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荣光!向李清学、张宝付致敬!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6 17:07 1

摘要:近日,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表彰大会落下帷幕,辽宁大地再添荣光——葫芦岛市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李清学(已牺牲,荣誉由家属代为领取)与抚顺市退休职工张宝付,双双荣获 “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称号。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们用生命与行动践

近日,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表彰大会落下帷幕,辽宁大地再添荣光——葫芦岛市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李清学(已牺牲,荣誉由家属代为领取)与抚顺市退休职工张宝付,双双荣获 “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称号。这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们用生命与行动践行大义的最高礼赞。

2024年8月的暴雨洪灾中,李清学为解救被困的村民与孩子,在洪水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不幸壮烈牺牲。他以生命为笔,在危难时刻写下了共产党员“人民至上”的滚烫答卷,用无畏壮举诠释了何谓“初心如磐”。而在2023年11月的刺骨寒冬,69岁的张宝付纵身跃入冰河,成功营救坠河女司机。那纵身一跃的果敢,是凡人躯壳里迸发出的英雄力量,让 “凡人善举” 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今天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在平凡与伟大的交织中

读懂英雄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见义勇为的暖流

在辽沈大地持续涌动

李清学:把村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多希望父亲能亲自领这个奖!”7月下旬,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当听到台上喊出“李清学”的名字时,代父领奖的李天宇霎时红了眼眶。

李清学生前在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村委会的照片。

在李天宇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把村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不管村里谁家有大事小情,都是随叫随到。村里老人生病,他立刻送老人到医院;村民办养殖场钱不够,他替人向银行担保贷款;开车路上遇到徒步赶集的村民,总是招呼他们上车……“能帮一把是一把”,是李清学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4年8月20日,一场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侵袭葫芦岛。凌晨,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因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李清学带领村妇联主席臧春英冒雨巡查河道时,接到村民田百凤的求救电话:她和3个孩子被洪水困在微型面包车里,情况危急。

面对暴涨的河水,李清学拦住臧春英,只身冲了进去。历经波折,李清学先后将两个孩子救上岸,当他营救第三个孩子时,洪水已涨至肩膀,面包车被湍急的水流冲走,尝试独自过河的田百凤被冲到下游,所幸在岸边获救。李清学和第三个孩子被冲到两棵胳膊粗的小树旁,面对村民递来的救命绳索,他一边大喊“先救孩子!”,一边用身躯死死抵住树干,用尽最后力气将孩子推向生的方向。

当第三个孩子被救到岸边时,在洪水中鏖战两个多小时的李清学已精疲力竭。此时,一个两米长的铁制水箱从上游咆哮而下,无情地将力竭的他砸倒在水中……

2024年8月21日在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拍摄的李清学牺牲地点。

李清学的家地处河套旁,发洪水时,他的家最先被淹。当天凌晨两点多,妻子韩亚利就向他打电话求救。将妻女接出后,韩亚利还想让李清学再回去抢救些财物,却遭到拒绝。“这时候了,还管什么钱财,保命最重要。”扔下这句话,李清学转身出门巡河。而面对群众求救时,他却将“保命最重要”这句话抛在身后,最后因救人牺牲,年仅49岁。

李清学牺牲后,省委追授他“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政府决定评定他为烈士、追授“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父亲一直是责任感特别强的人。”李天宇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总教导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021年10月,李清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成为村里带头人的那天起,他就向乡亲们承诺:要在党的领导下肩负起身上的担子和责任,带领全村1200多名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

李清学生前走访困难群众。资料片

为兑现承诺,李清学主动联系省农科院旱地农林研究所,为小台子村的大枣产业制定了改良品种、提升技术、完善设施的发展“三部曲”。他带着53户村民在荒山荒坡上披荆斩棘,栽下6万株新品种枣树,打造大枣基地。同时,他还开辟了一片特殊的“党员林”,率领全村党员连续奋战20余天,种下1.1万株枣树苗,并将收益全部奉献给村民,重新盘活了当地的大枣产业。

为方便村民通行,李清学先后十余次前往县乡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村里修了2000多米柏油路,还重修了上山的作业路,现在村民的小汽车能直接开到枣树下。

“荒山栽出摇钱树,带领老乡来致富,小康路上迈大步,打造辽西大梨树。”这是2023年,在建昌县优秀共产党员座谈会上,李清学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喊出的豪言壮语。现在小台子村党支部的墙上,这句话仍赫然在目。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小台子村大枣丰收的时节。“今年大枣的长势好啊,指定是个丰收年,前年新种的新品种枣树长得也不错,估计今年也能有收成了。”刚从枣园下山的村民陈洪伟说,“这都要感谢清学书记,没有他给大伙儿修路,带头开荒山种枣树,哪有现在的场景。”

村党支部一旁是灾后重建时新修建的大桥,为了纪念李清学,村民们把这座桥命名为“清学桥”。

清学桥上,上山下山的村民们步履匆匆,眼神中充满了希冀和力量。如同李清学生前的微信名字“勿忘我”一样,在村民们的心中,李清学并未离去,村子的致富路上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张宝付:“看到别人有难处,就想搭把手”

7月29日下午,一场急雨袭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向地面。

见状,正在接受采访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抚顺市退休职工张宝付坐不住了,时不时瞥向窗外:“抱歉,能不能稍等会儿再采访。新华大街地势低,现在积水肯定没过脚脖了,我得去看看。”说话间,他抄起雨篦子钩,披上雨衣走出家门。

大雨中,张宝付半跪在水中,钩开雨篦子,积水瞬间翻涌。待积水疏通后,他迅速摆好警示牌,站在路边挥手示意行人绕行。雨水顺着帽檐倾泻而下,与汗水混在一起,模糊了他的双眼。

在抚顺,张宝付是家喻户晓的名人。2023年11月15日,69岁的张宝付在浑河边见到一辆轿车落水,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拼尽全力成功解救落水者。

当日,抚顺的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至零上9摄氏度之间,市民用手机记录了他救人的过程。视频里,张宝付用尽力气将落水司机推上岸边,累得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浑身发抖。

视频在网上传开,瞬间引发全国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张宝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抚顺大爷”。因冰河救人壮举,他先后荣获“抚顺市见义勇为模范”“百姓雷锋”“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等荣誉。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张宝付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载誉而归,张宝付比以往更忙了,社会各界纷纷邀请他作报告。

在抚顺市东洲区章党街道粮库社区,当张宝付分享救人经历之后,现场掌声雷动。居民王玉国激动地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像张大爷一样勇敢救人!”

“救人可不能只靠勇气,更要讲究方法。就拿救落水的人来说,要从背后托住对方下巴,将其带到岸边。千万不要被对方死死抱住,不然既影响施救,还可能危及自身安全。”张宝付对大家说。

这份从容与专业,源于张宝付多年积累的救人经验——上世纪70年代,他救助过水中遇险的邻居;2006年,他在公园救起一名坠湖市民;2022年,他在外地旅游时连续救起两名落水游客。

“平时就热心肠,关键时刻更是冲在前。”在张宝付的邻居、老友和社区干部口中,记者听到了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在早市上,菜农解玉新一边整理菜筐一边感慨:“宝付可帮了我整整10年啊!”他回忆,张宝付早年常来买菜,得知解玉新腿脚不便、靠卖菜维生,便主动搭手帮忙。每天6点半,张宝付准时到摊位前运菜、摘菜、售卖,一直忙到中午收摊,风雨无阻。

东洲区章党镇黄金村村民尚广昌和老伴种了40多亩玉米,每到农忙时节累得直不起腰。张宝付听说后,主动上门帮忙。春播时,他扛着锄头翻地、播种;秋收时,跟着一起掰玉米、装车、晾晒。“要不是他,这么多地我们老两口根本忙不过来!”尚广昌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同小区的刘咏春老人也常念叨张宝付的好:“我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每次买米面油,一个电话他就送上门。有一次家里水管爆裂,水漫得到处都是,他带着工具箱赶到,三两下就修好了。”

如今,抚顺市顺城区新华街道华南社区建立了“张宝付便民服务工作室”,工作室里整齐摆放着各类维修工具,只要居民有需要,张宝付随叫随到。

作为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张宝付每月都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大集,修家电、理发、磨刀……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服务队。志愿者说:“跟着张大爷做事,心里暖和、踏实。”

日复一日的善举背后,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张宝付说:“我从小听雷锋故事长大,身边也有很多人学雷锋、做好事。在这种氛围里久了,雷锋精神就刻进了骨子里。现在,只要看到别人有难处,就忍不住想搭把手。”

从冰河救人到日常帮扶,张宝付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也让“雷锋城”的温暖光芒照亮更多人。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