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美国AI支付初创公司Lava Payments宣布完成5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约合人民币4164.6万元),由Lerer Hippeau领投,Harlem Capital、Streamlined Ventures 和Westbound跟投。
智东西AI前瞻()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8月7日报道,昨日,美国AI支付初创公司Lava Payments宣布完成5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约合人民币4164.6万元),由Lerer Hippeau领投,Harlem Capital、Streamlined Ventures 和Westbound跟投。
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Lava的产品开发、团队扩张和市场推广。
Lava由Mitchell Jones创立,他拥有耶鲁大学学位,曾就职于高盛和Meta,曾创办过两家金融科技公司Lendtable和Parable。
“Agent原生经济”正在兴起,但要让Agent真正“跑通闭环”,还得解决两个难题:一个是Agent自己不会付钱,另一个是用户总得为同一个模型重复付费。Lava因此做了个“通用钱包”,把这两个问题一并解决。
一、告别反复付费,用户可以给Agent“充网费”在使用AI工具时,创始人Jones遇到了一个反复出现的麻烦:为了搭建一个看似简单的自动填表Agent,他需要不断为同一个底层模型付费。每次换个平台或工具,他就要重新注册、认证和付款,即使调用的其实是同一个模型,只是换了个“包装器”或平台。
他意识到,这种“一种服务、多次付费”的体验非常低效,也不利于Agent在多个平台间自由调用模型、完成任务。
为了解决这种重复操作和付费的困扰,Lava推出了一种“通用钱包”机制:用户一次性充值积分(credits),Agent就能用这笔钱跨平台调用多个AI模型和服务(如GPT或Claude),在执行任务时能按使用量结算、自动扣费,无需用户多次注册和付款。
Jones形容这套系统是“让AI Agent能在网络中顺畅移动的隐形支付层”,特别是在AI Agent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结账”环节时,这种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他以Google为例指出,人们每次打开Google地图时并不需要为地图本身付费,因为他们已经向Verizon或AT&T这类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缴纳了网络费用。Jones希望Lava在AI界中扮演类似的角色——让用户和开发者“先交网费”,之后就能让Agent顺畅完成调用和支付。
这一机制不仅让开发者和Agent用户的体验更高效,也为GPT、Claude等主流模型的调用构建了统一支付入口,有助于推动Agent的大规模落地。
二、从耶鲁高材生到AI创业者:Jones的第三次出发Mitchell Jones出身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工薪家庭,父母一直告诉他,想要出人头地就得接受良好教育,努力工作和存钱。
他也将这套理念贯彻到人生轨迹中——先后就读耶鲁大学,任职于高盛和Meta,随后创办了两家金融科技公司Parable和Lendtable,后者曾获得Y Combinator投资。
在经历两次创业之后,Jones将目光转向AI领域,并于2025年创立Lava Payments,作为他第三次创业的起点。
Mitchell Jones工作经历(图源:领英)
Lava的早期投资人之一、Lerer Hippeau的Will McKelvey正是Jones的高中同学。Jones称,McKelvey多年来一直关注他的职业发展,也始终希望有朝一日能合作,而Lava就是促成这次合作的契机。
谈及愿景,Jones希望Lava能成为AI经济的底层设施之一:“我们想让AI成为每个人都能用的工具——哪怕是像我一样来自代顿的小孩。”
结语:让Agent真正“动起来”,还差一层支付基础设施Lava并不造Agent,也不做模型,而是选择在“Agent支付”的关键一步下功夫:要让Agent跑起来,怎么付钱,能不能一次搞定?
它所构建的这套“通用钱包”机制,为Agent大规模使用基础模型和平台服务扫清了支付障碍,也为“Agent原生经济”的落地补上了一块关键拼图。
未来,随着Agent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复杂、跨平台协作场景越来越多,一套灵活、高效的支付通道或许将成为“Agent跑通闭环”的重要基础设施。
来源: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