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筑基 科学智控丨灯塔计划——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会议在常州顺利召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7 15:11 1

摘要:2025年8月3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常州市药学会、常州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联合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灯塔计划——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常州站)”交流会在江苏常州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行业专家、医院管理者、科室负责人及骨干齐聚一堂

2025年8月3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常州市药学会、常州市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联合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灯塔计划——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常州站)”交流会在江苏常州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行业专家、医院管理者、科室负责人及骨干齐聚一堂,围绕外科药学、临床药学专科建设、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围术期抗凝治疗等精彩内容展开深度分享,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有实践价值,为推动药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

会议合影

战略领航,谱写药学发展新篇章

刘志洪开场致辞

常州市药学会理事长刘志洪在会议致辞中指出,药学部门在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大家能在本次会议中结合常州实际学以致用,为药学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不断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药学人应有的贡献。

龚自力开场致辞

江苏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龚自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公立医院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药学服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及挑战。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一要聚焦深化医改的战略要求,解决患者用药需求;第二要提升合理、精准、安全用药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加强药学的学科建设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团队协作与跨界交融,最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用药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志华开场致辞

广东省药学会郑志华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外科药学”概念创立的初衷,他表示,基于手术患者用药特点,外科药学的服务范围应扩展至抗生素合理使用、疼痛管理、围术期营养支持等核心环节。郑志华教授呼吁,药学界必须团结一致,在医疗体系中发出更强声音,展现药学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在外科领域中,药师要聚焦临床实践,加强与外科医生紧密协作,共同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推动中国药学发展。

陈征宇开场致辞

国际药学联合会陈征宇院士在致辞中对本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肯定了中国药学工作者在国际舞台的发声及价值,同时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药学发展面临的重重挑战。对此他提出两个关键发展方向:一是大力提升中国社区药师的专业能力与服务价值,并将其纳入专业体系加强培训;二是以国际视野推动本土创新。最后,他呼吁江苏省作为药学强省,应抓住机遇,引领中国药学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专科建设,赋能外科药学新概念

郑志华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郑志华教授围绕《外科药学绪论》作精彩报告。他表示,药师与外科医生的知识高度互补,因此外科是药师发挥作用的重要科室,外科药学的兴起也是应对外科临床用药特殊性与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为破解外科合理用药难题,外科药学倡导构建“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药师”三位一体的核心团队模式,使药师深度嵌入外科体系,通过专业互补实现分工协作,成为不可替代的临床伙伴。郑志华教授同时表示,外科药师的服务不仅聚焦围术期关键领域,更涵盖了心脏术后终身抗凝等长期用药场景,正在一步步成为沟通内、外科的坚固桥梁。中国已经在此领域实现了体系化创新及引领,如出版药学界首本《外科药学》教材、将外科药学课程纳入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申报外科药学国自然的实践等。这一系列优秀案例快速推动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科药学体系。郑志华教授强调,如今外科药学的发展不仅通过专业化分工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改善临床结局,更标志着药师从药品供应者向临床治疗决策核心角色的历史性跨越,彰显了其在医疗团队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刘云主题发言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刘云主任分享了临床药学专科建设的特色发展实践。刘云教授表示,传统的药事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新要求,亟需降本增效提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基于此,医院以临床药学专科建设为破局关键,建立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引的药学学科发展纲领。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以服务能力和创新研究体系为抓手,打造“特色临床”为依托的药物治疗管理、“循证药学”为抓手的合理用药管理平台和“转化医学”为驱动的药物创新平台。同时通过五大核心策略实现突围。一是人才队伍强化升级,内培外引,强化团队协作;二是科研创新驱动发展,明确科研重点方向并实现成果转化应用;三是药学服务模式创新,推进药学门诊服务、拓展互联网药学服务;四是信息化建设助力发展,建立临床药学大数据平台、引入智能化药学设备;五是学科影响力提升策略,加强学科交流合作、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指南编写等。最后,刘云主任指出,药学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药学服务深度和广度有限、药师能力建设不足、行业信息孤岛、政策法规与制度执行衔接不完善等,引发众人深思。

讨论交流(从左至右依次为何宏亮、钱春艳、徐姗副、李敏、罗卓卡、岳豪祥、狄咏赟)

在第一个会议讨论环节,多位专家纷纷献策,为药学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何宏亮建议推行“驻科药师”制度,通过设立独立编制、合理分配绩效等提高药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出推广药学临床路径,通过全市统一标准优化医疗费用管控。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钱春艳表示,医院推行了跨专科药师培养模式,要求药师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呼吁要加强药学亚专科建设,期待多方交流以提升区域药学门诊的服务能力。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徐姗对外科药学概念高度赞同,如医院抗感染药师深耕普外、肝胆外科等优势科室,着力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建议紧跟政策趋势,如通过集采和DRG推行临床路径,并加强科研转化能力,期待借鉴省内重点学科经验开展合作。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副主任李敏强调专科医院的发展策略要“小而精”,药师应从数据统计中解放,专注临床服务。如果妇科药师向外科药学转型,需结合产科特色开展研究,希望借力综合医院弥补专科医院科研短板。常州市肿瘤医院药事科副科长罗卓卡表示,医院以肿瘤药学为核心,分层培养了营养、抗凝、镇痛等方向的药师。同时计划组建外科药学团队,逐步攻坚骨科等重点科室。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岳豪祥认为,外科药学为中药参与围术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中医系统需强化药学与临床的深度融合,探索中药在外科营养、抗炎等领域的应用。溧阳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组长狄咏赟分析,外科药学可深度参与ERAS全流程管理,如抗菌药物管理、抗凝个体化方案、疼痛药物规范化和营养支持等,同时指出药学科普与药物经济学分析可能是提升外科药学价值的延伸方向。

精益抗菌,牢筑安全用药新防线

罗璨主题发言

边原主题发言

四川省人民医院主任药师边原教授为与会者介绍了围术期VTE(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管理策略。他首先指出,围术期是血栓形成的高危时段,当下VTE住院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因此,精准评估血栓与出血风险是围术期抗凝管理的基石。对于血栓风险评估,外科Caprini评分≥5分为高危,内科Padua评分≥4分为高危,同时需关注活动性出血和严重血小板减少是抗凝的绝对禁忌症。血栓新四项通过多维度解析凝血-纤溶平衡,为临床提供了更高效的血栓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抗凝策略的管理需个体化定制:对于华法林使用者,低出血风险患者可不中断抗凝治疗,高出血风险患者需进一步评估血栓风险,若血栓风险增加,可桥接抗凝。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使用者来说,需依据NOACs的谷浓度决定术前停药时间,根据该手术的出血风险、具体药物、以及肾功能的情况确定停用的确切时长。此外,需关注围手术期麻醉和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的处理,麻醉的方式会影响抗凝药物的术后启动时间。总结而言,围术期VTE防治需贯穿三条主线:一是基于评分工具和新型凝血标志物的风险分层,二是遵循华法林分级桥接与NOACs药动学特性的药物精准管理,三是协同麻醉科规避操作风险,最终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血栓预防与出血安全的动态平衡。

讨论交流(从左至右依次为张倩倪春艳姜晓黎、钱晓丹、朱春香、陈海鹰、戴万程)

在第二个讨论交流环节,来自各地医院的专家积极踊跃发言,为会议增光添彩。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张倩表示,抗菌药物管理需从行政管控转向个体化精准管理。同时建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建立疗效导向的管理体系,进而推动药师深度参与临床决策,协同医疗团队优化治疗结果。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倪春艳提醒,外科药师需突破“指导原则依赖症”,外科更看重药师提供解决方案、用药管制,要更注重临床的实际需求。常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主任姜晓黎认为,外科药学是药师融入外科全程管理的服务模式,尤其复杂病例更需药师深度参与。她呼吁,对于中药临床药师如何介入外科领域,应亟待建立相关规范。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钱晓丹表示,外科领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要改变观念及用药策略,如采用真实世界数据支撑决策的有效性、学习权威专家的用药策略影响决策、优化检验报告相关措辞等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朱春香认为,II类切口手术是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要通过建立患者风险分级体系、区分预防与治疗、参考临床路径等方式精准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组长陈海鹰表示,多部门协同是抗菌药物管理的关键。医院通过信息化卡控、药师-医师联合点评、绩效挂钩等措施,半年内抗菌药使用强度显著下降。常州市儿童医院临床药学室负责人戴万程通过案例分享提出,分层管理或许是破解外科药学合理用药的核心,要根据临床及患者需求灵活调整用药策略。他表示,特殊人群的管理可能是外科药学未来重点的关注方向。

聚能协同,打造区域联动新格局

会议主持(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王斌、苏丹、娄晟、唐丽丹、刘二平)

会议由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保障处副处长王斌、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苏丹、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负责人娄晟、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负责人唐丽丹和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主任刘二平联袂主持。各位专家对发言嘉宾的内容表示赞同与认可,认为会议内容对于加快推动药学服务转型,提高药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药学专科服务能力水平意义非凡。

刘广军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广军作总结发言,他对会议内容的专业性给予高度评价,表示通过专家们的精彩分享,不仅传递了前沿的药学知识与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加强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常州市整体药学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