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解读:“反内卷”引领高质量发展 光伏行业白银需求测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7 11:50 1

摘要:7月白银价格表现再度强于黄金,尽管于下旬出现冲高回落,但月内涨幅仍有2.81%,波动幅度达到9.42%。而黄金7月涨幅0.35%,仍维持窄幅震荡。与4月初白银价格相对黄金的补涨行情不同,7月主要驱动因素是国内光伏产业“反内卷”提价去产能政策的积极影响。该政策旨

7月白银价格表现再度强于黄金,尽管于下旬出现冲高回落,但月内涨幅仍有2.81%,波动幅度达到9.42%。而黄金7月涨幅0.35%,仍维持窄幅震荡。与4月初白银价格相对黄金的补涨行情不同,7月主要驱动因素是国内光伏产业“反内卷”提价去产能政策的积极影响。该政策旨在整治行业无序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政策的实施有望改善光伏行业利润,避免优质企业大幅亏损,同时有序淘汰过剩产能。尽管政策主要针对光伏硅料和组件等环节,但受到利好预期提振,市场对光伏银浆需求预期呈现积极态势,从而支撑银价。

数据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

光伏行业自21世纪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技术迭代进步,市场规模极速扩张。全球及中国光伏发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自2000年的0.79GW和0.02GW扩张至2024年的505.46GW和321.13GW。其中2020年以来,全球及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增长平均年率分别达到34.77%和52.74%。中国新增装机占全球总规模从2020年的39%上升至2024年的64%。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数据,2024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量分别达到182万吨、753GW、654GW、588GW,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超过93%、96%、94%、84%。当前,中国在光伏制造各主要环节产量均占全球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在全球技术发展与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我国光伏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变。但同时中国光伏行业发展正面临内外双重考验。内部供需阶段性结构失衡显著,非理性低价竞争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部分企业陷入亏损困局,供应链稳定性受损,产品质量隐患显现。外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相关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部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为应对当前行业发展困局,国家多次提出“反内卷”。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多次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很多企业积极响应,全市场掀起了“反内卷”热潮。此后“反内卷”口号被多次提及。

光伏行业是“反内卷”的重点领域,目前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从而缓解过度低价竞争的市场格局。企业与协会持续性沟通研拟方案,多家硅料企业反应产品报价将基于“不能低于全成本”为调整主轴。

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信部重磅会议召开,14家知名光伏企业参会。会后,光伏产业链价格率先做出积极反应,头部企业带头联合保价。7月工业硅及多晶硅期现价格共振大幅走高,主力合约月涨幅分别达8.68%和46.5%,硅片价格同步止跌回升。

7月24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集下,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在山西大同举办,“反内卷”成为研讨会热议话题。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指出,非理性低价竞争已使得光伏供应链稳定性受损,上下游企业需摒弃零和思维,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圈。同时他表示,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虽然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但整体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

据统计,2025年1—5月,国内光伏行业结构优化进展显著,制造端呈现分化调整。其中多晶硅和硅片产量分别同比下降44.3%、25.2%;而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产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5%、10.5%。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光伏新增装机198GW,同比增长57%。出口方面整体承压,但依然呈现结构性分化——硅片、组件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13.8%、1.2%;电池片出口量同比增长75.3%。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光伏下游需求仍将保持12-15%的年化增长率。而根据全球用电量年均增速4%计算,到2030年新增光伏组件需求将达到1350-1400GW,约较2024年671GW翻一番。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研究报告,在中等增速预期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超过660GW,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将贡献主要增量,而中国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预测,2025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380GW,同比增长35.5%,占全球新增装机的44.5%。

数据来源:CPIA、SolarPower Europe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未来光伏的市场规模,而要计算光伏银浆的具体需求量,还需掌握不同技术路线中的光伏银浆单耗和其市占率。

技术路线方面,2023年前占据市场主流份额的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电池逐渐被转换效率更高的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取代,根据光伏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中TOPCon技术市占率已达到71%,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峰值80%,而P型电池预计将于2025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此外,采用全表面钝化技术的HJT(异质结)电池可以达到较TOPCon等传统N型电池更高的转换效率。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HJT因其双面钝化、低温烧结和多主栅等技术实现银浆消耗的逐年降低。根据资料,HJT作为技术平台包含多种变体,银耗量因技术路线不同存在差异。当前主流HJT电池的银耗通常在14-25mg/W之间,采用银包铜技术后有望降至7mg/W以下。目前较高的银耗成本和制造、配套成本是制约HJT电池大规模普及的主要因素。TOPCon电池同样得益于技术发展,双面银浆平均消耗量在2024年降至约8.7mg/片,较2023年减少约25%。且预计随着0BB技术和银包铜等降本措施的推广,TOPCon电池银耗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下降。

数据来源:CPIA、Bloomberg、Solarzoom、中粮期货研究院、Mysteel

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钙钛矿电池则具有制造成本方面的竞争力,预计制造成本可降至硅料电池的一半以下。2025年5月中国团队在《科学》发表钙钛矿涂层技术突破,实现平米级组件量产。6月隆基绿能宣布其大面积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33%,刷新全球纪录。根据最新预测,到2030年我国钙钛矿电池市占率有望达到30%。钙钛矿电池银浆单耗暂未有准确数据,但从技术路线推测,因其同样需要正反面金属电极导出电流,且可以与TOPCon等电池技术叠层,因此在计算时合并入TOPCon电池技术从而简化计算。

此外,XBC技术,即背接触电池技术,核心是把电池正面的电极栅线全部转移到电池背面,减少电极栅线对阳光的遮挡,从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预计2025年其市占率将达到整体新增装机的5.2%。但目前来看,XBC电池要想实现低成本量产还有较大阻碍,根据测算,隆基绿能BC二代电池单GW投资成本大约2.56亿元,而目前行业内优秀厂商的TOPCon电池单GW的建设成本已逼近1.1-1.2亿元左右。在对比光伏装机需求增量和供给端产能逐渐减弱的情况下,XBC大规模提产动力不足。加之XBC电池双面技术仍存明显短板,单瓦成本尚无法较传统N型电池形成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TOPCon技术将是未来数年中光伏行业主流技术,HJT、钙钛矿及XBC等技术随着量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将在未来五年占据部分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CPIA、Bloomberg、Solarzoom、中粮期货研究院、Mysteel

根据未来全球新增光伏装机与电池组件需求,以及各技术电池市占率和耗银量等数据综合分析,估算出未来5年光伏用银需求如下表。尽管随着光伏技术发展与供应链本土化趋势驱动光伏单位银耗逐年下降和应用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但整体需求数据仍表现一定韧性。根据此前世界白银协会发布的预测数据,2025年光伏用银预计将回落1.0%。但根据Mysteel最新估算,预计2025年光伏用银将仍维持正增长,同比增长3.0%至6272吨。2025年1-5月,受“430”和“531”抢装潮推动,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累计达197.85GW,占2024年总量的71.3%。同期光伏电池产量达304.92GW,占2024年总量的44.5%。在整体利润有政策托底的产业格局下,预计后续光伏用银不会如此前预测般悲观,整体需求可能优于上半年预测。

全球光伏用银量预测
单位2024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全球发电量万亿kwh31.2632.5133.8135.1636.5738.0339.55新增发电量万亿kwh1.261.251.31.351.411.461.52太阳能发电量万亿kwh2.162.933.383.94.465.065.7太阳能发电占比-7%9%10%11%12%13%14%新增光伏装机GW5305656497458479551068新增组件需求GW671724837961109312321381电池技术市占率PERC-20.4%3.2%1.0%----TOPCon-71.1%80.0%80.0%75.0%69.0%65.0%60.0%HJT-3.3%8.0%9.0%12.0%15.0%18.0%20.0%XBC-5.2%8.8%10.0%13.0%16.0%17.0%20.0%单瓦银耗PERCmg/W7.16.96.9----TOPConmg/W8.78.17.67.16.76.46.1HJTmg/W7.67.16.76.35.95.55.1XBCmg/W13.712.111.511.110.710.29.8折合银需求PERC吨972160580000TOPCon吨4151469250895117505351255054HJT吨16841150572796712201409XBC吨4787719631387187121362707YoY
2.5%3.0%9.4%9.0%8.8%7.2%7.9%

数据来源:CPIA、wind、IRENA、IEA、ARENA、CBS、国家能源局、Bloomberg、Solarzoom、SolarPower Europe、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中粮期货研究院、Mysteel

但在行业改革的过程中,亦会面临风险与掣肘。本轮“反内卷”去产能与过去经验不同,光伏新能源较传统行业不同,属于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前期投资成本及时间周期较大,较难形成一致性的去产能预期。2020年中国“双碳”目标宣布后,在中央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积极上马光伏新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相对于此前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资源行业,光伏产业对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关键作用,难以通过环保等政策手段加以限制。此外,不同于以往传统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效能差距易于衡量,可以通过相关指标进行快速完成产能去化。光伏产品技术更复杂,产品差异化明显,难以自上而下进行技术路径对比,去产能难度大大提高。加之光伏行业主要龙头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去产能过程只能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以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效率势必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本轮去产能所处的内外经济发展阶段不同。20世纪90年代及2016年的两轮去产能正值经济高速发展期,最终通过政府投资扩大需求配合去产能,很快实现行业供需再平衡。但当前内外经济周期进入去杠杆周期,难以再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且当前需求端压力显著,出口市场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联合保价和行业自律能够在短时间内遏制低价竞争,但中长期的价值修复仍需依赖供需结构的改善。实现供需平衡中长期主要依靠供给侧的突破,因此目前就保持盲目乐观或为时尚早。

尽管光伏行业产能出清过程中,库存消化节奏、技术路线竞争、区域政策协调可能带来阶段性反复,但行业集中度提升与落后产能出清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这是光伏行业从“盲目扩张”到“高质发展”必然经历的转型阵痛。如同半导体产业经历多轮产能周期后形成技术壁垒一样,“反内卷”终将为光伏行业优质企业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我的钢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