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警惕“幼态审美”背后的医美陷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6 17:19 1

摘要: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年轻女性希望利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进行美容护理,提升个人形象。而在“幼态审美”风靡医美市场的当下,部分医美机构瞄准这一群体,他们鼓吹“衰老无关年龄”,以“打造幼态脸”为名,诱导消费者,背后隐藏的则是标准混乱的“诊断”和深埋的消费

□ 江德斌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年轻女性希望利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进行美容护理,提升个人形象。而在“幼态审美”风靡医美市场的当下,部分医美机构瞄准这一群体,他们鼓吹“衰老无关年龄”,以“打造幼态脸”为名,诱导消费者,背后隐藏的则是标准混乱的“诊断”和深埋的消费陷阱。(8月5日《法治日报》)

所谓“幼态脸”,通常被描述为类似儿童的圆润、饱满、无棱角的脸型。然而,对于同一张脸,不同机构给出的“诊断”和改造方案截然不同,从填充泪沟、太阳穴、鼻基底,到打瘦脸针、丰唇、调整眼睛形态,再到发明诸如“幼态辨识度”等概念,方案五花八门,全凭“一张嘴”。此类医美机构鼓吹“衰老无关年龄”,使用混乱的诊断标准,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掏出钱包,背后的乱象值得高度警惕。

“幼态审美”的风靡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机构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为了促成交易,医美机构精心设计了一套话术体系,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大肆鼓吹“少女感”审美趣味,宣传“童颜针”“少女线提升”等项目,直击消费者的衰老焦虑和即时变美渴望。更离谱的是,一些机构对不到30岁的消费者,竟以“不够饱满”“不够立体”等理由诱导其进行抗衰项目,甚至违背常识,声称“90多岁都有做幼态脸的”。

与之同时,对于医美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却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在各种话术诱导下,不少原本只打算做基础护肤的消费者,心理防线逐渐被击破,进而接受了价格不菲的注射填充等方案。打造“幼态脸”的价格并不亲民,一些机构的报价动辄数万元,高端材料或“套餐”甚至可达十几万元,很多消费者被洗了脑,掏空了荷包。

医美行业乱象丛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大量医美广告使用模糊且无医学依据的表述,淡化风险,涉嫌违反广告法,而社交平台上的“种草笔记”等软文,由于缺乏显著广告标识和风险提示,形成了监管的灰色地带。此外,医美行业还存在非医疗机构超范围经营、无证人员违规手术等隐患,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难、认定难、追责难”的困境。

对此,必须加强监管,让医美行业回归理性与规范。监管部门要禁止医美机构开展违规项目,明确禁止非医学术语、情绪化话术和模糊效果承诺,加大对风险提示缺失的查处力度,同时严管广告,将营销链条上的各方均纳入责任主体,探索“链条共责”,压实社交平台责任,杜绝隐形营销。另一方面,要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举证门槛,让消费者在医美消费中有更多的安全感和保障。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保持理性,增强辨别能力,拒绝被容貌焦虑裹挟,谨慎选择医美项目,莫让追求美的初衷,变成陷入消费陷阱的开端。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