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小众耳机品牌的崛起,始终交织着精密工艺与亚文化美学的双重基因。FitEar从齿科实验室脱胎而出,将助听器领域的生物相容性技术注入定制耳机,成就了大量日本艺人的舞台监听工具;索尼工程师松尾伴大创立的Just Ear,则将“耳型职人”的匠艺发挥到极致,用单动圈
日本小众耳机品牌的崛起,始终交织着精密工艺与亚文化美学的双重基因。FitEar从齿科实验室脱胎而出,将助听器领域的生物相容性技术注入定制耳机,成就了大量日本艺人的舞台监听工具;索尼工程师松尾伴大创立的Just Ear,则将“耳型职人”的匠艺发挥到极致,用单动圈+动铁的极简架构挑战声学极限;而final则凭借金属锻造工艺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深度联名,在二次元群体中建立信仰。这些品牌虽路径各异,却共享着本土化精工制造、垂直领域技术移植与日系文化精准触达三大特质。
而同样在此背景下诞生的Acoustune,可以算作日本音频美学的最新代表。其创始人三枝丈记钟情于动圈单元,善用金属腔体与CNC切削工艺。2021年推出的子品牌ANIMA,将“声优语音系统”植入真无线耳机,让木村千咲、原纱友里等知名声优的台词随操作指令跃入耳中,配合森仓円绘制的机甲少女盒绘,构建了二次元受众无法拒绝的使用场景。而在HIFI向的有线耳机领域则改行机甲风,九段猜测设计师亦是从日本动漫文化汲取到灵感。在2024年的最新主力HSX1001上这种设计风格达到巅峰,精致金属纹理的充电盒棱角如武士铠甲,可更换声学腔体更是巧妙且精密的在不同模块间合体,让有线HIFI与无线自由和谐相伴,像是日本工业设计中“物哀”与“破界”精神的当代回响。
关于Acoustune HSX1001的使用体验九段曾撰文分享,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您只需了解这只耳机既不是一副标准的TWS真无线,亦不是一副普通的有线HIFI耳机。通过几颗神奇的螺丝连接,M01蓝牙无线模块与C系列驱动单元可以组成形态多样的真无线耳机。同样,通过M02有线模块配合各款C系列驱动单元则可让其变身为声音风格迥异、素质有别的有线HIFI耳机。您既无需担心传统真无线蓝牙耳机在音质、续航、寿命等方面的痛点,也无需忧虑传统有线耳机声音风格单一、可玩性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就在刚刚,Acoustune高效地再次发布了这款耳机的最新模组:M02G与C03。前者与不带后缀的M02模块的区别似乎主要在于鼠尾草绿的新配色(曾在HS1503 AL上使用过的经典配色),九段并未发现其他方面的显著区别。而后者则是他家最新的动圈驱动单元,据官方称,C03采用了德银材质(一种以铜、镍、锌为主要成分冶炼的合金),这种特别的选材常被用于长笛等乐器上,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中高频共鸣感。但是德银材质在低频部分的表现并不出彩,为了弥补这一短板,C03搭载了全新设计的双磁路驱动单元。全新单元的振膜球顶由极薄的钛金属层构成,极好的刚性与谐振特性不仅能帮助中高频减少失真,更是让低频的响应与瞬态有了更佳的表现。当这对组合通过全新ARC83线材(原生4.4mm平衡接口)连接后,这只“新耳机”便成为当前Acoustune HSX1001体系中最接近旗舰HS2000MX声音表现的组合。
对于Acoustune HSX1001来说,C系列驱动单元就像是高性能汽车上不同排量与类型的“发动机”。首发C01像是直列四缸2.0L涡轮增压版,作为HSX1001的默认腔体,铝制腔体的C01延续了Acoustune经典型号HS1900X的调音哲学:自然耐听。在M01蓝牙模块驱动下,听王菲《天空》无伴奏清唱段落,齿音控制精妙,气息流转如薄纱拂面,中高频呈现出日系耳机特有的精致感。切换到《The Winery Dogs》摇滚三重奏时,Billy Sheehan的贝斯线条清晰凝聚,低频下潜深度适中,回弹速度利落不拖沓,与鼓点碰撞出极具张力的节奏框架。这种调音尤其适合室内乐、女声独唱等追求纯净度的题材,堪称“声音的黑白摄影”,以高对比度还原本质之美。
而C02则像是BMW 5系上的直列六缸自然吸气机头,黄铜的温度感在开声的瞬间就能感知,声场仿佛被暖光灯笼罩。听Norah Jones《Come Away With Me》,钢琴触键的金属光泽稍减,取而代之是木质共鸣箱的酥麻振动感;人声位置微退,喉音质感却更丰润,宛如从监听话筒切换为老式电子管麦克风。在演绎《星际牛仔》OST爵士段落时,萨克斯的泛音明显拉长,铜管腔体振动细节扑面而来,低频量感提升明确却不浑浊,更适合摇滚、电影配乐等需要氛围烘托的题材。需留意的是,黄铜腔体增加了些许重量,长时间佩戴可能需调整耳塞套缓解压感。
而刚刚全新发布的C03则像是现在市面上极为少见带涡轮增压的V型六缸发动机,它是三款驱动单元中中高频细节最丰富,全频动态最突出的一只。几款不同驱动单元对比之下,毫无疑问九段在声音表现方面更中意C03。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将三枚腔体置于灯光下观察内壁,差异肉眼可见。C01的金属原色泛灰白,C02是沉甸甸的暗金色,C03则呈现极为丝滑的银辉。这种差异不仅关乎美学,德银密度远超铝材,特别的合金腔体让声波在内壁的反射更为克制,这直接带来中高频结像锐度的提升。
用M02G+C03播放Marcus Miller《Power》,前端是Astell&Kern PD10,贝斯slap段落就能显露C03的进步。相较于C02黄油般化开的低频,钛金属球顶的C03下的贝斯颗粒如弹珠撞击钢板,下潜深度相当,回弹速度却快很多。听感上既保留动圈的蓬松感,又接近动铁的瞬态响应。当密集的指弹段落涌现时,C01易出现的低频粘连现象在此完全消失,每颗音符的起止边缘锋利如刀裁。
人声表现也有不同,大家可以试试大俗曲目蔡琴的《渡口》与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九段的听感是C03的中频结像较C01要前移半拳距离,喉部震动纹理更清晰。蔡琴嗓音中特有的沙砾感未被磨平,但齿音控制远胜C02,后者因黄铜腔体谐振,播放《渡口》的低音部分时易发闷。玉置浩二的哭腔演绎则凸显密度优势,副歌段撕裂感爆发时,C01稍显单薄的中频在此被血肉填满。
换到海贝R8二代铝合金板,开启A类、高增益模式,Apple Music下的《Paganini: Violin Concerto No.1》非常适合用来检验耳机的高频表现,C03展现出德银材质的天赋。小提琴E弦飙至极高把位时,C01像透过薄纱听琴,C02则裹着蜂蜜般粘滞;C03却如冰锥刺破空气,泛音带着高素质金属振膜的极致奔向耳膜。这种特性有利有弊:听椎名林檎《ギブス》电子合成器时,高频能量感惊艳,但齿音敏感者可能需搭配海绵套加以缓冲。
切换到《波莱罗舞曲》,M02G+C03这套组合的声场建构能力令人屏息,是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组合的。横向宽度较C01+M01组合拓宽明确,长笛与双簧管的定位从“左右两点”进化为“弧形排布”。更关键的是纵深层次,当小军鼓渐强推进时,C02因中低频共振产生的舞台雾气在此消散,各乐器组如抽丝剥茧般悬浮在漆黑背景中。这种分离度甚至超越部分多动铁耳机,除了声音调教的功力外,九段推测正是R8二代更强的电流输出能力与电压摆幅换来了听感上的提升,同时也说明全新设计的Myrinx单动圈单元的潜力远远还未被榨干。
虽然仅从声音角度分析M02G+C03是有着明确优势的,但毫无疑问这一组合也是三组中驱动门槛最高的。C03的高密度特性需足够的电流来激发,手机搭配解码耳放小尾巴直推大概率不能让您体验以上感受,一部电流输出能力出色的中高级音乐播放器会是首选,比如海贝R8二代铝合金版,它驱动M02G+C03要比Astell&Kern PD10来得更加过瘾。
同时,从声音风格角度来分析,Acoustune为HSX1001推出的三只驱动单元的取向是有着明确差异的,比如C03在大编制古典、更着重中高频表现的器乐以及爵士乐表现方面拥有优势,但ACG等电子音乐上九段感觉不如C02或是C01来的合适。而不同的耳塞套也对其声音表现有着重大影响,例如在C03上我个人就非常喜欢Final Type E,其短导管设计可以有效缓解高频锐度,同时保持声场开阔性。同时,我建议规避海绵套,否则C03的金属质感将大打折扣。
连续一个星期,每晚孩子入睡后我都在三款单元间来回对比,经常不觉已至凌晨三点。最终结论:C01更偏自然中性的基准风,是最基础款也是适用面较广的;C02更似威士忌醇厚醉人,如黄铜外观一致的厚重与迷人;而C03+M02G这对新晋组合,则像经过真空淬火的武士刀,惊人的素质与凌厉的解析力,代表着当前动圈耳塞的技术突破。但务必清醒:C03绝非万能解方,正如V6涡轮引擎未必适合所有路况。三款单元恰似三把名器——C01是素雅怀剑,C02如古雅太刀,C03则是现代打刀,择器之道,终究取决于您耳中的风景与心中的烽火。
最后的最后,C03的原配ARC83线用在C02+M02上亦有惊喜,一试一个不吱声。
来源:曾经是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