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大陆台青的“花样茶业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6 17:32 3

摘要:“台湾奶茶、台湾小吃、台湾高山茶,应有尽有。”一早开门营业,曾中信向客人介绍起自家奶茶店的诸多“当家产品”。平时,来福建省龙岩漳平市的不少游客都会来他店里坐坐,点杯奶茶,谈笑风生。

“台湾奶茶、台湾小吃、台湾高山茶,应有尽有。”一早开门营业,曾中信向客人介绍起自家奶茶店的诸多“当家产品”。平时,来福建省龙岩漳平市的不少游客都会来他店里坐坐,点杯奶茶,谈笑风生。

曾中信来自台湾台南,家里祖祖辈辈都做茶。“爷爷卖茶,爸爸制茶。”十八年前,曾中信跟随父亲来大陆寻找种茶基地,“之所以来大陆开拓市场,是觉得这里的茶叶生长环境和台湾的阿里山相似,适合高山茶生长。”

福建与台湾血缘相亲、语言相通,漳平更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与台湾阿里山相近,别具“天时、地利、人和”优势。2006年,当地挂牌成立台湾农民创业园,这是第二批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有“大陆阿里山”之称。

曾中信第一次来到大陆时,发现福建人的口音和台湾人有些相似,但又有一点不同。更让他觉得意外的是,福建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泡茶,“来喝茶”是最“通用”的社交方式。

从那以后,曾中信每隔两个月就会来大陆一次,在父亲的茶园里制茶,也陆续学习如何批发和销售茶叶。

年,对茶叶产制销流程熟稔的曾中信萌生了开奶茶店的想法——“奶茶的利润空间更大,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潮流,而且我们有自己的茶园,原料供应和茶叶品质都能把控。”

曾中信觉得,如果不创新,就跟不上“风口”。踌躇了三年,奶茶店终于在2022年正式营业,曾中信将店铺取名为“台湾茶叶故事馆”。店里的奶茶茶底,除了来自台湾的冻顶乌龙,还有融入桂花、茉莉花等风味的花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自从开了奶茶店,客群进一步打开了,我们把线下茶叶批发、奶茶销售和线上电商销售结合起来,今年上半年总收入约700万元。”曾中信说,还有一些奶茶商也会联系他采购茶叶原料,“一季度就要10吨,供不应求”。

曾中信的父辈之所以来大陆种茶,还因为受到台湾农民谢东庆的鼓舞,“听说谢老板成功了,我们也想去大陆试试。”

谢东庆是首位来到漳平种茶的台农。1996年,他在漳平随坡种植40万株台湾软枝乌龙茶苗,后来又在山顶套种樱花,长势喜人。几年间,他的台品樱花茶园从初期的近600亩扩大到1800多亩,目前年产茶叶超10万公斤,产值三四千万元,带动上千农户种茶植樱。

同样受到谢东庆带动的还有台胞张朝荣。2003年,他和父亲一起到漳平市永福镇开垦茶山。“邻居笑脸相迎,十分友好,经过别人家,屋内人都会邀自己进去坐一坐、泡泡茶。”这是大陆给他的“初印象”。

“永福镇的海拔有一千多米,早上起来能看到壮观的云海,气候凉爽,特别是夏天,白天不用吹空调,晚上甚至要盖被子。”张朝荣觉得当地很宜居。

从此,一家三口留在大陆生活多年。在大陆高校的茶叶与旅游生态专业毕业后,张朝荣开始在父亲的茶园当帮手,每天迎着日出上山巡茶,和父亲一起察看茶叶长势,下山后接着整理茶叶、泡茶饮茶,工作和生活都围绕“茶”展开。

从小受父母耳濡目染,张朝荣掌握了高山乌龙茶的制作方法,采茶、晒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样样精通。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家里的茶园从三百亩扩大到一千亩,张朝荣自己也尝试起“新思路”。

年起,张朝荣一边忙着线下卖茶,一边开始摸索线上直播带货。在每月近20万元的总销售额中,有超10%来自电商。“这只是开始,我们会不断尝试更多元的销售方式,把茶叶种得更多、卖得更远。”他说。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台农、台企入驻漳平。截至目前,该园区共吸引86家台资企业入驻,形成48个高山茶基地,种植高山茶面积5万多亩,年产茶5800多吨,产值15亿元,核心区永福镇成为台湾茶农在岛外投资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茶香氤氲,两岸情缘代代相传,当谢东庆的台品樱花茶园依旧迎春绽放于海峡这头,新一代台湾青年正跨越山海,在大陆书写新的创业圆梦故事。(人民网“行进中国”福建调研采访团 李唯一、李昌乾)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