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年画 “活” 起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10:50 1

摘要:推开汉吉福年画工作室的木门,许华波正凝神屏息。他手持狼毫笔,笔尖轻蘸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丝绢上勾勒出秦琼将军的轮廓。案头堆叠的年画成品,既有丝绢贴金的古韵,又透着适配现代生活的巧思。

推开汉吉福年画工作室的木门,许华波正凝神屏息。他手持狼毫笔,笔尖轻蘸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丝绢上勾勒出秦琼将军的轮廓。案头堆叠的年画成品,既有丝绢贴金的古韵,又透着适配现代生活的巧思。

从守护一门手艺到创立一个品牌,许华波用二十年光阴,书写着汉吉福年画从传统非遗到“网红”IP的新生故事。

“在东西湖生活近二十年,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作为非遗传承人,2006年初,当许华波第一次踏上东西湖这片土地时,就被这里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宽阔的柏油路连接着城乡,物流园区的货车川流不息,而老街巷里那些传统手工作坊和民俗活动,则静静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文化氛围就像沃土,年画艺术就应该扎根在这样的地方。”

创作中的许华波。

2021年,许华波正式创立汉吉福品牌,致力于木匠工艺画的改良升级。创业初期的困境远超想象:作为新兴品牌,因缺乏业绩记录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非遗技艺的特殊性,又让他难寻“懂传统又通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最难时工作室只剩三位老匠人,连印宣传册都要精打细算。”

转机藏在这片土地的文化肌理里。区里的文创交流会让他结识志同道合的设计师,街道办牵线的“非遗创业扶持计划”送来创业助力资金,而当地深厚的民间艺术积淀,更让他在走访老艺人、收集传统纹样时收获满满。“这里的人懂文化、尊重手艺,这种‘被理解’的温暖,比资金更珍贵。”

许华波手绘《秦琼敬德门神贴金画》入藏湖北省博物馆。

如今,这片深耕的沃土已结出硕果。汉吉福年画已成为东西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构建起完整传承体系,累计斩获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800多项,其作品被武汉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珍藏,其中《秦琼敬德门神贴金画》更入藏湖北省博物馆,成为承载地域记忆的文化符号。

作为非遗传承人,许华波对汉吉福年画的技艺改良始终怀揣敬畏。“它脱胎于传统木匠工艺画,我加了三笔‘新料’,但根不变。”他以丝绢替代纸张,解决传统年画易破损的问题;选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确保色彩经久不褪;融入宫廷木质画贴金技艺,使作品在灯光下流转温润贵气。这些改良既保留“祈福纳祥”的文化精髓,又赋予其现代家居装饰的实用价值。

许华波介绍年画贴金的金箔。

在许华波看来,非遗传承不是简单复制古董,而是要让传统与当代生活对话。他带领团队从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的“天官赐福门神福字贴”,在2025年春节创下3000万元销售额,成为非遗创新典范。

面对“原真性”与“市场性”的平衡难题,他独创“手工打底+数字加工”模式:

线稿由匠人手绘保留传统韵味,定稿后数字技术批量印刷提高效率,贴金、点染等关键工序则坚持手工完成。这种“老面发酵”式创新,让汉吉福年画既走进寻常百姓家,又不失非遗“精气神”,产品畅销国内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累计销量超800万套。

许华波手绘的年画作品。

为让传统年画焕发新生,许华波积极拥抱新媒体。在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他以趣味短视频解构年画文化,将创作过程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Vlog”,“秦琼敬德门神”系列获超9000万次全网浏览,让千年门神成“流量明星”。他还将工作室打造成非遗课堂,邀请学生体验金箔贴画、设计文创等。“当年轻人触摸丝绢质感,感受金箔贴上时的心跳,就会明白这不是老古董,而是有温度的艺术。”如今,汉吉福年轻粉丝占比超60%,传统年画正以新姿态走进年轻人生活。

“以前觉得把活儿做好就行,现在才明白,让手艺活下去比做好一件作品更重要。”从专注手艺的非遗传承人到统筹全局的品牌创始人,身份的转变让许华波对“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创业初期,有老艺人劝他:“守着纯手工,少赚点但心安。”可当看到堆积的滞销作品时,他猛然醒悟:“心安不能当饭吃,手艺传不下去,才是最大的不安。”如今的他,既能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天,也能在直播间里和网友聊得热火朝天;既会为了一种颜料的配比试验几十次,也会为了优化物流包装熬到深夜。

许华波专心作画。(通讯员提供)

若用一幅年画描绘自己的创业路,许华波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八仙过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事,但目标都是渡过大海。”创业路上,他遇见过资金链断裂的“浪头”,经历过市场质疑的“迷雾”,但就像八仙各显神通,他用非遗手艺打底,用现代思维导航,最终为汉吉福找到了专属航道。2024年,汉吉福融合款福字贴量突破300万个,2025年春节销量再创新高,成功将百年非遗打造成备受瞩目的“网红”IP,成为湖北非遗产业化的标杆品牌。

主播讲解年画文化。

谈及未来,许华波眼中闪烁着期待。今年11月,汉吉福年画博物馆将在东西湖开馆,馆内不仅会展示从明清到现代的年画珍品,还设有互动体验区,让游客能亲手制作年画。“我想让这里成为东西湖的文化地标,提到武汉,人们会想到热干面,也会想到汉吉福年画。”更远的规划里,他想打造“年画+旅游”的乡村振兴模式;还想开发更多融合武汉元素的作品,让黄鹤楼、长江大桥等都走进年画里。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活态文化。”这位非遗传承人正带着他的汉吉福年画,以新的方式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承故事。

报道支持 - 区档案馆

文、图 - 黄柳 部分图由通讯员提供

通讯员 - 肖雨、张丽丽

来源:东西湖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