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招呼”听庭记:一场公诉业务的“质检直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09:10 1

摘要:没有彩排,没有预演,公诉人的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被真实记录。近日,襄州区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质检会诊”正在进行——刑事检察业务指导小组正在回顾两起认罪认罚案件的庭审“原片”,逐帧分析办案得失。

——襄州区人民检察院创新评议机制助推办案质效双提升

没有彩排,没有预演,公诉人的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被真实记录。近日,襄州区人民检察院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质检会诊”正在进行——刑事检察业务指导小组正在回顾两起认罪认罚案件的庭审“原片”,逐帧分析办案得失。

“法庭教育不能浮于形式,要鞭辟入里,打动人心”,“公诉意见的发表既要讲法理,更要成为法治教育的微课堂……”。与会人员的点评既专业又接地气,会议室里不时迸发思想碰撞的火花。这种“沉浸式”评议,源于该院今年创新的庭审监督方式:随机抽取庭审,直击现场实况,确保监督的客观真实。

在随机抽取的常某某盗窃案庭审中,检察官杜雷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养,但指导小组认为还有提升空间。该院副检察长、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副组长张红雨点评到:法庭教育若能用好被告人的人生经历这个“活教材”,就能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起诉书宣读时的语音语调,其实也是传递司法威严的重要因素。

而检察官王仕友承办的破坏电力设备案,则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提升空间。该院副检察长、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副组长熊华东指出:“举证环节的证据链条需要更完整的呈现,法律文书的格式规范则是司法严谨性的‘第一道门禁’。”

“这些发现就像体检报告,既查病灶更开药方”。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一套组合拳正在该院展开——建立“庭审观摩”案例库,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不断强化庭审能力。同时,推出法律文书纠错行动,开设公诉人提升训练营,通过每月开展优秀法律文书评比、案件评查等方式,促进检察官综合履职能力的提升。

“这种突击式的听庭,反而让我们卸下了‘表演’的包袱。”杜雷坦言。王仕友则把评议意见比作“导航仪”:“既标出了需要改进的‘拥堵路段’,也规划了如何提升的‘最优路线’,此后将以此为契机,在强化公诉能力上下苦功夫,努力实现高质效办好每一起案件的价值追求。”

“最好的司法产品,是在阳光下‘智造’出来的。”襄州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永强表示,该院将持续优化这套司法“质检”体系,用每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案件,浇筑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心基石。

据悉,该院正在构建“听-评-改-优”的闭环考查体系,通过“问题销号”管理(即查改清单、整改清单、成效清单)将评议结果转化为办案能力。下一步,该院将围绕刑事案件常态化开展办案考查工作,积极推动刑事检察工作从“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实现从经验办案到标准办案的转型升级。

来源:襄州区人民检察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