目动工

近日,恒申安科罗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材料项目正式动工建设,一期产能为5万吨。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企业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改性工程材料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年产5万吨,第二期年产5万吨),本工程为第一期,引进德国安科罗全球领先的标准化混炼挤出技术与工程塑料配方,所生产的塑料材料具备独特结构特征能够充分满足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电器等对材料性能要求严苛的行业需求。

资料显示,2022年7月14日,恒申集团与AKRO-PLASTIC(安科罗)两家企业强强联手,恒申集团旗下福建恒申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安科罗工程塑料(常州)有限公司60%的股权,正式更名成立恒申安科罗工程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其中,AKRO-PLASTIC(安科罗)最早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德国Niederzissen,在德国、中国、巴西设有生产基地,是一家以创新应用为主导的专业改性工程塑料生产公司。

恒申集团是集化纤、化工及新材料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锦纶6八道产业链完整布局,以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为中心,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衍生出半导体原材料、纺织服装新材料、汽车产业链配套等多种新型材料项目,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商。

4. 绿康生化0元转让光伏胶膜资产

7月25日,绿康生化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更新了前期转让光伏胶膜资产的动态。 据公告称,绿康生化拟以现金交易的方式向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饶信新能”)出售其持有的绿康(玉山)胶膜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绿康玉山”)100%股权、绿康(海宁)胶膜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绿康海宁”)100%股权和绿康新能(上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简称“绿康新能”)100%股权,整体作价0元。

之所以0元转让,在于这项交易构成关联交易。绿康玉山等资产的接盘方康怡投资为绿康生化控股股东,义睿投资、 长鑫贰号、皓赢投资均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

5.全球最大生物基BDO工厂投产

近日,全球粮商巨头嘉吉和德国HELM AG的合资企业Qore宣布其使用当地种植的齿状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生物基1,4-丁二醇 (BDO)正式投产。

据悉,该工厂总投资额达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计划生产6.6万吨/年 QIRA®(这种生物基BDO的品牌名),将利用到该工厂100英里范围内种植的玉米,被认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基BDO生产工厂。“牵手巴斯夫,目标替代化工原料及衍生品”1,4-丁二醇(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其下游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纺织、医药、香料以及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等。

BDO的化学结构使其可通过酯化、醚化等反应生成多种高附加值衍生物,产业链延伸能力极强,因此被视作化工行业的“ 枢纽型产品 “。

三、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Industrial Innovation

1.科思创推出电动汽车电池用下一代阻燃封装发泡材料

近日,科思创推出了其下一代阻燃封装聚氨酯发泡材料,解决了全球电动汽车 (EV) 采用的最关键挑战之一:电池安全。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正在迈出决定性的一步,推出了开创性的国家标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牵引电池安全要求。该法规自 2026 年 7 月起生效,要求电池不得着火或爆炸,即使在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些严格的要求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塑造全球安全标准。随着全球电动汽车的普及加速以及安全法规变得更加严格,这一发展正值关键时刻。

科思创新推出的 Baysafe® BEF 阻燃封装发泡系列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池之间的热传播,解决挑战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信任的关键安全问题。轻质发泡材料通过有效抑制火势蔓延来提供卓越的阻燃性能,显着提高从电动汽车到便携式储能系统等应用中的电池安全性。

除了封装发泡材料之外,科思创还为电动汽车电池提供广泛的聚氨酯基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盖和减震材料。新的 Baysafe® BEF 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科思创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领域的地位,支持更安全、更可靠的电动汽车应用,例如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以及便携式电池发电机。

2.沧州大化成功产出高粘度聚碳酸酯

日前,沧州大化成功研发并生产出百吨级高粘度聚碳酸酯(PC)材料,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航空等高端领域,填补了中国中化体系在高粘度PC领域的产品空白。

当前,国内PC产能整体呈现结构性矛盾,中低端通用型PC过剩,高粘度PC市场需求巨大。相较于通用型PC,高粘度PC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较低的流动性能,特别适用于性能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如航空、建筑装饰、汽车工业等领域。

据悉,2024年11月,沧州大化20%硅含量共聚PC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巩固了沧州大化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采用管式连续工艺法生产硅共聚PC粒料产品企业的行业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产品低温抗冲击性能和协效阻燃性能优异,在新能源、5G基站、电子元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高粘度PC塑料(高流动性聚碳酸酯塑料)和低流动性聚碳酸酯塑料(简称聚碳酸酯)是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流动性,即材料的粘度和流动性。其中,高粘度PC塑料(高流动性聚碳酸酯塑料)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材料容易流动,通常用于需要良好流动性的应用,如注塑成型生产复杂形状的部件,使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低流动性PC塑料的粘度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差。 这种材料在注塑成型等加工过程中需要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使材料流动,通常用于对材料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或者在某些特殊加工条件下使用。

此外,两种材料在性能上也有所不同,高粘度PC塑料通常具有更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而低流动性PC塑料可能在耐热性、机械强度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具体选择哪种材料,需要根据应用的具体要求来决定。

3. 杭州翰亚微电子高端光刻胶项目验收

近日,关于杭州翰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档光刻胶新材料项目(一期)在相关网站验收公示。

据悉,该项目投资10150万元,建设年产3吨高档光刻胶新材料(一期),于2024年12月竣工,2025年1月开始调试,实际2.62吨高档光刻胶新材料先行验收,包括KrF光刻胶材料2.5t/a,ArF光刻胶材料0.5t/a。

资料显示,杭州翰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6月在杭州市钱塘区成立,注资625万元,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商业量产能力的高端深紫外光刻胶KrF(248nm)/ArF(193nm)核心树脂材料以及下一代EUV(13nm)极紫外光刻胶树脂材料的高科技生产企业。

4. 金发科技半年净利润超5.50亿,印尼项目投产

7月14日晚间,金发科技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亿元到6.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0亿元到2.70亿元,同比增长44.82%到71.15%;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1亿元到6.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52亿元到2.52亿元,同比增长43.48%到72.12%。

业绩增长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优化改性塑料产品结构,在汽车、电子电工、新能源等行业的销量和毛利均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借助技术优势及本地化服务能力优势,获取海外订单,海外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持续拔高成长空间。

其中,2024年下半年,金发科技越南基地顺利投产;今年2月,金发科技西班牙基地投产。日前,印度尼西亚项目也已传出投产消息。波兰、墨西哥、等海外基地正加速建设。未来1-2 年海外总产能预计达30万吨。

公司绿色石化板块持续加强与改性塑料板块产业链协同,通过技改升级和工艺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并积极开发高端专用料产品以及加快合成改性一体化项目进程,推动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受益于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公司特种工程塑料凭借技术优势,在高频通讯及AI设备等领域加速创新应用开发,客户渗透率显著提高,带动产品销量及毛利快速增长。金发科技自2015年成立美国子公司以来,已在多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包括美国、德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同时在推动墨西哥、波兰生产基地建设。9大海外生产基地,形成“研发-生产-回收”全链条布局:

中国总部基地(广州/上海/天津/武汉/成都) 东南亚集群(马来西亚/越南/印尼) 南亚基地(印度) 欧洲集群(德国/波兰/西班牙) 北美基地(美国/墨西哥)

四、市场动态

Industrial Innovation

1.同德化工PBAT拟引入战略投资者

2025年7月28日,同德化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正积极对接产业投资方与财务投资人,以引入其参与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投资。

该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于2021年启动,是同德化工转型进程中的核心战略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包含年产6万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以及24万吨1,4-丁二醇(BDO)的生产线。

原本该PBAT项目计划在2024年10月投产,然而受资金链紧张的影响,投产时间多次延期。截至2025年6月,项目完成度已达到95.5%,但设备调试工作仍需要资金支持。

从公司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1.12亿元,归母净利润1031万元,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7.11%。而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在650万元-950万元之间,这意味着二季度经营业绩呈现出继续恶化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接投资者无疑是缓解资金压力的合理选择。

2. AGC将PC聚碳酸酯业务转让给住友电木

2025年7月22日,日本AGC株式会社宣布,该公司已与日本住友电木株式会社达成协议,转让其聚碳酸酯业务。AGC株式会社的聚碳酸酯业务拥有30多年的历史,除了建筑材料外,还在工业、电子等广泛领域提供丰富的产品线,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中,TWINCARBO™ 和用于光学应用的聚碳酸酯板材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经综合评估,AGC株式会社认为,为了该业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其转让给在相关领域具备尖端技术实力、并能有效利用AGC资产的住友电木株式会社是最佳选择。住友电木株式会社表示将延续各类产品的销售,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同时,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

3. 2026年投产!用量最大橡胶原料,日本生物基中试工厂开工

近日,全球合成橡胶龙头Zeon(瑞翁)与横滨橡胶合作建设的生物基丁二烯(基于植物乙醇)生产中试工厂启动建设,该项目计划于 2026 年投产,并于 2034 年实现商业化。此次瑞翁和横滨橡胶合作的中试装置将验证新型高效催化剂对生物基乙醇转化丁二烯的效能。 瑞翁将利用该装置生产的丁二烯制备聚丁二烯橡胶原型产品,横滨橡胶则将其用于轮胎试制与路试等关键数据的采集,推动合成橡胶在轮胎行业的碳中和应用。

4.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售价降至3.99万起

7月25日,宇树科技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售价3.99万元起。参数显示,Unitree R1关节数量达26个,整机重量约25kg,并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开发与定制。

产品矩阵上,宇树科技目前已发布两款人形机器人,分别为H1和G1,G1曾因9.9万元人民币的起售价,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此次R1的起售价3.99万元,无疑将进一步撼动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

此外,宇树科技还于近日斩获了“大单”。近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移(杭州)”)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移(杭州)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0%持股。本次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中标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五、总结

Industrial Innovation

7月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核心脉络,集中体现为 “政策标准驱动技术攻坚、国产替代重构供应链、生物基材料加速商业化” 的协同演进。

(一)安全标准驱动技术跃迁

全球环保与安全法规持续升级(如电池热失控强制标准、VOC排放限制),倒逼材料性能向高可靠性、功能集成化突破。企业研发重心从“成本优化”转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构建,通过分子设计创新(如本征阻燃结构)和复合技术(如纳米增强界面)提升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满足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对材料失效零容忍的核心需求。

(二)高端替代重构产业生态

国产化进程从单一产品突破转向全链条自主可控。在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长期被海外垄断的领域,国内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高性能催化剂体系)和装备升级(如连续化反应技术)打破技术封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设计(如“树脂-复材-终端”一体化开发)加速进口替代,推动供应链从“被动填补缺口”向“主动定义标准”跃迁。

(三)生物基材料突破成本瓶颈

生物基材料商业化核心矛盾从技术可行性转向经济性竞争。通过原料非粮化(秸秆/藻类转化)降低 feedstock 成本,连续发酵工艺提升转化效率,下游高值化应用(如生物基芳纶、PEF包装)创造溢价空间,三重路径推动生物基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逼近石化基材料,触发产业规模化拐点。

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能否打通 “政策合规性-技术独创性-成本竞争力” 的三角闭环。企业需在安全标准升级中抢占技术话语权,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构建规模化优势,在绿色转型中培育生物基材料的性能溢价,方能于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锚定增长坐标。

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持续构建"研发-概念验证-中试-产融结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抢占新材料赛道制高点,共同推动中国高分子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若您的企业有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或融资需求,请点击下方对应链接登记。

来源:国高材测试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