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8日,广东广州讯近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国服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服酒业”)总经理率队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为期一周的深度考察,并同步启动“季匠坊品牌战略香港研讨会”。此次考察聚焦“文化融合”与“品牌出海”,不仅深化了与大湾区市场的战略合作,
国服酒业率队赴大湾区考察并启动季匠坊品牌战略香港研讨会 以专业人才为桥、文化融合为翼加速酱酒全球化布局
2025年8月8日,广东广州讯近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国服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服酒业”)总经理率队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为期一周的深度考察,并同步启动“季匠坊品牌战略香港研讨会”。此次考察聚焦“文化融合”与“品牌出海”,不仅深化了与大湾区市场的战略合作,更与“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ICGIA国际地理标志保护联盟等展开深度互动,为“中国酱香”的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三年布局大湾区:从人才培养到国际传播网络搭建
事实上,国服酒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谋划始于三年前。作为茅台镇传统酱香白酒企业,国服酒业敏锐洞察到酱酒“走出去”的关键——需以专业人才为媒介,以文化为内核,打破国际市场对中国白酒“仅烈酒”的固有认知。为此,企业与国际荐酒师(香港)协会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发起“中国白酒国际荐酒师培训计划”,并在茅台镇共建“中国白酒国际荐酒师培训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已于2025年启动首期培训,20名来自香港、澳门及大湾区的学员系统完成了酱酒工艺、文化解读、国际品荐标准等核心课程,近日已获颁“中国白酒国际荐酒师”资格证书。这一举措不仅为国服酒业储备了懂工艺、通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梯队,更通过学员的行业辐射效应,初步搭建起“以酒为媒、以人为桥”的国际传播网络。
“过去,国际市场对酱酒的认知多停留在‘中国烈酒’层面;如今,我们希望通过专业荐酒师的解读,让世界读懂酱酒的‘生态密码’‘工艺密码’与‘文化密码’。”在7月底的培训总结会上,国服酒业执行董事许飙如此阐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他表示,未来企业将联合更多国际机构,推动酱酒进入海外主流消费场景,让“中国酱香”真正香飘世界。
从247亩到10万平米:一张蓝图绘就4000吨产能梦想
作为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的“拓荒者”,国服酒业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酱香白酒产业升级的缩影。企业成立于2003年,2011年响应仁怀市政府“退城入园”号召,成为名酒工业园区首家投产的酱香型白酒企业,首期规划年产4000吨酱香型白酒。
历经十余年建设,园区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25年5月,企业已完成4栋建筑(3.5万平方米)的建设,包括制酒车间(232个窖坑,年产1850吨)、陶坛酒库(5000吨基酒存储)、动力中心及制曲车间(年产3000吨大曲),累计投资超4亿元。2022年,企业进一步在茅台茅园路建成1500平方米销售会所,集销售、参观、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展示酱酒文化的“窗口”。
根据规划,企业计划于2028年全面完成4000吨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届时将新增10余万平方米建筑,涵盖办公楼(含展厅、实验室)、包装车间、地下车库、266个窖池的生产车间(年产2150吨)、3栋酒库及配套设施,预计总投资7亿元。全部建成后,企业将形成“生产+旅游+文化”一体化格局,年产能达4000吨,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亿元。
从租赁生产到直供头部:产能与品质的双重验证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国服酒业对品质的坚守与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企业生产史堪称“厚积薄发”:2003-2011年为500吨规模企业,2011年入驻园区后产能快速爬坡(2013年达1850吨);2014年受行业调整期影响暂停生产后,2019年起租赁给劲酒生产,2020-2022年基酒产量稳定在1600-1850吨,基酒产值预估超1.2亿元。
2023年起,国服酒业与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建立深度合作,连续两年签订基酒订单(2023年合同金额1.34亿元,2024年1.2亿元),投粮量保持3132吨/年,基酒产量1728-1780吨,分轮次评分均超98分(外部28家企业评比综合排名第一)。“能与茅台保健酒业这样的头部企业长期合作,是对我们品质的最高认可。”生产副总张鹏表示,企业拥有国家一级酒体设计师2人、三级品酒师2人及40余名民间酿酒大师,从原粮种植到基酒储存,全程把控品质,为高端酱酒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融合与国际认证:双轮驱动品牌全球化
此次大湾区考察中,国服酒业进一步深化了“文化+品牌”的双向布局。考察期间,企业团队与“世界酒中国菜”项目组展开深度洽谈,双方计划以酱酒为核心,开发“酱酒配中国菜”的国际餐饮套餐,并通过海外中餐厅、美食节等场景推广,让海外消费者在品味中国美食的同时,感受酱酒的“生态之美”与“工艺之精”。“酒与菜是文化的双生体,通过‘酒+菜’的场景化体验,能更直观地传递中国酱酒的文化内涵。”许飙表示。
此外,考察团专程参观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并与ICGIA国际地理标志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ssociations)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在酱酒地理标志认证、国际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标准制定等领域展开协作,依托联盟的全球资源网络,为“中国酱香”的全球化品牌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地理标志是产品的‘文化身份证’,也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与ICGIA合作,将助力我们的酱酒在国际市场获得更规范的认证与保护。”许飙强调。
人才与创新:双轮驱动的“未来引擎”
在国服酒业的“发展密码”中,人才始终是核心要素。目前企业员工超210人,其中管理人员30余人,硕士2人、本科7人,中级以上职称4人;同时,企业正与茅台学院、江南大学等高校洽谈就业合作,计划引进更多高学历专业人才,推动酿造、检验、管理水平“双提升”。
高管团队的“专业基因”更是企业实力的缩影:大股东兼董事长黄建楹深耕酱酒数十年,拥有英国东安东利亚大学硕士学位及北大EMBA背景;总经理许飙曾任职茅台法律事务部、总经理办公室及制酒二车间主任,兼具法律、管理与生产复合经验;常务副总马庆海、生产副总张鹏等核心成员均在能源管理、酿酒工艺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传统工艺+现代管理”的互补格局。
战略蓝图:10年打造优质酱香实体,让世界品味中国酱香
对于未来发展,国服酒业的中长期战略清晰而坚定:以2028年4000吨产能、20000吨基酒库存为目标,年销售3500吨酱酒,冲刺10亿营收;坚持“尊重古法、传承工艺”,做茅台镇酱香的“跟随者”与品质的“捍卫者”,用10年时间成长为“优质酱香型白酒酿造实体”。
此次大湾区考察与季匠坊品牌战略香港研讨会,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落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是酱酒走向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许飙表示,企业将依托大湾区的市场资源与国际视野,加速季匠坊等核心品牌的全球化布局,让“生态酿造、文化为魂”的中国酱香,成为世界烈酒版图中的亮丽名片。
从茅台镇的窖池到香港的研讨会现场,从基酒储酒库到国际荐酒师课堂,再到“世界酒中国菜”的文化融合场景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地理标志认证,国服酒业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书写着传统酱酒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故事。随着此次考察的深入与战略研讨的推进,“中国酱香”的全球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来源:地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