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是关于兖州火车站的综合信息整理,结合其历史、功能及现状,分模块呈现:
以下是关于兖州火车站的综合信息整理,结合其历史、功能及现状,分模块呈现:
一、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北路(或建设东路1号)。
枢纽地位:京沪铁路(南北向)与新石铁路(东西向)交汇点,鲁西南最大普速铁路客运枢纽,素有“齐鲁咽喉”之称。
车站等级: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
二、历史沿革
建站初期(1909–1949)
1909年4月:由德国人设计建造,始名“兖州府站”,为德式哥特风格三层建筑,配套100吨水塔、电报房等设施。
1912年11月:正式投用,初期受德国控制,1917年收回路权。
1936年:更名为“滋阳县站”,1946年恢复现名“兖州站”。
日军侵占期(1938–1945):成为日军掠夺山东煤炭、粮食等资源的运输枢纽。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定为二等站,1988年升为一等站。
1990年改建:拆除老站房,新建5000㎡现代化站房,引入电子引导、广播系统等设施。
2004年拆分:客运业务保留“兖州站”,货运业务划归“兖州北站”。
️ 三、建筑与设施
站场规模:3台10线,其中仅第2、3站台为高站台(方便老弱旅客)。
服务特色:打造“儒苑”品牌,将儒家“仁爱”文化融入服务,日均客流量最高1万人次,年发送旅客近400万人。
历史遗存:德国水塔保留至今,老站房已拆除。
⚙️ 四、业务与运营现状
客运服务:办理旅客乘降及行李托运,日接发列车约100–164列(近年数据)。
客流变化:
鼎盛期:2010年前为济宁、菏泽等地核心中转站,站外商业繁荣。
衰落期:高铁开通后(如济宁东站2021年投用),普速客流锐减,候车室旅客稀疏,仅保留部分普速列车业务。
货运功能:由兖州北站承担,覆盖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
️ 五、重要历史事件
1952年毛泽东经停:因道路不通,毛泽东乘火车至兖州站后转汽车赴曲阜。
风水改线争议(1909):原规划铁路穿行孔林附近,因山东学界抗议“扰先圣安宁”,改线西移经兖州,促成支线建设。
六、现代变迁与挑战
高铁时代边缘化:济宁东站(原兖州南站)开通后,分流大量客流,兖州站客运功能弱化。
城市记忆载体:虽繁华不再,仍承载本地居民情感,成为“时代变迁的缩影”。
未来定位:作为普铁枢纽,可能转型为区域性物流节点或文化景点,延续铁路遗产价值。
兖州站名称演变表
时期名称重要事件1909–1936兖州府站德国建造,哥特式站房1936–1946滋阳县站日军侵占,资源掠夺枢纽1946至今兖州站1990年改建现代化站房2004年拆分后兖州站(客运)高铁分流,客运量下降
兖州站百年沧桑,从殖民象征到交通枢纽,再至今日的沉寂,映射了中国铁路发展与区域经济的深刻变革。其存续不仅是运输功能的延续,更成为鲁西南近代史的重要地标。
来源:红门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