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年轻人常常一边喊着要躺平,一边在深夜刷着短视频,心里却为35岁后失业的问题辗转反侧。这种表面轻松、内心焦虑的状态,其实暴露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人们总想逃避吃苦,但年轻时省下的力气,终将在中年时化作沉重的代价。《菜根谭》中那句“宁受一时寂寞,不取万古凄凉”最近
当代年轻人常常一边喊着要躺平,一边在深夜刷着短视频,心里却为35岁后失业的问题辗转反侧。这种表面轻松、内心焦虑的状态,其实暴露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人们总想逃避吃苦,但年轻时省下的力气,终将在中年时化作沉重的代价。《菜根谭》中那句“宁受一时寂寞,不取万古凄凉”最近在社交平台频频被转发,绝非偶然。它提醒我们,短暂的忍耐换来的是长久的安稳。看看那些沉迷网贷、靠透支未来生活的年轻人,如今深陷债务泥潭;再看看疫情中突然失业、却因技能单一而难以再就业的中年人,就会明白古人留下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极具现实意义。
有人质疑“隐忍才能成大器”是过时的说教,但科学研究给出了有力回应。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持续追踪四十年,结果显示,当年能克制欲望、延迟满足的孩子,成年后在事业上的成功率高出34%。这种能力,正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拼多多的黄峥曾放弃微软的高薪职位,甘愿在简陋的仓库里潜心研究电商系统三年,正是这种反人性的坚持,最终成就了他非凡的事业。相比之下,如今多少人被直播带货的热潮冲昏头脑,工资还没到账,花呗已经透支,他们的行为模式与那些懂得克制的孩子截然不同。
“居安思危”不是空话。一位大厂HR曾分享:去年被裁的一位35岁程序员,技术停留在旧框架,求职屡屡碰壁;而他的同事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云计算证书,被裁当天就有猎头主动联系。这说明,铁饭碗已不复存在,但拥有一技之长,就能随时接住新的机会。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预言,未来十年60%的职业将消失,但消失前不会有任何预警。就像2020年那些坚信实体店稳赚不赔的老板,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
“孔乙己的长衫”现象反映的是放不下过去的体面。有人觉得高学历送外卖是浪费,可当初被群嘲的新东方老师转型带货农产品,如今已帮助农民卖出15万吨苹果。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悖论”告诉我们,越是执着于过去的投入,越容易错失新机遇。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曾被讥讽,如今他开了300家连锁店,而当年嘲笑他的人还在为房贷发愁。
面对网红晒出的奢华生活,不必盲目羡慕。翻开《曾国藩家书》,里面记录的是“今日宴客多言,当戒”的自省。朋友圈的光鲜背后,可能是巨额债务,就像“名媛拼单群”曝光的那样,六人合租爱马仕拍照。明代富豪沈万三因炫富被抄家,教训深刻。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闲中不放过”,B站上那些教Excel技能的UP主,疫情期间接私单接到手软,远比打卡网红咖啡店更有价值。
我们总在重复历史的错误。白居易曾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今年轻人换工作比换手机还快。并非跳槽不可,但至少应如贝佐斯所言,把每项投入视为七年的长线投资。频繁转行的人,往往不如在一个领域深耕五年的人走得远。正如《繁花》中宝总所说,纽约帝国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底下87层虽不为人知,却是高楼屹立的根本。
老祖宗的智慧之所以流传五百年,是因为它直指人性的弱点。明知熬夜伤身,凌晨三点的游戏直播间依然热闹;明知读书有益,短视频上的知识博主大多在卖课割韭菜。《菜根谭》有言:“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放在今天,就是不必总想着出风头,能把每份报表核对清楚,可能比费尽心思讨好领导更稳妥。当整个社会都在狂奔,有时候慢下来,反而能走得更远;看似保守,实则刚强。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