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林寺的名声不是一天臭的,释永信也不是头一次被发现是“花和尚”,但国内就没有真和尚了吗?
文/筱晓
编辑/筱晓
中国那么多寺庙,少林寺绝对是顶流网红,名气大,故事也多。
尤其是这些年,它就跟坐过山车似的,高低起伏,热闹得很。
这其中的关键人物,还得提一句提前阵子刚刚下课的方丈释永信。
少林寺的名声不是一天臭的,释永信也不是头一次被发现是“花和尚”,但国内就没有真和尚了吗?
释永信前脚刚走,少林寺后脚就迎来了新掌柜印乐法师。
这位大师风格倒是特别接地气。
以前他在洛阳的白马寺当住持时,就特实在。
香客去上香,香烛不收钱,管够,茶水也是免费随便喝。
庙里的和尚们,日常打卡项目是扛上锄头,下地干活。
跟释永信玩转的商业帝国,完全是两个世界。
新官上任三把火,印乐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少林寺直接被一竿子打回了解放前。
但这样的清规戒律,可苦了那些早就跟着释永信吃肉喝酒,被“现代化”惯坏了的和尚们。
据说,没几天功夫,就有三十几个和尚麻溜儿地收拾包袱。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果断开溜了。
那些心还在花花世界里打转的“现代和尚”,哪个熬得住这份清苦?
当然像印乐法师这样的师傅,在浙江永嘉一个小旮旯里,还藏着一位。
释明心这位80后小哥,可是“半路出家”的典型,大学毕业就捧上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
2006年,他26岁,却偶然听到一首叫《轮回》的佛歌,感受到了佛法的召唤。
他感觉像被什么东西击中灵魂深处,当场就想撂挑子不当公务员了,要去当和尚。
这把爹妈气得够呛,求他哭得稀里哗啦,死活不让儿子往“火坑里”跳。
但释明心却一心向佛,坚持了三年,硬是顶着家里的风暴,2009年,正式成为了和尚。
为了学点真本事,他还特地去北京考进了中国佛学院,踏踏实实学了四年佛经学问。
毕业出来,按理说该找个大庙舒坦过日子,但他偏不,扭头就回了老家。
释明心跑到一座早就破败不堪、杂草长得比人还高、完全是个废墟的小庙普安寺里。
他还和几个靠谱的同修,硬是靠双手,一块砖,一铲土的,把荒草野庙一点点给收拾了出来。
释明心不光能吃苦,戒律也守得严实,最出名的就是被富婆上赶着追求。
富婆开着价值四百多万的拉风法拉利,领着一大帮人,呼啦啦闯进了还在修的小破庙普安寺。
当着大伙儿面,直接当面就冲着释明心求爱,现在也不知道是在蹭流量,还是真心的喜欢他。
但释明心却二话没说,直接拿出手机报警,警察一来,乱哄哄的场面才堪堪稳住。
事后他解释得贼简单:“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规矩。”瞧这定力,释永信恐怕一辈子也学不会。
给钱拉赞助的机会也不是没有,有人想掏钱给普安寺,但条件是要搞点商业合作,或者打个广告。
释明心一律摆摆手,不接广告,也不搞商业捆绑,就专信一条“弘扬佛法”。
这种踏踏实实“出淤泥而不染”的劲儿,才是佛门“戒定慧”的真本事。
然而这位法师还挺新潮,他觉得佛法那么好的东西,不能光藏在深山老林里。
于是,他也玩起了短视频,用普通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讲佛理、聊生活智慧。
虽然也有人说他是“作秀”、“想红”,但他看得开。
最终在网上传道的效果还真不错,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了解佛教。
当初那个破得不成样子的普安寺,如今已经是香火渐旺,成了个正经修行的地方。
释明心自己,除了偶尔在短视频里露个脸讲讲课,大部分时间都猫在庙里修行。
自从“法拉利求爱”那出名场面过后,他反而更低调了,一心就想着把庙管好。
现在庙里还在加盖新的禅房和宿舍,准备多招点真正想静心修行的小徒弟。
释永信跟这位明心师傅相比,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说起释永信,这位安徽人十六岁就剃头当了和尚,一路混到了少林寺的“掌门”位置。
早些年,他也干过不少正事儿,比如保护少林功夫,张罗着搞文化交流。
他想让这座千年老庙跟着时代跑跑,想法是好的,但干着干着,路就走偏了。
少林寺愣是被他整成了一个超级“商业集团”,单招牌商标就注册了七百多个。
开了十几家公司,旅游、卖票、表演的都是小意思了,释永信还搞上了地产开发。
要是算笔账,一年能有好几十个亿的流水,规模简直比不少上市公司还生猛。
可这么大个摊子,大当家的本人却让人有点看不懂。
释永信露脸穿着的袈裟,金光闪闪,懂行的人说值十六万,出门坐的也是奥迪Q7那种大家伙。
但他说自己工资每个月只有区区七百块,别说外人不信,估计庙里的香火都觉得冤吧?
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官方一查,问题大了去了。
庙里的公款被他拿来私用,财产也侵占了不少。
最离谱的是,他生活作风出格,跟好几个女的拉扯不清,还弄出了不是婚生的孩子。
中国佛教协会气的直接收回了他的“和尚证”,把戒牒给注销了。
这位昔日的商业大佬,彻底变成了俗人。
少林寺给国内所有烧香拜佛的地界都敲响了警钟。
要是钻钱眼儿里太深,可就败光了佛门圣地的清誉,最后只能惹人嫌。
释永信那条路,起点是好的,可惜半道上被花花世界的名利给迷了眼、带偏了路。
最后栽了个大跟头,连和尚身份都没了。
印乐法师靠多年修行的功力,成功接任少林寺方丈的职务。
在风口浪尖上,向世人证明了自己遵守的清规戒律。
释明心虽然起步艰难,对抗着各种阻力。
但就是凭着一股轴劲儿和对内心的坚守,在一片废墟上垒出了一方清净天地。
一座庙,到底是该使劲捞钱,搞成一个金光闪闪的公司?
还是守住本分,做个能让心灵喘口气的“精神充电站”?
这选择题,可太考验当家人了。
这两年,从政策上也能看出来,国家开始出手管那些寺庙里乱糟糟的“生意经”。
现在已经不让随便买卖“功德”了,寺庙的账目都得一清二楚。
印乐法师在少林寺拆墙、种地、撕二维码的猛操作。
还有释明心在普安寺守着清苦、不沾铜臭、专心修庙讲佛法的轴劲儿。
看起来都挺顺这股“返璞归真”的风气,其实还是那句话。
真正的清净福地,在每位信徒和修行人的心里。
外面世界再变,传播方式再新。
只要拿钵盛饭、穿袈裟的人那颗心是正的,佛法就真有度化人的力量。
对此大家怎么看?
来源:筱晓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