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铜圆中的罕见面值:一分钱珍品赏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2:33 1

摘要:机制铜元作为中国近代货币体系转型的重要标志,自晚清诞生至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流通时间不足半个世纪,却在货币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庞大的铸造数量、纷繁复杂的版别体系,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更为后世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座蕴含丰富历史信息

机制铜元作为中国近代货币体系转型的重要标志,自晚清诞生至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流通时间不足半个世纪,却在货币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庞大的铸造数量、纷繁复杂的版别体系,不仅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更为后世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座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研究宝库。在数以亿计的铜元中,多数因存世量巨大而价值平平,但那些承载着特殊历史背景的珍稀品种,却凭借极致的稀有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收藏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珍品。今天,我们就将聚焦民国铜元中颇具传奇色彩的罕见面值 —— 一分钱铜币,深入赏析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珍贵藏品。

民国五年嘉禾圆孔 “GIORGI” 签字版壹分

1916 年,正值民国初期货币制度改革的关键阶段,天津造币总厂肩负起试铸新式铜辅币的重任,这枚嘉禾圆孔壹分铜币便诞生于这一特殊时期。其设计者为享誉国际的意大利雕刻师乔治(L. Giorgi),这位曾主导袁世凯像系列钱币设计的大师,在此币中融入了独特的艺术理念。钱币正面以饱满的嘉禾图案环绕圆孔,稻穗颗粒分明,叶脉清晰可辨,象征着农耕社会的经济根基;背面则镌刻着 “壹分” 面值与乔治的亲笔签名 “GIORGI”,签名字体飘逸洒脱,成为区分普通版别的重要标识。

据史料记载,该币原计划作为全国通用的法定辅币流通,但其推行过程却遭遇重重阻碍。当时各地军阀割据势力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中央统一货币制度采取抵制态度,最终导致这枚精心设计的铜元未能进入批量铸造阶段。目前已知存世的民国五年嘉禾圆孔 “GIORGI” 签字版壹分极为稀少,经权威评级机构 PCGS(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和 NGC(Numismatic Guaranty Corporation)认证的仅七枚,另有少量藏品被上海博物馆等国家级文博机构收藏,成为研究民国货币史的重要实物标本。

在 2014 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枚 NGC 评级为 MS-63 Brown(棕色包浆,近未流通状态)的该币引发激烈竞拍,最终以 56.6 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价格不仅反映了其稀缺性,更凸显了收藏界对乔治雕刻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民国廿五年嘉禾壹分样币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华北地区局势错综复杂,冀察政务委员会为强化自身 “自治” 形象,授意天津造币厂试铸了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嘉禾铜元,其中便包括这枚无地名标识的壹分样币。与常见铜元相比,这批样币在设计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正面采用双穗嘉禾图案,麦穗采用立体浮雕工艺,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背面除 “壹分” 面值外,还刻有民国纪年,字体采用刚劲有力的楷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然而,历史的洪流并未给这批样币留下流通的机会。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天津造币厂的生产计划被彻底打乱,这批仅处于试铸阶段的铜元被紧急封存,多数在战乱中遗失或损毁。目前存世的民国廿五年嘉禾壹分样币多为未流通状态的试铸品,数量不足二十枚,其中品相上乘者更是寥寥无几。

2021 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枚经 PCGS 评级为 SP63BN(样币级别,近未流通棕色包浆)的该币成为钱币专场的焦点。这枚样币因保存完好,图案细节清晰如初,被评级机构认定为同品种中的 “冠军分”(即该评级体系中分数最高的藏品),最终以 41.4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该品种的拍卖纪录,其市场价值与历史价值得到了藏家的充分肯定。

民国二十八年党徽布图大 “桂” 字壹分

在民国铜元收藏领域,宋哲元系列钱币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备受关注,这枚民国二十八年党徽布图大 “桂” 字壹分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珍品。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部分地区的货币流通体系面临重构,这枚铜币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广西地区造币机构试铸。其正面中央为国民党党徽图案,党徽边缘饰以齿轮纹饰,象征工业与革命精神;背面则标注 “壹分” 面值,右侧刻有一个醒目的 “桂” 字,表明其铸造地域,字体硕大饱满,故被称为 “大桂字版”。

与同系列的下 “平” 字版相比,大 “桂” 字壹分的存世量更为稀少。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部分钱币表面带有轻微流通痕迹,推测其可能在广西局部地区进行过短暂试流通,但因战争局势变化而未能大规模发行。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中,大 “桂” 字版的价格始终高于下 “平” 字版,成为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2022 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枚 PCGS 评级为 MS64+BN(近未流通加级,棕色包浆)的该币亮相,这枚钱币不仅品相极佳,更是 PCGS 评级体系中该品种 BN 级别的唯一亚军分(仅次于冠军分的次高评级)。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 23 万元人民币成交,其市场表现再次印证了宋哲元系列名珍的收藏价值。

民国十九年四川省造梅花党徽图壹分

1930 年,四川省为规范地方货币流通,计划发行新式铜辅币,这枚梅花党徽图壹分便是当时的试铸产物。钱币设计融合了中央与地方特色:正面以绽放的梅花图案环绕党徽,梅花花瓣线条流畅,花蕊细节精致,既体现了 “党徽居中” 的统一要求,又融入了四川地区特有的文化元素;背面则标注 “四川省造” 与 “壹分” 字样,字体采用别具一格的隶书,展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

该币的试铸过程并不顺利,四川省议会和成都总商会以 “地方财政难以承担铸造费用” 为由强烈反对其发行,最终导致批量铸造计划夭折。目前存世的均为试铸样币,按材质可分为红铜和黄铜两种,其中黄铜样币因试铸数量更少而更为珍稀。从工艺水平来看,这批样币铸造精良,边齿规整,图案压力十足,充分展现了当时四川造币厂的高超技术实力。

在 2021 年上海泓盛春季拍卖会上,一枚传承有序的黄铜样币引发广泛关注。这枚钱币曾先后被著名钱币收藏家陈吉茂、刘蕴宏收藏,品相完好,包浆自然,最终以 31.05 万元人民币成交。其成交价格不仅反映了藏品本身的稀有性,更体现了收藏界对传承有序藏品的高度认可。

民国二十九年伪华兴商业银行壹分

1940 年,汪伪政权控制下的 “维新政府” 为推行经济掠夺政策,成立伪华兴商业银行,负责发行货币以扰乱中国金融秩序,这枚壹分铜币便是该银行试铸的辅币之一。钱币正面以扭曲的嘉禾纹为装饰,虽沿用传统纹样,但线条呆板生硬,缺乏自然美感;背面则标注 “华兴商业银行” 与 “壹分” 字样,整体设计带有明显的政治工具特征。

尽管这类钱币承载了特殊的历史记忆,但其作为日伪政权经济侵略的产物,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历史研究层面。由于当时铸造工艺相对粗糙,且后期仿造门槛较低,目前市场上的伪华兴商业银行壹分铜币赝品泛滥,部分仿品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给收藏者带来极大困扰。

2010 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枚经权威鉴定的真品伪华兴商业银行壹分铜币以 67200 元人民币成交。业内专家提醒,收藏此类钱币时需特别注意鉴别,可通过观察包浆层次感、图案压力、边齿形态等细节,结合专业评级机构的认证报告进行综合判断,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这些民国一分铜元珍品虽面值微小,却如同一个个浓缩的历史片段,见证了民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与社会变迁。它们的稀有性不仅源于存世量的稀少,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不可复制的历史信息。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收藏这些铜元不仅是对稀有物品的追求,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解读。在收藏过程中,除了关注市场价格波动,更应深入研究其历史背景、铸造工艺与版别特征,通过实物与史料的相互印证,真正领略民国铜元的独特魅力,让这些沉睡的历史遗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文化价值。

来源:悟空聊钱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