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妻子布丽吉特近来陷入舆论风波,起因是美国记者兼博主坎迪斯·欧文斯发布的一段视频——其中不仅称布丽吉特为跨性别者,还曝光了马克龙生平的诸多轶事,包括其受罗斯柴尔德家族资助、童年隐居经历,以及母亲弗朗索瓦丝曾助力跨性别候选人获取手术保险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妻子布丽吉特近来陷入舆论风波,起因是美国记者兼博主坎迪斯·欧文斯发布的一段视频——其中不仅称布丽吉特为跨性别者,还曝光了马克龙生平的诸多轶事,包括其受罗斯柴尔德家族资助、童年隐居经历,以及母亲弗朗索瓦丝曾助力跨性别候选人获取手术保险补贴等内容。
为此,马克龙夫妇采取了一项罕见举措:计划起诉欧文斯,这一决定也让爱丽舍宫的相关争议再度发酵。
欧文斯坦言,布丽吉特的公众形象塑造本就依赖“大众的无知”,而她的视频正是揭开真相的关键。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妻子布丽吉特。
此前数月,她一直与马克龙夫妇的律师沟通,却始终未收到诉讼书副本;反倒是《金融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台》等多家国际媒体,先行拿到了这份文件。
“他们不愿让我们去巴黎采访,只愿邮件答复问题,这在视频第一集发布前就已是如此……如今要对簿公堂,他们心里清楚赢不了。”欧文斯直言。
据了解,这场诉讼的目标并非单纯惩罚博主或驳斥跨性别相关传言,而是向国际社会与法国政界彰显马克龙夫妇对自身立场的笃定。
坎迪斯·欧文斯
诉讼书中提到,马克龙因这些谣言不仅名誉受损,连公信力也大打折扣;为扭转局面,他计划与布丽吉特一同前往美国特拉华州应诉。对此,欧文斯回应:“我希望案件能进入证据收集阶段,这是我们对全世界的责任……法庭上见。”
西方媒体对这一诉讼的态度褒贬不一。《解放报》指出,布丽吉特似乎因传言感到“被迫害”,但其选择的法律策略不仅收效甚微(法国记者娜塔莎·雷伊此前因此类指控获无罪释放便是例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试图洗清污名的过程,或许会无意间强化“传言本身具有冒犯性”的印象,加剧对跨性别群体的污名化。
该报认为,爱丽舍宫的策略已然失败,“庭审从未平息过谣言,反而会让其愈演愈烈”,因此这场针对美国博主的诉讼本就不该提起,马克龙夫妇的较真实则是在放大争议。
让·米歇尔和布丽吉特·马克龙童年照片的相似之处
《金融时报》则提到,各国领导人因网络内容起诉名人的情况极为罕见,而马克龙面临的挑战不小——美国诽谤法要求公众人物需证明被告“存在实际恶意”,即明知信息虚假仍执意传播。欧文斯对此直言:“总统不会轻易威胁外国记者,除非他们害怕真相被揭开。”
这份长达两百多页的诉讼书中,马克龙详述了与布丽吉特的关系,称她既未引诱未成年人,也未触犯法律。
不过书中也提及,马克龙父母曾反对他与这位老师交往,甚至为他办理转学;但当时的马克龙态度坚决,称“无论如何都要娶她”。
布丽吉特·马克龙在爱丽舍宫
为应对这场风波,布丽吉特任命亲信、前司法部长埃里克·杜邦-莫雷蒂为家族辩护。后者表示,此事关乎“国家大事”,“有人想让共和国屈服”。
但欧文斯很快指出,杜邦-莫雷蒂的执业经历中不乏争议案件,多涉及乱伦与恋童癖。
例如21世纪初,他曾为丹尼斯·曼内切斯辩护——后者在妻子默许下同女儿发生关系,还与其中一女弗吉尼亚育有一子。
杜邦-莫雷蒂为其争取到轻判,使其迅速获释;即便有禁令,曼内切斯仍跟踪弗吉尼亚,而这位律师在法庭上竟将此案描述为“幸福乱伦”与“非凡爱情”,助当事人脱罪。巧合的是,这些事都发生在马克龙夫妇的故乡亚眠。
巴黎郊区的警察
2014年,弗吉尼亚带着儿子躲到同事弗雷德里克·波赫尔家中避祸,却被曼内切斯追踪而至,后者开枪打死二人后自杀未遂,虽保住性命却丧失了行走与说话能力。
对于这位律师在此事中的责任,争议从未停歇,而爱丽舍宫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欧文斯还提到,杜邦-莫雷蒂曾为其他有变态行为者争取无罪释放;同时,诉讼书中一项指控称“马克龙夫妇被罪犯与恋童癖包围”的说法不实。
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名警察
“你身边的人实在离谱,连选块地毯都能扯上恋童癖丑闻——你的地毯设计师就卷入过这类事件。”欧文斯回忆道。
在她看来,马克龙夫妇目前提供的证据颇为薄弱。另有阴谋论称,让-米歇尔·特罗尼厄才是布丽吉特,只是从未公开露面。
虽有投票记录等文件证明二人并非同一人,但争议仍未平息。如今,这位法国领导人需要更有力的论据——毕竟,愿意在法庭上押注他胜诉的人,已寥寥无几。
来源:古书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