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赤心逐光” 团队赴皖南调研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抗战精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09:36 1

摘要: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3日至15日,合肥工业大学“赤心逐光”团队奔赴安徽省泾县,围绕“传承抗战记忆,弘扬红色文化”主题开展国情调研。团队深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激战地遗址、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及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实地拍摄、深度访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3日至15日,合肥工业大学“赤心逐光”团队奔赴安徽省泾县,围绕“传承抗战记忆,弘扬红色文化”主题开展国情调研。团队深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激战地遗址、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及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通过实地拍摄、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累计回收有效问卷176份,为探究红色文化传承现状提供数据支撑,生动展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缅怀先烈,铭记牺牲铸忠魂

7月13日清晨,实践队抵达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在晨光中肃穆矗立。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详细讲述了1941年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将士在抗击日军与顽军过程中遭遇伏击、浴血奋战的历史。工作人员指着烈士名录墙说,这些烈士大多是20多岁的青年,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誓言。

队员们沿史料长廊缓缓前行,用镜头记录下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步枪、电台等实物展品。这些带着战场痕迹的文物,无声诉说着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日军的艰苦历程。在纪念碑前,队员们驻足默哀,深切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

弹痕见证,烽火岁月映初心

次日清晨,实践队前往泾县茂林镇4117广场——皖南事变激战地遗址。广场以事变发生年份命名,极具历史纪念意义。青灰色的弹孔墙上,密布的弹痕历经八十余载风雨冲刷依然清晰可辨,凹陷处的青苔仿佛是历史凝固的血痂,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先辈风范,担当精神励后人

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入了解这位革命先辈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王稼祥始终坚持团结抗战,他提出的许多建议为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重要指导。”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家书展区,一封1939年的书信让队员们驻足良久。信中,王稼祥叮嘱家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吾辈当为抗日救国鞠躬尽瘁”,字里行间满是投身抗战的坚定信念。队员们仔细拍摄这些珍贵史料,记录下革命先辈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红色传承,代际共话抗战史

7月15日,实践队抵达云岭镇罗里村,这里曾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也是抗战时期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队员们分组开展调研:走访当地村民,耐心倾听并记录他们口中的口述历史,这些鲜活的故事让历史更加丰满生动;在纪念馆对访客进行访谈,了解不同人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和感悟;用镜头捕捉旧址内的历史场景,留住珍贵的历史印记。

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存在差异,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了解红色历史。这一发现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队员们结合调研发现,深入思考如何让抗战记忆在年轻一代中更好地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问卷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存在差异,青年群体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了解红色历史。队员们结合调研发现,深入思考如何让抗战记忆在年轻一代中更好传承。

继往开来,抗战精神绽新辉

结合调研成果,团队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针对青少年开发红色主题短视频与互动体验项目,用潮流形式讲好抗战故事;二是依托村民口述历史,修复村内抗战遗迹,打造常态化红色教育基地;三是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开展“重走新四军抗战路”研学活动,让更多人感受铁军精神的时代价值。

带队老师汪瀛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追寻新四军的抗战足迹,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要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实践队员们也纷纷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实际行动,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命力。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