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媒平台,“成人安抚奶嘴”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很高。很多年轻用户还会分享使用和测评视频,称靠它戒掉了烟瘾,摆脱了暴食症,还有人整夜含着入睡。
“工作压力大时含着它,好像回到婴儿时期的安全感里。”这是一位成年女性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使用成人安抚奶嘴的心得。
最近,电商平台上,“成人安抚奶嘴”销量上升,购买和使用者多为二三十岁的打工人。
“成人安抚奶嘴”主打的卖点是:通过吮吸行为寻求婴儿期的安全感,用于缓解工作焦虑、改善睡眠等。
据光明网报道称,在社媒平台,“成人安抚奶嘴”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很高。很多年轻用户还会分享使用和测评视频,称靠它戒掉了烟瘾,摆脱了暴食症,还有人整夜含着入睡。
“成人安抚奶嘴”真的帮助人们缓解焦虑与压力吗?
有心理学家指出,成人使用安抚奶嘴可能源于一种心理退行现象,在面临压力时,人们会寻求回到一种更安全、更无忧的状态,是这个高压大环境下的一种集体性投射。
“成人安抚奶嘴”就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种人们寄托焦虑、恐惧等情绪的载体,短期内可能确实有用,但其实隐藏着健康的风险与心理依赖的隐患。
是谁在制造焦虑?
“996生存刚需”
一些商家将婴幼儿的产品包装成“释放多巴胺”“解压黑科技”等等噱头,通过夸大职场人的压力与无处排解的情绪,可以放大人们的焦虑来销售他们的产品。
但深受职场压力和情绪困扰的人们有时候真的无计可施,再看这个产品婴幼儿都可以用,应该没有什么安全风险和坏处,而且网上已经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使用很有效的体验,人传人,大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决定购买。
“自我幼儿化”
有的人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没有获得充分的情感安抚,成年后就容易通过一些吮吸动作来弥补口欲期未满足的情感需求。还有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种行为包括类似咬指甲、嚼口香糖等都是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产生镇静作用。
在进行这些行为的时候就相当于短暂逃避现实中的压力,且实施难度上又比如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更容易。但长期依赖这种自我幼儿化的行为来排解焦虑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过度依赖,而且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反抗与暗示”
幼儿化的行为也正是一种人们向成人社会进行反抗的一种表现,他们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仍想要替自己发声,又因为还有同样行为的人群来获得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感。
且与安抚奶嘴等产品伴随的那些减缓焦虑、帮助睡眠等标签,也是不断对人们进行心理上的暗示与强化,让人们更加相信这些产品是有效的,放弃了理性的思考。
成人安抚奶嘴的“走红”其实把现代人的焦虑问题再次暴露出来,快节奏、高压的环境,大家面对各自生活的种种难处与挑战,焦虑其实变成了一种常态。
虽然它短期内能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慰藉,但人们其实也知道这不是长久的解决办法,我们还是需要找到科学、健康的办法来应对焦虑的情绪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首先需要正视焦虑,不逃避、不忽视也不放大它。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每个人都会经历,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焦虑时,就已经迈出了缓解压力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运动、参与社交活动或者其他的兴趣爱好,来自我调节,让自己放松下来,恢复内心的平静。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与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的基础。
当身体和心理都得到重视与照顾时,我们更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如果感觉无法自我进行调节,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管理焦虑情绪,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应对机制,更好地面对生活。
来源:双语育儿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