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赛道 | 一文看懂:脑机接口产业的现状和前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9:00 1

摘要:2025年8月7日晚间,七部门联合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脑机接口又出新政策了!

2025年8月7日晚间,七部门联合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

上一次,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还是2024年初,印发文件为《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脑机接口定义为“未来产业”之一,鼓励脑机接口打造标志性产品。

不久前7月31日,国家医保局宣布:“支持脑机接口等新技术进入临床并收费”。

那么,脑机接口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全球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我国有什么优势呢?结合前瞻研究院的报告,我们来看看: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BCI)是指在“生物脑”与“智能机器”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既可以解读脑部信号、控制外部设备,也可以将信息编码输入大脑。

比如,将EEG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实现对外部设备(如计算机光标或机械臂)的控制。

在19世纪下半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人类逐步认识并发现到脑电活动,但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脑机接口”的概念才由美国神经科学家雅克·维达尔首次提出,并进入科学论证和技术发展的阶段。

根据技术路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分为“输出式”和“输入式”两大类,脑机接口采集方式则分为“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三大类。其中,“半侵入式”植入过程相对简单,免疫反应较小,且对大脑的损伤较小。

输出式:

输入式:

前瞻研究院报告提到,全球脑机接口产业经历了1970年代的探索期,1980~1990年代的技术发展期,1990~2020年代的应用初期,目前正处于攻坚突破期。

期间两大标志性事件包括:

-2004年,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成功地让一名猴子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手臂完成取物动作,这为日后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06年,美国的Brain Gate项目在病人中进行脑机接口植入实验,为临床应用打开了大门。该项目帮助瘫痪患者通过脑电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实现了简单的控制任务,如移动光标、打字等。

201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开始探索非侵入性BCI (如EEG设备)。在应用领域上,不仅限于医疗领域,还拓展到了游戏、教育、军事实验等多领域。

全球主流国家都在积极抢占行业高地,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主要研究应用方向集中在“半侵入式”,包括: 智能脑机接口系统、认知训练与增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结合。

一直以来,提高脑机接口系统或设备的精度、准确性是我国脑机接口产业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除此以外提高反馈速度、实时性、安全可靠性近几年的研发重视程度也有显著地提高。

脑接机口设备遵循医疗器械管理体系,行业研发周期较长、监管较为严苛。相关设备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人体临床试验,但当前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支持脑机接口产品进入国家和城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头部企业包括:强脑科技、品驰医疗、博睿康等(不作为个股推荐)。我国产业投融资还处于萌芽期,企业的竞争也处于相对初期。

在2025年7月份举办的WAIC人工智能大会上,强脑科技公司也带着最新研发的机械臂(灵巧手)参展,受到媒体各界关注。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研究应用方向集中在“侵入式”,像美国研究方向包括:神经修复与康复、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整合、智能假肢控制。

据量子位数据, 2020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十亿元。前瞻结合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增速及我国近三年脑机接口行业投融资和招投标情况测算, 2023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增至约17.3亿元,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占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也增长至12.5%。

资料显示,医疗器械ETF被动跟踪标的指数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代码:h30217.CSI),指数成份股与“脑机接口”概念股重叠度高达22%,其中包括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华大基因、开立医疗、赛诺医疗等,迈瑞医疗还是医疗器械指数的权重股。(注:不作为个股推荐,统计截至2025.08.07)。

来源:华夏基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