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行道“夜跑”! “路口冷不丁窜出来一个人,就得急着刹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11:18 1

摘要:近年来,“夜跑”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健身潮流,但是,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庄胜二期小区的张先生(化姓)却看到了其中的隐忧,他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他家附近经常有人在马路上“夜跑”,在他看来,夜间视线不佳,如此“夜跑”存在安全隐患。

导 读

市民:在车行道“夜跑”不安全

近年来,“夜跑”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健身潮流,但是,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庄胜二期小区的张先生(化姓)却看到了其中的隐忧,他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他家附近经常有人在马路上“夜跑”,在他看来,夜间视线不佳,如此“夜跑”存在安全隐患。

张先生:就在马路上面跑,晚上有的时候视线也不是特别好,比较暗,有时候路口冷不丁就会窜出来一个人,我开车的时候吧,就得急着刹车……

庄胜二期小区周边路段/百度地图

7月29号晚上8点左右,“问北京”记者来到庄胜二期小区实地探访,围绕庄胜二期小区有四条马路,分别是香炉营头条、香炉营东巷、安平里以及东椿树街,在这四条路上,记者都看到了正在“夜跑“的人,粗略估计在10人以上,他们中大部分人在非机动车道上跑步,也有人跑在机动车道上,还有逆行的、佩戴耳机的“夜跑”者与疾驰的车流擦肩而过。

“夜跑”的人与车流擦肩而过/记者 摄

路人:人行道被占 才在车行道上夜跑

“问北京”记者在现场看到,庄胜二期小区的车库出入口视野并不开阔,仅有一个车身的距离就到了路上,周边还有国安府、和平门外西里、宣武门外东里等小区,而且这里紧邻宣武门商圈,即使在夜间,车流量也很大。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大家都表示,经常能看到在路上夜跑的人。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时,有路人表示,人行道被各种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占据,所以才有人在车行道上“夜跑”。

小区附近的人行道被各种非机动车占据/记者 摄

“夜跑”确实危险 苦于没有场地

“问北京”记者发现,庄胜二期小区周边的体育设施比较完备,在小区北门外附近,就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小型足球场。但是,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并没有专门的场地。家住丰台区的王女士,此前也喜欢“夜跑”,她坦言:

王女士(化姓):我之前也晚上跑步,但是我家附近晚上总有大卡车,附近施工的好像,我就不敢跑了。确实我们这边也没有什么可以锻炼的地方,除非你去健身房,但是,现在夏天大家更喜欢户外。怎么说呢,确实有这个需求,我看报道,有的城市也有那种跑步的步道什么的,但不多。

交管局:在车行道“夜跑”涉嫌违法

有些“夜跑”行为存在安全隐患,也有市民对这种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反映问题的张先生直言:锻炼身体无可厚非,但夜间在马路上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行为到底合不合规?在车流中奔跑是否违反道交法?又该由哪个部门来规范管理?

正在“夜跑”的人/记者 摄

“问北京”记者查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发现对“夜跑”这一行为的具体规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行人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那么,到底该如何界定“夜跑”行为呢?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新闻办公室以文字形式回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设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人在机动车道跑步的,涉嫌存在“行人不在人行道内行走”的违法行为。进入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北京市实施办法》第89条,处50元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交管局:将进行专项治理

该如何规范“夜跑”行为呢?北京市交管局事故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交管部门未来将针对“夜跑”这一现象开展专项治理,平衡市民健身需求与道路安全。

“夜跑”的人与车流擦肩而过/记者 摄

这位工作人员还对夜间健身者提出了安全建议:首先应严格遵守交通管理法律法规,选择在人行便道夜跑,不能进入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确保自身安全;其次要提高自身可辨识度,比如穿着颜色鲜艳或者具有反光功能的衣物或佩带具有闪烁功能的灯具;建议跑步爱好者选择封闭道路,如公园、小区内或专用运动健身场地进行夜跑。

正在“夜跑”的人/记者 摄

“夜跑”作为一项健康运动,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安全底线必须坚守。当运动热情与道路安全相遇,既需要夜跑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也离不开城市治理的精准发力。交管部门在强化路面执法教育的同时,各相关部门不妨结合市民需求增设安全步道或开放公共体育空间;市民享受运动自由时,也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文明出行的实际行动。各方协同共治,城市的夜色才会活力满满又安全有序,实现健康生活与公共安全的双赢。相关话题,“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小 问 说

夜跑健身虽然好

安全底线不能少

交通法规明界定

健康安全共达标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问民生丨村里改造自来水,陷入“停水、挖路、再停水”的恶性循环?

问民生丨8 岁娃偷充 9000 元玩游戏 家长要求退费合理吗?

来源:问北京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