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西南大学专家认定:洋鱼殒命,祸起高温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1:34 1

摘要:近日,大宁河沿线出现漂浮死鱼现象,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作为我县的“母亲河”,大宁河的生态状况牵动人心。事件发生后,多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目前已得出结论。

近日,大宁河沿线出现漂浮死鱼现象,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作为我县的“母亲河”,大宁河的生态状况牵动人心。事件发生后,多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目前已得出结论。

大宁河沿线死鱼。记者 刘妮媛/摄

事件详情

连日来,多位市民在大宁河沿线发现大量漂浮死鱼,相关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引发热议。据了解,死鱼均为俗称“洋鱼”的品种,属冷水性鱼类,生活于水温较低的环境,体长普遍超过30厘米,鱼体无明显外伤。

调查过程

事件发生后,由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委、县河长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立即行动,沿河道逐段开展巡查,现场收集封存死鱼样本,详细记录死鱼集中区域的位置、数量及周边环境。

8月6日下午,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重庆市水产科技创新联盟名优冷水鱼养殖组组长朱成科赶赴巫溪,与县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死鱼集中区域实地勘察。专家详细了解近期水质动态、周边生态环境,询问死鱼出现时间及扩散范围,并细致观察死鱼样本的形态特征与死亡状态。

官方结论

结合调研情况,专家初步得出“热应激导致鱼类死亡”的结论,与县农业农村委此前的初步判断一致。从鱼体症状看,腹部、鳍条及胸鳍、臀鳍均出现点状充血和出血,这是典型的温度引发热应激的致死表现。

河道在线监测数据显示,受持续高温影响,大宁河近十天平均水温超25℃,每日下午3至4点高温时段更是升至27至28℃,远超冷水鱼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导致以洋鱼为代表的冷水鱼和亚冷水鱼出现严重热应激反应死亡。

为排除其他因素,专家对死鱼样本进行解剖,发现鱼类肝脏、胆囊、脾脏等内脏器官状态正常,无明显中毒或感染症状,进一步印证了热应激致死的结论。

专家回应

为何上游鱼未受影响?

海拔越高水温越低,下游低海拔区域因地表径流受阳光暴晒时间更长,水温更高,因此集中出现死鱼。

是否影响种群存续?

此次事件短期内对下游鳍口裂腹鱼种群有一定影响,但裂腹鱼是大宁河优势种群,加强保护后可快速恢复。

死鱼能否食用?

热应激死亡的鱼易滋生细菌,且死亡时间不明,建议不要食用。

温馨提示

当前相关部门正严密开展生态监测与执法监督,将对任何违法捕鱼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请市民朋友在面对公共事件时相信科学、等待权威结论,不造谣不传谣,共同守护大宁河生态平衡, 维护良好信息环境。

记者/吕亨勇 谭凯骊 刘妮媛

编辑/胡禹山 谭清香

来源:暴躁两兄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