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与具身智能,知行科技的新征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09:38 3

摘要:与此前的乘用车客户定点相比,知行科技此番获得商用车领域的项目合作更具标志性意义。这不仅是对其技术平台能力的进一步验证,更意味着公司正式开启了商用车智能化市场的新征程。

智能辅助驾驶公司盯上了第二战场。

不久前,知行科技收到了某头部自主品牌合计9款商业物流车的平台化定点函。

与此前的乘用车客户定点相比,知行科技此番获得商用车领域的项目合作更具标志性意义。这不仅是对其技术平台能力的进一步验证,更意味着公司正式开启了商用车智能化市场的新征程。

7月,知行科技官宣将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基于地瓜机器人RDK S100P智能计算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iRC100,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成熟可靠的软硬一体化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这也标志着在具身智能快速崛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的背景下,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链上下游正在展开深度协同,将机器人软硬件视为关键赛道。

图片来源;知行科技

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的春天到了吗?

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是生产资料,且产品类型多、场景丰富、工况复杂。而此次知行科技拿下定点的9款商业物流车,包括面包车、轻型卡车两大类车型,数种不同车款,动力性能、车身造型和尺寸都有很大不同。

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已经完成起草,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将替代现行国标GB/T 39901-2021,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30日。

对比现行标准,该标准由推荐性转为强制性,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标准要求“M1和N1类汽车应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M1类汽车”指至少具有四个车轮或三个车轮,总质量超过1吨,核载人数不超过9人的载客汽车。“N1类汽车”指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载货汽车,车型主要以盲窗式厢式面包车和微型载货车为主。这意味着,AEBS将从推荐性标准转变为强制性标准,商用车即将迎来AEBS强制标配的全新时代。

此外,AEBS强制国标不仅在技术指标上全面对标国际UN-R152法规,还考虑到中国道路环境复杂,要求在20至60km/h的速度区间内,系统必须能够识别并应对行人、自行车以及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等弱势道路使用者在横穿情形时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夜间及低能见度环境测试成为必选项,系统误触发率需低于0.1%(现行标准为1%)。

AEBS全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驾驶员走神、疲劳驾驶等原因引发的追尾、碰撞事故。它可以通过雷达,测出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利用数据分析模块,将测出的距离与警报距离、安全距离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小于安全距离时,汽车将自动紧急刹车,或减速,从而保障生命安全。

由于AEBS能有效减少碰撞事故发生率,因此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19-2024年间均陆续通过了相关强制法规。

而在智能化下半场,商用车行业也在依托AI、5G与高精度传感技术,重塑物流运输、城市服务与工业生产的效率边界。事实上,在商用车领域,AEBS作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功能,其价值已逐渐显现。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超过90%的严重撞车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本身失误。根据Euro NCAP的研究数据,安装AEBS的车辆可以减少38%追尾事故,减少20-25%致命撞车事故,减少25-30%受伤的可能性。

从当前产业现状看,我国AEBS整体装配率仍处低位,商用车各细分领域装配率差异大,以N1类轻型载货车为例,其AEBS渗透率不足5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此前的经验,每次类似的新国标强制实行,都为相关产业链公司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今,随着强制性国家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的陆续落地,AEBS产业链正有待爆发。

图片来源:知行科技

据悉,知行科技收到的某头部自主品牌合计9款商业物流车的平台化定点函,将通过标配iFC 3.0前视一体机提供包括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内的软硬一体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过去,多车型往往意味着大量的适配工作,但知行科技通过硬件设计制造、底层软件、上层感知决策算法的全栈自研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得益于标定参数平台化、软件架构平台化等平台化开发能力,iFC 3.0不仅用同一套硬件适配9款车型,而且用同一套软件架构便满足了面包车系列和轻卡系列的功能要求,由此极大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为客户抢占市场窗口提供助力。

具身智能赛道藏着智能辅助驾驶公司的新机会吗?

具身智能与智能辅助驾驶在系统框架与技术架构上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以前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现它石智航CEO陈亦伦近期一次对外公开活动中发言为例,他强调具身智能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同宗同源。自动驾驶是具身智能的关键子任务,代表着移动和导航能力,端到端在其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自动驾驶中“AI需定义在4D时空而非2D图像内”的理念、对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能力边界的判断,以及工程化能力等,都可延续或迁移至具身智能领域,具身智能的诸多工程实践甚至能直接复用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果。

在知行科技3月份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时也曾对外强调,艾摩星机器人将依托知行科技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利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系统在视觉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方面的技术通用性,聚焦机器人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布局。

图片来源:知行科技

7月,知行科技再次官宣将与地瓜机器人携手,打造基于地瓜机器人RDK S100P智能计算平台的机器人控制器iRC100,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成熟可靠的软硬一体化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将由知行科技旗下专注机器人研发与商业化的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落地推进。这也标志着艾摩星机器人在并购小工匠机器人、自研充电机器人完成全链路功能验证之后,又将业务拓展至具身智能主控制器领域,快速构建起核心部件和应用端双线并进的具身智能产品战略布局。

在机器人系统中,控制器是名副其实的大脑。它既是各类关节、执行器、传感器的协调者,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其成本占整机比例高达20%-25%。而在人形机器人中,为满足低延迟、高协同的控制需求,其用量更是远超传统工业机器人。一定程度上,控制器的能力边界,决定了机器人智能的上限。

路径规划、速度调整、动态响应,每一个动作的流畅与否,背后都依赖控制器对指令的高速运算与执行。在一些要求高精度的任务中,如打磨、装配、夹取等,控制器还需接入力觉、视觉等多模态传感器,并实时调整输出,以应对环境变化。

相比传统以示教器为主的操作方式,如今的控制器支持离线编程,甚至开放Python、C++等高级语言接口。复杂逻辑的定制、人机交互的扩展、个性化功能的二次开发变得更加高效灵活,也成为国产机器人厂商提升附加值的重要突破口。

当下,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处于爆发前夜,在「大脑」层面,目前行业尚未建立起技术共识或标准答案。工程能力反而成为竞争焦点,而对于拥有车规级量产经验的辅助驾驶供应商来说,反而或许更有机会率先把产品真正送进实际场景。

从商用车智能化推进到具身智能领域的积极探索,知行科技的新业务双线布局清晰可见。其意义不仅在于业务版图的拓宽,更是知行科技一次自我验证。借力其在乘用车产品中积累的技术闭环,在新的领域打开局面,将是其新征程上值得关注的技术实践。

来源:盖世汽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