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宁王”|半年营收净利双增,全球化布局仍需加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5 20:23 2

摘要:7月30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宁德时代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全球市占率稳居榜首。动力电池作为核心增长引擎,依旧表现强劲,储能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公司不仅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化布局也成效显著。同时,宁德时代还透露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

作者|陈艳

编辑|何芳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于营收、利润、研发、产能及全球布局等多维度展现强劲实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持续稳固其海内外动力电池领域“宁王”的地位。

7月30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宁德时代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全球市占率稳居榜首。动力电池作为核心增长引擎,依旧表现强劲,储能业务更是增长迅猛。公司不仅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化布局也成效显著。同时,宁德时代还透露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半年报中,宁德时代着重强调了五个“第一”:H股溢价率第一,完成近三年港交所最大规模IPO;全球电池市场占有率第一,动力电池市占率达38.1%;新增专利申请数量行业第一,上半年研发总投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7.5%;率先通过新版国家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标准认证。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CATL)业务涵盖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电池材料及回收、电池矿产资源四大板块。其中,动力和储能电池板块贡献了89.43%的营收,动力电池业务的突出表现成为业绩大增的关键。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263港元/股,全球发售1.56亿股,募资约53亿美元。中石化等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26.28亿美元,IPO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120倍,获国内外投资者高度认可。港股上市助其对接全球资本市场、加速布局。此次募资90%用于匈牙利工厂建设,一期今年投产供宝马等车企,拓展欧洲市场,10%用于日常运营。

“在当下逆全球化趋势凸显却又仍需推进全球化的复杂形势下,CATL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历经数年努力,已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且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引领行业发展。”8月4日,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金伟华向华汽研究院分析道。

“不过,若从战略层面进一步考量,鉴于为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并实现长远发展,个人建议,CATL可采取更为积极的举措。比如,进一步携手供应链推动欧美市场本地化布局,或着力培养当地更具优势的供应商。”金伟华建议。

“与此同时,同步建立本地化工程研发团队。如此一来,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还能有效降低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或许是CATL走出下一个发展周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营收近1789亿,全球市占率稳居第一

具体来看,上半年宁德时代总营收达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毛利率25.02%,提升1.57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从业务板块分析,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总营收约为1315.73亿元,同比增长16.8%,毛利率22.41%;储能电池系统营收约为284亿元,同比下降1.47%,毛利率25.52%;另外,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材料及回收实现营收78.87亿元,同比下滑44.97%,毛利率26.42%,电池矿产资源业务实现营收33.61亿元,同比增长27.86%,毛利率9.07%。

在研发方面,上半年总研发投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7.5%,上半年新增已拥有+在申请专利5993项,连续五年新增专利行业第一。

在市场表现上,动力电池领域,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5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排名第一。在储能领域,据鑫椤数据,2025年1-6月,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其已实现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均大幅增长,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也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Top15中,宁德时代稳居第一,市场占比43.05%。

政策上,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财政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25年1月商务部等明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应动力电池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硬核研发,构筑深厚护城河

目前,宁德时代在全球布局上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六大研发中心,拥有超2.1万人的庞大研发团队。基于此,公司自主搭建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持续精准优化产品性能、迭代解决方案。

强大的研发实力收获诸多成果。公司研发团队独立完成的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彰显基础科研能力获纳米技术领域最高水平认可。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申请及在途专利达49,347项,其中境内29,709项,境外19,638项。

依托这些,宁德时代打造出行业领先的产品矩阵,赋能全场景应用。在乘用车领域,实现三大突破:第二代神行电池问鼎全球超充,15分钟可从5%补能至80% SOC,比行业最高水平提升100%;钠新电池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续航等方面表现卓越;多核架构实现跨体系等自由组合,达成能量自由。

不过,宁德时代高管表示,固态电池目前资本的热度比产业热度高,企业做一个样品或试验品用来广告宣传可以,但真正商业化的时间较长。

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同样表现突出。电芯层面,587Ah电芯在能量密度等要素间寻得最优平衡,大容量且更安全;系统层面,9MWh TENER STACK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凭借诸多优势实现5年零衰减,树立大规模储能应用新标杆。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领域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产能规模可观。当前总产能为345GWh,产量310GWh,产能利用率为89.86%,另有235GWh在建产能。

同时,宁德时代积极拓展业务模式。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可100秒极速补能,上半年已建成300多座换电站。通过与中石化、蔚来汽车等战略合作,正加速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经济的全国性补能网络。重卡换电方面,推出标准化换电块及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计划2030年建成“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与本土车企深度绑定。2025年1至6月,宁德时代供应了理想汽车83%的电池;由宁德时代持股50%的合资公司“蔚来时代”负责生产组装蔚来汽车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小米汽车SU7系列的电池也由其供应,其位于南京的电池包工厂同样由其团队负责运营。

全球化布局必不可少

财报表明,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销售的主力产品依旧是电池系统,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公司境外收入达612.0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4.22%,宁德时代表示,公司主要业务地区的当地汇率及关税等经济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境外客户回款情况正常。

8月4日,原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张君毅告诉华汽研究院,一方面,宁德时代当下正处于全力推进海外拓展的进程中。尽管海外扩张之路阻力重重,但基于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这一战略势在必行。国内汽车销量虽持续增长,可纯电车型的市场占比增速未达预期,增程式、混动车型仍占据较大份额,市场空间拓展受限。

而海外市场相对而言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蕴含着诸多突破机遇,各家公司都在积极布局与铺垫。对于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来说,走向国际市场是未来实现增长的关键路径,毕竟国内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

另一方面,在海外拓展过程中,企业对外输出技术时需精准把握尺度。输出的未必局限于产能,技术输出与能力输出同样重要,但绝不能将立身之本——核心技术转让出去,要维持自身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的相对优势,这一优势来之不易且十分难得。

“因此,宁德时代的全球化布局至关重要,虽然充满挑战,但必须坚定‘走出去’的决心。此外,它还应积极拓展增值产品业务,除电池本身外,可切入底盘领域,开展换电业务或研发滑板底盘等,以此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张君毅表示。

不过,其北美市场拓展遇阻,特斯拉储能电池订单被LG新能源抢走,北美建厂计划也因政策风险停滞,未来全球布局仍面临挑战。

对此,张君毅指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无疑是企业全球化最大风险,正从贸易政策、供应链安全、市场准入等多维度,深刻影响企业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方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是当下最大的风险。当前,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稳定交易环境。特朗普打破国际合作惯例,使得各国间互不信任,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中美贸易,还波及中国与其他地区的交易。美国的长臂管辖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近期对部分转口贸易征税就是例证。美国政策反复无常,变数极大,导致国际经贸环境充满了极高的不确定性;

二是,在全球化竞争中,LG等企业的存在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即便宁德时代产品性能优越、价格低廉,各国企业仍倾向于分布式采购,一部分选用宁德时代,一部分选择其他公司。而且,除在中国经营外,这些企业不会过度依赖中国企业,以分散风险;

三是,转口贸易和本地化要求日益严苛,给宁德时代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要求制造本地化,还可能对原材料来源提出要求。虽然宁德时代已在匈牙利取得一定成果,但匈牙利能否在欧盟体系中始终保持自由贸易地位仍存在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宁德时代只能积极应对,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展机遇。

来源:华汽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