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林 现代诗歌||黔地行吟(组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9:29 1

摘要:注:贵阳花果园的“白宫”,耗资27亿建成,豪华堪比美国白宫,实为某富豪私人寓所。它身披汉白玉,长期闲置,唯余空荡廊柱与冰冷石材。如今成网红打卡地,游人借其反光留影,却少有人问:在这璀璨之下,究竟藏着多少被挪用的民生重量,又映着多少与寻常烟火隔绝的孤寂。

黔地行吟(组诗)

作 者:肖青林

黔地行吟(组诗)

贵州说明书

黄果树在解构动词

它把“坠落”重新定义

每滴水珠在空中

以跃动的笔锋

写完一部

关于重力的

辩证哲学

甲秀楼的飞檐

是时光未干的笔画

月光研墨时

穿汉服的姑娘

旋转的裙摆

正临摹一个朝代的

风骨

天眼与苍穹对话

星群的呢喃被排成

疑问的队形

我们站在

直径500米的顿号里

等宇宙续写

下一行神秘标点

茅台镇的酒窖里

两个年份对酌

1915年的浪花

仍在玻璃奖章里翻涌

1935年的绷带

早把酒精酿成

战斗力的火种

侗族大歌的复调

漫过钟乳石听众席

溶洞以碳酸钙的韵息

朗诵一首

关于生长的自由诗

山,保留浪的形态

水,继承山的基因

桥,缝合山水的裂痕

洞,收藏时光的年轮

那些民族服饰的纹样里

都藏着同一部

未出版的地质笔记

我们终于明白——

永恒,不过是大地

用褶皱装订的

一本正在续写的

多语种词典

读懂贵阳

喀斯特悄悄蜷起身子

贵阳便学会把阳光

妥帖收进巷弄

像收藏星星点点的旧梦

山把陡峭织成

层层叠叠的绿衣

暗河在深处跳着

永不停歇的圆舞曲

每圈涟漪都藏着

岁月的絮语

人们总爱寻找高处的壮丽

却忘了低头摸摸

石头上苔藓写下的

那行带潮汽的柔诗

甲秀楼的飞檐

轻轻戳破现代天际线

南明河还像四百年前那样

缓缓流淌

一荡,一荡

洗涤铜铃里淤积的喧嚣

晚霞为黔灵山的猴子

披上金色袈裟

整座城市忽然懂得——

所谓“贵”

从不是世俗的标价

是山野捧出菌子时

那份带着泥土气的笃定

那份藏在心窝的情愫

而“阳”

是穿过所有溶洞后

仍肯弯下腰身

照亮石缝里

最不起眼那丛蕨类的

温柔之光

坠落的飞升

——致黄果树瀑布

所有阶梯都朝云端延伸

而你,偏选垂直向下的路

带着粉身碎骨的勇气

改写地心引力的判决书

看呐,那些被叫做坠落的

正完成最壮丽的飞升

每滴水珠坠着坠着

就抖开了自己的翅膀

我们总仰着的脖颈

忽然学会俯视——

原来深渊里

藏着所有天空的秘密

不必惋惜破碎的宿命

阳光穿过水雾时

千万面棱镜睁开眼

把我们呵护的“完整”

照成多么可笑的执念

听,这万古不息的轰鸣

不是无奈的告别

是液态的火焰在喊:

“所谓高度

不过是测量者

在标尺上留下的

一道浅痕”

遵义的弧度

——伟大的转折

历史走到这里

突然转了个陡弯

会议桌上的茶杯

正划出向上的抛物线

那些争论的余温

至今凝在博物馆玻璃柜里

是带湖南口音的金箔

赤水河反复折叠自己

像封被破译的军事情报

每道褶子里

都藏着四渡的密码

小楼的座钟

早把1935年钉成坐标

分针总在娄山关的雪与

金沙江的浪之间

校准历史的刻度

当导游的激光笔

圈住作战图上的红箭头

整面墙突然渗出血色——

原来,所有转折

都得用很多直线的牺牲

当祭品

才能换一个漂亮的

弯度

汉白玉的疼

——观贵阳白宫有感

汉白玉在夜色里摩挲年轮

每道纹路都嵌着两个数字:

27亿,和母亲数硬币时

指间碰出的碎响

石头记得开采的疼

怎样从深山骨血里

弯成桥栏的弧度

它冷,不是因为夜

是土坯房的墙皮还在剥落

一块一块,喊着它的乳名

有人借它的反光补妆

睫毛刷蘸着月光

也蘸着27亿的尘埃

她们对着虚影抿紧红唇

指腹洇着腕间玉镯

余光总瞟向眼前的辉煌——

白宫的灯光越亮

美女们的影子就越短

像一截截被标价的青春

风,穿过廊柱

反复嚼着一个词

——“共同富裕”

先烈们草鞋抖落的沙

一粒一粒硌进砖缝

长出青苔的年轮

抖音滤镜磨平的棱角

全藏在石头褶皱里

富翁的名字在褪色

清风扫过的席位

孩子扯着爷爷的袖口问:

“这些白石头

可是我们的炊烟烧的?”

晨曦漫过尖顶时

石头吐出最沉的话:

“它从不是宫殿

是大地咳出的骨头”

在阳光下亮得刺眼

像没说破的真相

又疼,又烫

注:贵阳花果园的“白宫”,耗资27亿建成,豪华堪比美国白宫,实为某富豪私人寓所。它身披汉白玉,长期闲置,唯余空荡廊柱与冰冷石材。如今成网红打卡地,游人借其反光留影,却少有人问:在这璀璨之下,究竟藏着多少被挪用的民生重量,又映着多少与寻常烟火隔绝的孤寂。

钢的史诗

——游马岭河峡谷

大地的伤口炸裂时

天空用流云丈量深渊的年纪

他们来了——

带着铁锤、水准仪

和被烈日晒透的工装里

裹着的万吨星光

把焊枪举成火把的人

先尝到风的锋利

他们用螺栓把悬崖

拧进自己的骨头

让每块钢板都学会

用伤疤歌唱

看那些安全帽下

不断蒸发的年轻脸庞

在钢索上播种晨曦

拿水平仪校正云的走向

直到混凝土里

长出整条银河的路

我们总惊叹虹的弧度

却看不见那些

把自己弯成桥拱的脊梁

高铁刺穿雾霭时

深渊突然温顺——

所有没说出口的誓言

都成了枕木下的碎石子

车轮碾过,轻轻颤动

生活从不信羽毛的重量

它只认被汗水腌透的图纸

和结满老茧的万丈光芒

站在谷底中央

我才懂得

真正的连接

从不是钢铁的胜利

是普通人把一生押给悬崖

却让远方在焊花里

变得具体的过程

此刻钢梁的影子

切开我的仰望

光芒那侧

无数消失的身影

正用指纹

修改大地的

注:马岭河大峡谷,黄龙飞瀑垂挂如练,万马奔腾群瀑轰鸣似雷,尽显自然之雄奇。却都不及飞跨万仞的两座高铁大桥震撼人心。建设者将信念熔进焊口、用汗水改写山河,他们平凡的双手,才是让天堑变通途的真正脊梁。

2025年8月3日写于西安红缨花园

作者简介:肖青林,陕西周至人。退休军医,文学爱好者,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发表或岀版歌词、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类文学作品及医学著作上百万字。在西安先后举办个人作品研讨会与分享会多次。主要作品:大型组歌《漫道西风》《赤子颂》(长诗)、《品味平凡》(歌词集)、《最美的风景》(歌曲辑)、《春游大湾区》(散文)、《天路之花》(长篇小说)、《医学与艺术》《皮肤科临床精要》等。

来源:环球经典原创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