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高考720分嗤笑我590分太丢人,结果我上了985,他却没学校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6 17:11 1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590现在也能上桌啊?"表哥杨泽剥着虾,眼里全是讥讽。

姨妈在一旁补刀:"现在高考就这样,混个大专也行,饿不死。"

我握着筷子,没有说话。那时候我不知道,三个月后,坐在这张餐桌前的,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01

六月的最后一天,像往年一样闷热。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那个熟悉的查分网站。身边放着一杯已经凉透的茶,母亲在厨房里收拾碗筷,故意把动静做得很轻。

590分。

数字跳出来的那一刻,我没有太多情绪波动。这个分数在预料之中,甚至比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还高了十几分。我截了个图,发给了班主任老李,然后关掉了电脑。

手机响了。是家族群里的消息提示音,一连串的叮咚声像连珠炮一样响个不停。

"720!亲戚群第一吧?泽泽太争气了!"姨妈的语音消息传出来,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得意和兴奋。紧接着是一张截图,杨泽的成绩单,数学满分,英语149,语文131,理综289。下面还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全校前100名榜单",我的名字被红圈圈出,排在第88名。

母亲从厨房走出来,在我身后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吃饭吧。"她说。

我点点头,收起手机。群里的消息还在继续,各种恭喜声、夸赞声,还有询问志愿填报的声音。我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第二天是周日,按照惯例要去姨妈家聚餐。母亲在梳妆台前化妆,动作比平时慢了许多。我知道她在拖延时间,就像我在楼下徘徊了十分钟才按电梯按钮一样。

姨妈家的客厅里坐满了人。杨泽穿着一件白色的polo衫,坐在沙发中央,像个小皇帝一样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他看到我进来,嘴角挑起一个似笑非笑的弧度。

"哎呀,鸣鸣来了。"姨妈迎上来,语气里带着一种施舍般的热情,"来来来,快坐。泽泽刚才还说想和你聊聊呢。"

我在杨泽对面坐下。桌上摆着各种菜,很丰盛,比平时的聚餐明显用心了许多。姨妈夹了一只虾放在杨泽碗里,又夹了一只放在我面前。

"鸣鸣也考得不错,590嘛,在他们学校也算中等偏上了。"姨妈的话听起来像是在夸我,但每个字都透着别的意思。

杨泽剥着虾,眼皮都没抬一下。

"590现在也能上桌啊?"他说,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所有人都听见。

客厅里安静了两秒钟。母亲的筷子停在半空中,我感觉到她在桌子底下轻轻踢了我一脚,示意我不要回话。

姨妈连忙打圆场:"现在高考就这样,混个大专也行,饿不死。社会上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嘛。"

"人不怕现在低,就怕以后没劲。"母亲终于开口了,声音很平静,但我听出了其中的冷意。

杨泽放下剥好的虾,擦了擦手指。

"我觉得还是要看长远一点。"他说,"比如志愿填报这件事,有些人可能需要填满所有的选项,但像我这种分数,其实选择很简单。清北肯定能进,剩下的我就随便填几个吧。"

他顿了顿,看了我一眼。

"像某些人……太丢人了,多填也没意义。"

这句话说完,整个客厅都安静下来。连电视里的综艺节目声音都显得格外刺耳。我握着筷子,感觉手心开始出汗。

"泽泽说得对,分数高就是有选择权。"姨父开口了,他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总是能准确踩在别人的痛处上,"鸣鸣你也别太有压力,现在技校也很好的,学个手艺,将来不愁吃喝。"

我放下筷子,站起身。

"我去趟洗手间。"

洗手间里,我用冷水拍了拍脸。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很平静,但我知道心里的那团火已经烧起来了。不是愤怒,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像是被人看不起时的那种羞耻,又像是被挑战时的不服气。

回到客厅,话题已经转向了志愿填报。几个长辈围着杨泽,七嘴八舌地给建议。

"清华的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还是北大好,底蕴深厚。"

"复旦也不错,在上海嘛。"

杨泽听着,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我想法很简单,就填最好的。"他说,"分数摆在这里,没必要委屈自己。"

我默默听着,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自己的志愿。回到家后,我打开电脑,开始认真研究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设置。

那天晚上,我一直研究到凌晨三点。我发现有几所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刚好在我的范围内。特别是西北某工业大学的新能源工程专业,去年的录取线是592分,而且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我加入了几个高考志愿讨论群,还联系了那所学校的学长。学长告诉我,虽然学校地理位置不够好,专业也相对冷门,但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而且薪资水平也不错。

"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学长说,"有些人追求学校的名声,有些人追求专业的前景,有些人追求地理位置。你不可能什么都要。"

02

第二天,班主任老李找我谈话。

"你的分数上一个不错的211应该没问题,要不要考虑一下?"他说,"985的话,可能只能选择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或者冷门专业。"

我摇摇头。

"我想赌一把。"

老李看了我一眼,没有再说什么。他了解我的性格,知道我一旦下定决心,很难改变。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在研究志愿填报的各种细节。我把第一志愿定为西北工业大学的新能源工程专业,第二志愿选了另一所985的冷门专业,剩下的志愿也都填满了,每一个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杨泽的志愿填报成了全家族的大事。姨妈每天都在群里更新进展,请各种专家咨询,甚至花钱找了专业的志愿填报机构。

"我们只填了五个志愿。"姨妈在群里发了一张表格,"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人大,都是最好的学校,最热门的专业。就是要有这种气派!"

母亲转发了一篇文章到群里,标题是《高分滑档的真实案例:720分考生为何无学可上》。

姨妈很快回复:"怕输别给自己找借口。泽泽这个分数,想去哪就去哪。"

我没有参与群里的讨论,只是默默地最后确认了一遍自己的志愿。在提交的那一刻,我深呼吸了一下,然后点击了"确认提交"。

志愿提交后的等待是最难熬的。杨泽每天都在群里晒各种"内部消息",说哪几个学校开始查档了,哪个专业的录取线可能会降低。他还经常发一些图片,嘲笑一些他看不上的学校。

"这个学校的宿舍也太破了吧,住在这里得抑郁症。"他发了一张某个985分校的宿舍照片,配上这样的文字。

"有些学校就是虚有其表,985的牌子,三本的环境。"

"还是要选择有底蕴的学校,那些靠政策硬撑起来的985,迟早要露馅。"

我看着这些消息,没有回复。心里那团火烧得更旺了。

七月的第三个周末,录取结果开始公布。我早上八点就坐在电脑前,不断刷新着查询页面。母亲也早早起来,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但我知道她的注意力都在客厅里。

九点整,查询系统开放。我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点击查询。

页面跳转了几次,然后一行红字出现在屏幕上:

"恭喜!您已被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工程专业录取!"

我盯着屏幕看了十几秒,确认自己没有看错。985,第一志愿,录取成功。

"妈。"我叫了一声。

母亲从厨房跑出来,看到我的表情,又看到电脑屏幕,眼睛瞬间红了。

"好,好!"她说,声音有些颤抖。

我们没有立即在群里分享这个消息。母亲说要等杨泽的结果出来再说。我理解她的想法,也同意这样做。

下午三点,杨泽在群里发消息:"怎么还查不到结果?系统是不是有问题?"

晚上七点,他又发:"其他同学都查到了,为什么我还是显示'暂无信息'?"

晚上九点,姨妈在群里发语音:"可能是分数太高了,系统需要特殊处理。泽泽别着急,好事多磨。"

03

第二天上午,杨泽终于查到了结果。录取结果映入眼帘的刹那,他腿肚子一软差点跪倒——

映入眼帘的不是录取通知,而是"未被录取,等待征集志愿"。

整个群里瞬间安静下来。

下午,姨妈发了一条消息:"系统肯定有故障。720分怎么可能没学校要?我们去学校问问。"

然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我和母亲默默吃着晚饭,电视里播放着新闻,但我们的注意力都不在那上面。

"要不要告诉他们?"母亲问。

我想了想,摇摇头。

"再等等。"

第三天,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的快递。厚厚的一个信封,里面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学校介绍、专业设置、新生指南等各种材料。我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只有四个字:"一切都好。"

很快,朋友圈里的同学开始点赞评论。

"卧槽,985!牛逼啊!"

"新能源专业现在很火啊,就业前景很好。"

"鸣哥这是闷声发大财啊。"

老李也点了赞,还私信我:"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冲劲。"

晚上,姨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590怎么能上985?一定是走了关系!"

这条消息发出来之后,群里再次陷入沉默。

我截图了录取通知书,发到群里,没有配任何文字。

过了很久,姨父回了一句:"恭喜。"

再之后,就没有人说话了。

八月中旬,我收拾行李准备去学校报到。那天上午,杨泽来我们家,说是想借几本高三的复习资料。

他看起来瘦了很多,精神状态也不如之前。我们在我的房间里,他翻着我的书,一句话都没有说。

"你要复读?"我问。

他点点头,没有抬头看我。

"志愿填报的时候,老师建议我填一些保底的学校。"他说,声音很轻,"但我觉得自己的分数,不应该委屈。"

我没有接话。房间里很安静,只能听到他翻书的声音。

"其实,590也挺好的。"他忽然说,"至少你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说这样的话。我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九月初,我到了学校。西北的天气比江南干燥很多,但我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确实不如那些顶尖名校气派,宿舍也比较简陋,但我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很负责,同学们也都很努力。

新能源工程专业虽然是相对冷门的专业,但我了解得越深入,就越发现它的价值。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相关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就业前景确实很好。

我在班里被选为学习委员,还参加了学生会。第一学期结束时,我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三。

寒假回家,我听说杨泽的复读状态不太好。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变得焦虑,成绩也不如从前稳定。姨妈在群里很少发言了,偶尔说话也是抱怨这抱怨那。

"现在的高考政策变了,对复读生不公平。"

"那些985学校招生也有问题,明明分数够了,为什么不录取?"

春节聚餐的时候,杨泽显得很沉默。他看起来又瘦了一些,眼神也没有了从前的锐利。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但几乎没有交流。

"鸣鸣在学校怎么样?"姨妈问我,语气比去年温和了很多。

"还不错。"我说,"专业课很有意思,老师也很好。"

"985就是不一样,出来肯定好找工作。"姨父说。

杨泽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低下头继续吃饭。

大二开学后,我开始参加一些专业竞赛和实习项目。学校与几家新能源企业有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我申请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实习项目,在一家做风力发电设备的公司工作。

实习期间,我表现得很好,主管说如果我愿意,毕业后可以直接来公司工作。起薪18万,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应届生中算是很高的水平了。

04

六月,杨泽第二次高考。这次他考了680分,比第一次低了40分。虽然仍然是高分,但已经不足以冲击顶尖学校的热门专业了。最终,他选择了一所普通一本的计算机专业。

那天晚上,姨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泽泽被录取了,计算机专业,挺好的。"

语气里没有了从前的得意,甚至带着一些勉强的开心。

我点了个赞,没有说话。

暑假的时候,我在地铁站遇到了杨泽。他穿着一件灰色的T恤,背着书包,看起来像个普通的大学生。

我们在地铁口停下来,彼此点了点头。

"听说你要毕业了?"他问。

"还有一年。"我说,"你呢?适应吗?"

他笑了笑,但笑容有些苦涩。

"挺好的。计算机专业竞争激烈,但机会也多。"

我们站在那里聊了几分钟,都很小心地避开了那些敏感的话题。地铁来了,我们分别上了不同方向的车。

在地铁上,我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想起了那句"590现在也能上桌啊",想起了姨妈的那些话,想起了自己当时的愤怒和不甘。

现在想来,那些话虽然刺耳,但也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那种被看不起的感觉,也许我不会那么拼命地证明自己,不会那么仔细地研究志愿填报,不会选择那个看似冷门但实际很有前景的专业。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实习公司发来的邮件,标题是"录用通知"。我打开邮件,看到了正式的工作邀请和薪资待遇。

地铁在下一站停下,我走出车厢,走上地面。夕阳西下,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我站在路边,看着这个城市的黄昏,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不是得意,也不是报复后的快感,而是一种更平静的东西。就像学长当初说的那样,关键是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我想要的不是打败谁,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05

两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杨泽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表哥,我也不再是那个被嘲笑的表弟。我们都在各自的路上前行,有的路宽阔平坦,有的路崎岖狭窄,但最终通向的,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方向。

我拿出手机,给母亲发了一条信息:"妈,我找到工作了。"

很快,她回复了一个笑脸的表情,然后是一句话:"我为你骄傲。"

我收起手机,走向回家的路。身后,地铁驶入隧道,发出隆隆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又像是在承诺着什么。

那个夏天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它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不是伤痕,而是成长的证明。每个人都会遇到被质疑、被轻视的时刻,关键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在于你怎么看自己,以及你为了证明自己愿意付出多少努力。

590分确实不如720分耀眼,但它教会了我更重要的东西:谦逊、坚持,以及对未来的理性规划。这些品质,或许比分数本身更有价值。

回到家,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她看到我进门,笑着问:"今天怎么样?"

"挺好的。"我说,然后把录用通知的事告诉了她。

她放下手中的菜刀,转过身来看着我,眼中有我从未见过的光芒。

"我就知道,我儿子是最棒的。"她说。

我走过去抱了抱她,闻到了熟悉的饭菜香味。这个味道陪伴了我二十年,也将继续陪伴我走向未来的路。

晚饭时,母亲提起了杨泽。

"听说他在学校还不错,虽然不是985,但好好学也能有前途。"她说。

我点点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说,"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

母亲看了我一眼,眼中满是欣慰。

"你长大了。"她说。

是的,我长大了。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成熟。成熟不是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而是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包括你自己。

杨泽的嘲笑曾经刺痛了我,但现在我感谢那种刺痛,因为它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想要什么,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想起了大学刚入学时的那个晚上。那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仅要证明590分可以有好的未来,更要成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现在看来,我做到了。不是通过嘲笑别人,而是通过成就自己。

手机上显示着明天的日程安排:上午有专业课,下午有实验,晚上要准备毕业论文。每一项都让我期待,因为它们都是通向未来的阶梯。

我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梦里,我看到了那个18岁的自己,坐在电脑前看着590分的成绩单,眼中满是不甘和斗志。我想对他说:别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早上,我被闹钟叫醒。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起床洗漱,准备去学校。

路过地铁站时,我想起了昨天遇到杨泽的情景。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再次相遇,那时候,我们都已经走过了各自的青春,都已经在各自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希望那时候的他,也能像现在的我一样,对自己的选择没有遗憾。

地铁来了,我上了车。车厢里坐着各种各样的人,学生、上班族、老人、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我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拿出手机查看今天的课程安排。列车缓缓启动,向前驶去。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但我们都在向前。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不管起点在哪里,重要的是你选择的方向和你为之付出的努力。590分也好,720分也好,都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浪花。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你面对挫折时的态度,是你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品格。

列车驶入下一站,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人生也是如此,不断有人与你同行,也不断有人与你分别。但只要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些聚散就都有了意义。

我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有多难走,我都准备好了。

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最重要的一课:真正的胜利,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