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理论热点 关注重要节点 切中青年痛点 重庆日报:让青年像追剧一样“追理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7 10:54 1

摘要:“大家有没有在重庆地图上发现过如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这样奇特的地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选择用简单的数字来命名呢?”8月4日,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华妙亮相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带着好奇探寻了这串数字地名背后的故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理响青年》栏目专家组成员向青年学子讲授《长江保护法》,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重庆日报供图

“大家有没有在重庆地图上发现过如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这样奇特的地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选择用简单的数字来命名呢?”8月4日,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华妙亮相重庆日报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带着好奇探寻了这串数字地名背后的故事。

原来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作为抗战大后方的战略要地,面临交通闭塞的困境,为了打通与外界联系的“生命通道”,川黔公路在海棠溪破土动工。沿海棠溪向南,每一公里设一块里程碑,并依次标注为“一公里”“二公里”“三公里”……“这些以数字命名的地名,将无数普通百姓、军工民工与青年学子紧密相连,串联起川黔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

“理论原来可以这样讲!”为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到达青年的“最后一米”,重庆日报深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开展理论宣传视频化探索,创新推出了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构建起“三维立体化”的大理论传播格局。

截至目前,《理响青年》已与全国70余所高校和20多家企事业单位形成合作关系,累计刊播视频超540期,全网总播放量超7亿人次,获中央网信办重点项目支持,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蒲公英行动”典型案例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上理论宣传品牌。

重庆日报总编辑刘长发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大潮如何涌动,只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充分借助融媒体优势,聚焦青年群体,拓展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方式,优化传播策略,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网络化、时代化,党的创新理论就一定能够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地响彻青年。

线上破圈:

让青年与理论“双向奔赴”

面向青年群体创新开展网上理论传播,是新时代理论武装和青年工作的重大使命,也是融媒体时代党媒“育新人”的重要任务。

为适应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手段的新变化,满足青年群体对信息碎片化呈现、个性化供给、圈层化传递的新需要,重庆日报于2022年3月创新推出了理论视频栏目《理响青年》,以创新的话语体系、新颖的传播形式、先进的传播技术,依托“党报+高校+社会(1+1+N)”的生产互动模式,创作出一大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理论视频产品。

《理响青年》负责人侯金亮一直在思考:理论还能打动青年吗?青年能接受我们传播的“硬核”理论吗?答案是肯定的。理论如何打动青年?他认为,那就是相信青年、依靠青年、赢得青年。

栏目秉持“让党的创新理论响彻青年”的理念,锁定“00后”群体,主动了解青年、融入青年,紧跟理论热点、关注重要节点、切中青年痛点开展理论宣传,不断满足青年对理论宣传的新需求,让青年像追剧一样“追理论”。

创新运用视听语言,构建符合青年受众需求的话语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视频化传播。以视频化叙事打破文化隔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使理论宣传更具国际范儿。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理响青年》联合重庆部分高校,推出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外国青年眼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系列视频,来自美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10余位外国青年,分别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国际人文交流、法治建设等主题进行讲述,共刊播了10期视频,全网播放量破千万。

同时,《理响青年》还以栏目为本底、“理响+”为基点,衍生出以《理响青年》为龙头的系列产品,如重庆高校和区县纷纷效仿,推出了“理响西政”“理响重邮”“理响南岸”等系列理论宣传品牌;聚焦青少年群体打造了子栏目《理响少年》;加强与各合作单位的深度赋能,启动了“理论宣传品牌孵化计划”,打造了30余个《理响青年》联合孵化理论宣传品牌;以《理响青年》为旗舰创新多产品业态,如“理响+党建”“理响+旅游”等,实现不同领域、多点开花,“理响+”的品牌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扎根基层:

让理论在实践中“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重庆日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实践阵地,在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建立基层理论调研基地,通过不断从基层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好经验、好做法,并升华为理论成果,又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落实。

设立基层理论调研基地是重庆日报打造“新时代精品党报”,建设新型媒体智库,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探索。重庆日报依托基层理论调研基地,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和理论编辑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生产一线,与时俱进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形成新成果,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城市的街头巷道里,让理论文章带着人间烟火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日报充分发挥党报集智聚力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有思想含量、有理论分量、有话语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地方发展真正解难题、出实招。

如2024年,重庆日报联合江北区,组织智库专家扎进产业园、写字楼,深度观察江北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全面总结江北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经验成效,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近年来,重庆日报分别在两江新区、铜梁区、巫溪县等地建立了以“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基层理论调研基地10余个,推出了《思想周刊·智库专报》,受到了专家学者、参与企业、基层组织和当地群众等的一致好评。

重庆日报通过建立基层理论调研基地,调动理论专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丰富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以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理论更接地气、冒热气。

守正创新:

让老报纸焕发“新活力”

不久前,《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智库版《智库对话》栏目推出《加快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与重庆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隔空对话”,引发业界热烈讨论。这个常态化开设的栏目,已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库”。

作为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重庆日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注重主题策划和载体建设,树立精品观念和服务意识,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张“思想纸”——

坚持把宣传好阐释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主题策划,全面系统阐释理论热点的丰富内涵;

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精心策划主题,充分发挥党报媒体智库功能,创新媒体新型智库建设,重点打造《智库圆桌》栏目,常态化开设《资政参考》《决策建议》《专家建言》等栏目,不仅成为理论宣传的“思想库”,更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智囊团”;

打造特色栏目是精准划分目标受众、区分板块内容的重要手段。重庆日报坚持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反映前沿思想学术动态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和主题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创新推出“理论头条”“领导干部学习笔谈”“理响青年论坛”“基层观察”等专栏,选题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广阔。

同时,为更好服务广大读者,重庆日报还开设了理论信息服务栏目——“理论拾光”公众号,蒸馏政策资讯、打捞理论热点,进行政策解读、发布理论选题,获取最新资讯、参与互动讨论,设置《选题发布》《期刊速递》《学术会议》《课题资讯》《资政信息》《活动消息》等栏目,为广大理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快速、深入了解最新政策资讯和捕捉最新理论热点的平台。

从纸张到屏幕、从理论到实践,重庆日报“三维立体化”的创新探索正让理论宣传从“静态传播”变为“动态生长”,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响彻巴渝大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场系统性变革已不仅是一家党报的探索——其构建的传播体系、形成的实践经验,正为全国党报理论宣传的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方案”。

记者 李忠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