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基孔肯雅热在广东佛山等地引发关注,截止8月2日24时,佛山当日新增258例,累计报告7528例。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转自: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近,基孔肯雅热在广东佛山等地引发关注,截止8月2日24时,佛山当日新增258例,累计报告7528例。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斑蚊”叮咬传播。这种病毒在全球已“造访”119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出现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疫情持续活跃。我国在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而此次佛山疫情引发了广泛关注。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在1至12天,多数为3至7天,患者发病时症状较为明显:
(一)发热: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热程多为1~7天。
(二)关节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受累关节周围肿胀、压痛,少数大关节受累者可出现关节腔积液。
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三)皮疹: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生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防治有方
基孔肯雅热属于中医湿温范畴,病因为蚊虫疫毒,发病初期表现为卫分证,部分患者可传入气分或出现卫气同病,核心病机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1]。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指出:基孔肯雅热属于“虫咬疫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季德胜蛇药片作为百年传世特效解毒药,可以用于各类毒虫咬伤。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与基孔肯雅热的病理病机、临床症状高度契合。尤其是在抗病毒、止疱消疹、止痛方面,季德胜蛇药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关节痛,南通市中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季德胜蛇药片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整体疗效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片等常规药物[2]。
针对皮疹,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季德胜蛇药片,可以促进皮疹处水疱干涸,缩短结痂时间,加速痂皮脱落,从而有效促进皮损创面愈合。同时,还可以快速且持续地缓解疼痛,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3]。
除基孔肯雅热外,夏季也是其他各类虫媒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如果不慎被不明毒虫咬伤,无法判断毒虫种类可以: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0片/次,2-3次/天,或100毫升炉甘石洗剂+30片季德胜蛇药片溶解,涂抹在皮疹或其他红肿热痛的部位,即可消炎、消肿、止痛、止痒。
如何预防?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斩断传播链:
环境防蚊:定期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对于无法清空的水体,比如景观池,可以投放灭蚊幼虫药剂。同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及时清理杂草、垃圾。
个人防护: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穿长袖上衣、长裤,选择浅色衣物。室内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幼儿和老人。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家中常备季德胜蛇药片,做好预防措施,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