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红都”: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发展新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7 11:21 1

摘要:盛夏的南宫,绿意铺展,红色旧址与现代化厂区错落有致。这座曾见证万千军民携手筑起抗日“长城”的城市,如今,锚定产业、生态、文化等,以红色基因浸润城市血脉,谱写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王帅薇通讯员 刘华晶

盛夏的南宫,绿意铺展,红色旧址与现代化厂区错落有致。这座曾见证万千军民携手筑起抗日“长城”的城市,如今,锚定产业、生态、文化等,以红色基因浸润城市血脉,谱写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篇章。

“大家眼前这条锈迹斑斑的脚镣,是马庆祥烈士在狱中及就义时戴过的……”近日,位于南宫市的冀南区烈士陵园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内,“冀南红小宣”讲解员张艺萌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英烈事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129师抽调兵力组建的东进抗日游击纵队,于1938年2月进驻南宫,以南宫为基础,向四周各县扩展,冀南抗日根据地由此开辟,后被誉为“冀南红都”。

作为冀南抗战的“指挥中枢”,南宫市现存15处红色旧址,冀鲁豫边区省委旧址、冀南军区旧址等星罗棋布,串联起烽火岁月的记忆。每逢清明节、抗战纪念日等节日,各界人士总会自发汇聚于此,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7月29日,位于南宫经开区的安美桥(南宫)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忙着赶制出口订单产品。“今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0%,车间满负荷运转,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总经理高瑞星话语中透着自豪。

南宫市的纺织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抗战时期,家家户户架起织布机,妇女昼夜纺线织布支援前线,为抗战提供重要支撑。这份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宫人,引领当代人坚守初心、改革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完成蜕变。如今,南宫羊绒服装服饰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400余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年营收达140亿元,带动4万余人就业,成为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当地同步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黄韭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南宫市持续加强红色遗产保护与基因传承,让红色资源成为鲜活教材。“冀南红小宣”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800余人,年均讲解3000余场;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者20余万人次,360多所学校、310家机关单位在此开展“实地思政课”,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