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季高温多雨,是蚊虫快速繁殖期。除了清理积水、使用防蚊纱窗等常规措施外,种植特定驱蚊植物也能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以下介绍几种兼具观赏价值和驱蚊效果的植物,帮助您打造健康无蚊的生活环境。
夏季高温多雨,是蚊虫快速繁殖期。除了清理积水、使用防蚊纱窗等常规措施外,种植特定驱蚊植物也能有效降低蚊虫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以下介绍几种兼具观赏价值和驱蚊效果的植物,帮助您打造健康无蚊的生活环境。
PART.01驱蚊成分:
含桉叶素、樟脑等挥发性物质,传统端午节常悬挂驱虫,对基孔肯雅热媒介蚊种有驱避效果。
养护要点:
极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秋季可收割晒干制作艾条,春季播种或分株繁殖。
02白花除虫菊驱蚊成分:
主要驱蚊成分是除虫菊素和芳香物质(如香茅醛),直接麻痹蚊虫神经系统,驱杀效果强。
养护要点:
喜温暖,适宜中性土及弱酸性土;喜排水良好、肥厚的沙质壤土,在优越的环境条件下,除虫菊素的含量更高。
03驱蚊草/香水天竺葵驱蚊成分:
主要含香茅醇和香叶醇,驱蚊效果可持续2-3米范围。
养护要点:
喜阳光,忌夏季暴晒,春秋生长旺季需肥水充足,冬季保持10℃以上,定期修剪。
04薄 荷驱蚊成分:
含薄荷脑、薄荷酮,蚊虫厌恶其气味,生长快,可食用兼驱蚊,可有效驱避白纹伊蚊。
养护要点:
喜半阴湿润环境,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生长迅速,建议盆栽控制蔓延,定期修剪可促分枝。
05万 寿 菊驱蚊成分:
含有丰富的α-三联噻吩,对蚊虫幼虫有显著毒杀作用;富含柠檬烯,对成虫有直接驱避作用,有效降低周围环境的蚊虫密度。
养护要点:
喜阳光充足,耐半阴;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土壤为佳;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生长期每2-3周施一次稀释液肥。
06迷 迭 香驱蚊成分:
含桉叶油素(约20%)和α-蒎烯(约25%),兼具抗菌作用,可干扰蚊虫寻找宿主。
养护要点:
需充足阳光和良好通风,耐旱,浇水宁干勿湿,冬季保持0℃以上。
07九 里 香驱蚊成分:
叶片含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南方常用作绿篱防虫,对白纹伊蚊有持续驱避作用。
养护要点:
喜酸性疏松土壤,耐修剪可造型,越冬温度不低于0℃,花期避免移动盆栽。
08柠 檬 香 蜂 草驱蚊成分:
含柠檬醛,气味清新驱蚊。
养护要点:
半阴环境,忌积水;夏季遮阴,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剪除,需定期修剪防止徒长。
09碰 碰 香驱蚊成分:
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含特殊萜烯类化合物,对蚊虫有天然驱避作用。
养护要点:
耐阴但光照充足时香气更浓,浇水要等表土干燥,越冬温度需5℃以上。
10罗 勒驱蚊成分:
富含丁香酚和芳樟醇,同时是美味的厨房香草。
养护要点:
喜温暖,生长适温20至25℃,需定期摘心防止早花,叶片可随采随用,易受蚜虫侵害需注意防治。
11菖 蒲驱蚊成分:
β-细辛醚(约3.5%),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
养护要点:
水生或湿地种植,保持根系浸水;耐寒。
12旱 金 莲驱蚊成分:
养护要点:
喜凉爽,忌高温;播种繁殖,攀援性强需支架;花期定期摘残花。
13胡 椒 木驱蚊成分:
含柠檬烯、月桂烯等成分,对多种昆虫有驱避作用,特别适合与观赏植物混栽增强驱蚊效果。
养护要点:
适应性强,耐寒耐旱,需充足光照,耐修剪,春季播种或扦插繁殖,可收获果实作香料。
14野 艾 蒿驱蚊成分:
含桉叶素、樟脑及苦艾酮。
养护要点:
耐贫瘠,全日照,秋季收割干燥保存;分株繁殖。
PART.02推荐植物:
1.上层:九里香;胡椒木。
2.中层:白花除虫菊;迷迭香;艾草/野艾蒿。
3.下层:万寿菊;薄荷;菖蒲。
4.点缀:迷迭香。
搭配技巧:
1.入口区:九里香+白花除虫菊+万寿菊组合。
2.休憩区:胡椒木+迷迭香+薄荷组合。
3.边界区:艾草+菖蒲形成防护带;白花除虫菊(速效驱杀)+ 艾草(长效挥发),适合蚊媒高发区。
特点:容器栽培,空间有限。
“三盆组合法”:
1.主盆:驱蚊草/白花除虫菊(核心驱蚊)。
2.垂吊盆:碰碰香(补充死角驱蚊)。
3.采摘盆:薄荷/罗勒(食用+驱蚊)。
搭配技巧:
摆放方式:呈三角形摆放,扩大挥发范围。
1.“驱杀+驱避”组合:白花除虫菊(驱杀)+ 薄荷/迷迭香(驱避),形成双重防线。
2.“香药双效”组合:驱蚊草 + 迷迭香 + 罗勒,兼具观赏、食用和驱蚊功能。
特点:低维护、净化空气。
“办公区三盆法”:
1.主盆(驱蚊核心):驱蚊草/白花除虫菊(窗台或办公桌)。
2.辅助盆(气味补充):薄荷/迷迭香(茶水间或休息区)。
3.点缀盆(美观+驱蚊):碰碰香(前台或书架)。
公共区域组合:
1.入口处:九里香(绿篱)+ 万寿菊(花坛)+ 白花除虫菊(盆栽)。
2.走廊/过道:迷迭香(耐旱盆栽)+ 艾草(悬挂香囊)。
3.休息区:薄荷(水培)+ 碰碰香。
搭配技巧:
1.光照管理:白花除虫菊、万寿菊需充足阳光,办公区需靠近窗边。
2.气味控制:艾草、菖蒲气味较浓,适合通风良好的公共区域。
3.定期更换:驱蚊成分会随时间减少,建议3-4个月更换新植株。
1.核心驱蚊植物推荐:白花除虫菊;艾草;万寿菊。
2.中层搭配植物:九里香;迷迭香。
3.下层搭配植物:薄荷;菖蒲。
搭配技巧:
1.入口驱蚊区:九里香(绿篱)+白花除虫菊(下层)+万寿菊(镶边)。
2.休憩区防护:艾草(背景)+迷迭香(整形灌木)+薄荷(地被)。
3.水景防蚊区:菖蒲(水边)+薄荷(岸上)+白花除虫菊(外围)。
推荐植物:
搭配技巧:
1.池塘边缘驱蚊带:
(1)浅水区:菖蒲(每延米3-5丛)。
(2)岸边:香茅 + 万寿菊(间隔30cm种植)
(3)外围:白花除虫菊 + 迷迭香(干燥区域)。
2.排水沟:
(1)沟边:薄荷(控制生长范围)。
(2)沟沿:胡椒木(耐修剪绿篱)。
(3)周边:艾草(晒干后可悬挂驱蚊)。
桥下空间
推荐植物:
搭配技巧:
1.桥下低洼积水区:
(1)核心植物:菖蒲(浅水区)+ 薄荷(湿润土壤)。
(2)辅助植物:万寿菊(花坛点缀)。
2.桥下步道两侧:
(1)核心植物:胡椒木(绿篱)+ 白花除虫菊(下层)。
(2)辅助植物:迷迭香(耐旱耐阴)。
3.桥下通风较差区域:
(1)核心植物:艾草(丛植)+ 野艾蒿(备选)。
(2)辅助植物:碰碰香(点缀)。
PART.03科学搭配及注意事项
1.成分协同:选择含不同驱蚊活性成分的植物(如薄荷醇、香茅醇、α-三联噻吩等)组合种植,扩大驱蚊谱并延缓蚊虫抗性;
2.生态位错开:
(1)水分需求搭配:菖蒲(水生)与迷迭香(旱生)组合种植,适应不同湿度环境;
(2)垂直空间分层:九里香、胡椒木(灌木层)与万寿菊、白花除虫菊(草本层)形成立体防护;
(3)时效覆盖:速效型薄荷(触碰释放气味)、长效型艾草(持续挥发)与夜间驱蚊型九里香(花香驱蚊)混栽,实现全天候防护。
3.功能互补:
(1)幼虫杀灭:菖蒲(抑制水体蚊幼)+万寿菊(根系分泌物驱虫);
(2)成虫驱避:迷迭香(桉叶油素干扰嗅觉)+驱蚊草(香茅醛广谱驱蚊);
(3)景观美化:九里香(绿篱造型)+旱金莲(亮色花卉点缀)+柠檬香蜂草(芳香可食用),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
4.规避禁忌:
(1)薄荷与罗勒避免邻栽(易传播蚜虫);
(2)菖蒲不与旱金莲共用水域(旱金莲忌积水),且需保证种植区水流畅通;
(3)夜来香的香味浓烈,需种植在开阔通风的地方。
5.警惕“伪驱蚊植物”:
(1)猪笼草虽然能捕食昆虫,但其作用范围极小,且湿热环境下反而可能成为蚊虫产卵场所;
(2)薰衣草活体植株驱蚊效果较弱,需加工成精油才能达到有效的驱避率。
2025-08-05
2025-08-05
来源:生活小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