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城市褪去白日喧嚣,达州市万源市的街头巷尾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夜行人”。不是值班民警,也非环卫工人,而是由市级分管领导带队,住建、经信、综合执法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夜巡队伍。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的深度,用目光扫描城市的暗角——
当城市褪去白日喧嚣,达州市万源市的街头巷尾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夜行人”。不是值班民警,也非环卫工人,而是由市级分管领导带队,住建、经信、综合执法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夜巡队伍。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的深度,用目光扫描城市的暗角——
这是今年以来万源创新推出的“局长夜巡红城”微改革·微创新。通过“街巷办公、部门联动、巡办闭环”,万源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应对、单点处置、各管一摊”向“主动攻坚、全域覆盖、系统集成”转变,市容市貌与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夜巡三问
如何破解城市治理痛点
城市治理的核心在于全时段感知群众生活的痛点、城市发展的堵点。传统巡街的“探照灯”往往聚焦白天的主干道与商圈,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这些城市的“里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污水外溢、路灯失明、管线如麻……这些居民反复投诉的“顽疾”,恰似城市治理的死角。
“以前晚上回家,这条巷子黑得心慌,跟‘盲肠’似的。跟社区反映过,可总说解决要协调多个部门,一等就没影了。”住在城北某单位老家属院的刘阿姨坦言。症结在于城市治理工作任务“条块分割”——职责的单一性与问题的综合性激烈碰撞,单打独斗难解全局之困。
“局长夜巡红城”探寻出三步破题路径——
街巷办公:局长夜行,照见盲区。摒弃会议室部署与八小时局限,市级分管领导带领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徒步夜巡”方式串街入巷,直插治理末梢。“车巡太快,走马观花;只有用脚走,才能看清犄角旮旯里的‘真问题’。”多次参与夜巡的万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袁大圣深有体会。
夜巡背街小巷。
首轮夜巡以城区12个社区为单元,由相关单位局长轮值,一周一社区、一周一夜巡。截至6月底,这支队伍足迹遍布城区12个社区,130人次在夜色中俯身倾听。
部门联动:清单明责,协同治理。以综合执法局为枢纽,将涉及城市管理服务职能的住建、经信、城发中心、交警、街道办、社区等力量充分整合。建立“职责清单+问题台账”双轨制,每周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夜巡红城”办公室按问题清单精准“发点球”交办。多部门难题则由牵头单位组织联合处置。“以前推诿扯皮,现在问题清单派到手上,责任跑不掉,大家围着问题转。”古东关街道办主任田田感触颇深。
城管执法人员现场督促整改夜巡问题。
巡办闭环:六步销号,快解民忧。巡查发现的问题,立即进入“巡查—交办—处置—反馈—核查—销号”六步工作法快速通道——占道经营?即时整改!路灯损坏?三日复明!老旧管网改造?挂图作战!据统计,首轮行动发现问题172个,144个按期“销号”,整改率84%,剩余28个复杂问题正有序推进解决。
悄然蜕变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夜巡灯火所及处,城市的“暗面”正悄然“退场”。
后河沿岸,曾因脏乱而被周边居民避之不及。如今,市民张先生晚饭后总爱沿河边景观长廊散步:“以前绕道走,现在水清岸绿,晚上灯光一打真是美得不行,成了全家纳凉的首选!”这只是万源环境跃升的缩影。夜巡以“绣花功夫”精修城市容颜:卫生死角清零,路灯、道路、井盖等市政设施完好率大幅度提升,占道经营、乱贴乱画有效遏制。闲置地变身“口袋公园”,老旧小区“微改造”后停车有序、楼道整洁,城市“颜值”与“温度”双升。
就夜巡发现问题展开讨论。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的承诺在夜巡中兑现。裕丰社区某小区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居民反映后4小时内疏通完毕;背街小巷因照明不足成“安全盲区”?夜巡反馈后3天新装路灯照亮回家路;学校门口“放学堵”?交警联合社区优化方案,高峰期通行效率飙升50%;“空中蜘蛛网”乱象?经信部门拆除废线、规整飞线,天际线重归清爽。“接孩子再不用提前半小时抢车位了,省心!”万源市第二小学门口的家长李女士由衷点赞。半年以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换来群众对城市环境的投诉量较同期下降超40%,通过全覆盖回访显示,居民对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
治理之变
“一阵风”到“四季常青”
“局长夜巡”远不止于解决几件民生小事。它正重塑万源城市治理体系。
模式常态化。相比传统车巡,徒步夜巡穿透城市“毛细血管”,闭环销号锁定实效,让治理从“会议室”落到“眼皮下”。该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实践检验,并已纳入万源市城市治理常态化机制。
治理能力升级。“用脚步察民情、用数据强决策”成为全市城市管理服务职能相关部门的共识。治理手段同步升级,告别“人海战术”,问题数据库生成“数字地图”,推动精准施策;部门协同从“临时交办”转向“常态对接”;社区、物业等基层治理力量被激活,从“旁观者”变“主力军”,治理触角真正抵达城市的“神经末梢”。
夜色未央,步履不停。在第一轮“局长夜巡红城”的基础上,万源正积极探索以城市公园、后河两岸、老旧小区改造点、罗家湾路沿线、城市烟火气息等为切入口的夜巡模式,找准城市管理服务的“最大公约数”,疏堵结合解决好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
当局长们的脚步融入市井烟火,城市治理的匠心点亮背街小巷,万源这座山水之城,正让“城市秩序”与“烟火气息”相生共融,让“亲山近水、宜居宜业”的理想,在每一个夜晚的守护中扎根生长。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