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冲着985的牌子去,结果发现校区分散得跟连锁店似的,食堂排队比春运还夸张。
高考填志愿最怕啥?
信息差呗!
明明冲着985的牌子去,结果发现校区分散得跟连锁店似的,食堂排队比春运还夸张。
最近吉林2025高校满意度排名爆冷,东北师大压过吉大登顶,延边大学分数跌破眼镜,这事儿直接捅破了选校的认知黑洞——名校光环和真实体验根本不是一码事。
传统排名看科研经费、院士数量,学生可不在乎这些。
东北师大能拿13.5分,关键是让学生毕业就能站稳讲台。
他们的师范生从大二开始就进重点中学跟岗,长春八成重点校骨干教师是校友,这种就业保障可比发几篇论文实在。
反观吉大,六个校区通勤能把人折腾哭,机械专业的学生在南湖校区做实验,得坐四十分钟校车去前卫校区听理论课,时间都耗路上了。
民办院校冲进前三也不奇怪。
长春人文学院舍得砸钱搞服务,四人寝带独卫和自习区,选课系统堪比12306的民办学校确实不多见。
现在00后考生精着呢,山东的齐鲁工业大学当年超车山东大学,靠的就是宿舍装空调、食堂搞直播这些细节杀招。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后勤服务投入增幅12%,比科研经费增幅高5个百分点,这风向标够明显了。
延边大学这波操作堪称性价比之王。
朝鲜语专业全国TOP3,但分数线比很多二本还低。
去年在河北招生,朝鲜语专业和唐山师范汉语言文学录取线只差9分,但人家毕业能进外交部、央视朝鲜语频道。
这种专业壁垒强的211,特别适合分数不够顶级985但想搏优质资源的考生。
类似操作可以参考石河子大学的临床医学,二本分数读211医学专业,定向新疆三甲医院就业根本不愁。
选校这事得学炒股,既要看大盘走势也得盯个股业绩。
吉大的车辆工程照样吊打多数985,东北电力的电气工程进电网比例超过70%。
别光盯着满意度榜单,得把学科评估、就业报告、校友反馈三个表对着看。
就像买手机不能只看跑分,还得试手感、看续航。
今年有个长春考生,放弃吉大法学选了东北师大的公费师范生,人家算过账——毕业直接进省重点,六年教龄就能评中级,比读研再考编至少省三年时间。
来源:幸福老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