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流税”重锤落地!超15%推广费不能税前扣除,企业如何自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8 09:32 1

摘要:“推广预算占销售额40%,现在突然被告知超过15%的部分不能抵税了,这生意还怎么做?”在杭州经营服装电商的李总最近焦头烂额。

“推广预算占销售额40%,现在突然被告知超过15%的部分不能抵税了,这生意还怎么做?”在杭州经营服装电商的李总最近焦头烂额。

上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适用问题执法指南(一)》,明确将电商企业的投流费用归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从今年10月1日起,企业产生的投流费用税前扣除额度不得超出年度营业收入的15%,超出部分需按规定计征企业所得税。

多位电商老板感叹:流量红利消退后,“投流税”成为压垮中小卖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纸定音:投流费用被划为广告费

在电商行业,投流费用一直是经营成本中的“大头”。过去,关于这类支出究竟属于信息技术服务还是广告宣传费,业界争论不休,各地税务机关执行标准也各不相同。

在上海、浙江等电商发达地区,普遍认可“效果广告”作为销售成本;而部分省份则坚持“广告费一律限额扣除”的原则。

市监总局55号文件终结了这场争论。文件第六条规定:对潜在广告受众基于模糊画像、分类、标记或者其网络地址、浏览记录等,运用人工干预、算法推荐等精准投放方式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应当认定其受众具有不特定性,适用《广告法》

这意味着从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到直播间的“豆荚”推广,从信息流广告到短视频带货,所有为获取流量付费的行为都被明确定性为广告活动。

“精准投放被一律视作广告行为,服务商们据理力争的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一位财税专家如此评论。

一、先搞懂:哪些推广费才受 15% 上限限制?

很多老板慌了阵脚,是没分清 “推广费” 和 “广告费” 的区别。这 3 个关键点,直接决定你是否会被 “15%” 卡脖子:

1. 看发票:平台开的啥票,比 “花了多少钱” 更重要

同样是投流,平台开票类型不同,性质天差地别:

淘系(阿里妈妈):91.5% 是 “技术服务费”,仅 8.5% 算 “广告费”;

抖系:抖加全是 “技术服务费”,只有千川部分费用算 “广告费”。

划重点:只有发票明确写 “广告费” 的部分,才可能受 15%(或 30%,如化妆品类目)上限限制。技术服务费压根不在此列。

2. 看记账:技术服务费另有 “合规出路”

就算拿到技术服务费发票,也不用愁 —— 财务上会记入 “营销费用” 或 “主营业务成本”,和 “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 是两码事。

而 “15% 上限” 仅针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 “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支出” 这一项。比如年收入 100 万,最多能抵 15 万广告费,超了的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抵扣(不是白交)。


电商投流费超营收 15% 税务处理得分这三层看

一、政策硬规则:投流费被定性为

“广宣费”,触发 15% 限额

2025 年 7 月市场监管总局《广告法》执法指南明确:

不管发票开 “技术服务费” 还是 “推广费”,只要是算法推荐、精准投放(比如直播间加热、信息流广告、短视频推广),本质是 “向不特定受众推销商品”,税务上一律按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20 年 43 号公告:

①一般行业:广宣费扣除上限为年营收 15%,超部分可 “结转以后年度扣除”(但电商年年投流超支,结转等于 “纸面福利”,实际税负暴增);

②特殊行业(化妆品 / 医药 / 饮料制造):上限放宽到30% ,但头部美妆品牌投流占比常超 40%,照样不够用;

③烟草行业:0%,完全不能扣。

举个例子:
年营收 1 亿的电商,投流费花了 2000 万→ 只能扣 1500 万,剩下 500 万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缴 500 万 ×25%=125 万企业所得税 ,还要算滞纳金。

二、实务弹性:地方税局有 “裁量空间”,

别慌着交冤枉税

政策是死的,执行有活口 ——

不少经济发达、财政宽裕的地区税局,会认可投流费的 “特殊属性”:

投流费是 “流量租金”(类似线下商场摊位费),是直接获客成本(和销售额强关联),而非传统广宣费(品牌曝光,和销售弱关联)。

这种情况下,税局可能允许不按广宣费限额扣,直接全额计入成本。比如浙江、广东部分税局,对电商投流费按 “销售费用 - 平台服务费” 核算,认可全额扣除(前提是:投流数据和销售数据强挂钩,能证明是 “效果广告” 而非品牌宣传)。

三、破局思路:从 “定性” 到 “架构”,把投流费从 “广宣费” 里捞出来

①区分投流类型:

纯品牌曝光的投流(如品牌宣传短视频)→ 认广宣费,走 15% 限额;

效果类投流(如直播间千川投流,带成交数据)→ 争取按 “销售佣金” 核算(属于成本,全额扣),或按新会计准则归为 “合同取得成本”(和销售额直接相关,分期摊销)。

②利用税收园区政策:
在有 “广宣费超额奖返” 的园区注册主体,超 15% 部分虽需先缴税,但地方可奖返部分税款(比如返 35%-45%),降低实际税负。

③拆分业务模式:
把投流业务外包给投流公司,投流公司按服务类型(个税 0.8%-1.5%)开票,将投流费转化为 “服务费”,绕开广宣费限额(前提:业务真实,四流一致)。

关键提醒:

现在平台每季度向税局报送投流数据 + 交易数据(2025 年 6 月《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投流费再也藏不住。

别赌 “地方弹性”,有关系的直接去问税局,没关系的找当地的头部事务所,直接问问当地卡的严不严,根据不同的管理程度进行不同的税务安排。

▍ 声明:

2、上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来源:税务稽查小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