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6日,2025“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工人文化宫开幕。本次活动以“聚‘柿’力·谋发展”为主题,邀请省、市、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西红柿及农业品牌专家,全国采购商、经销商、电商平台代表,主流媒体及网络达人等200余人参加。
本报记者 高增玉
8月6日,2025“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工人文化宫开幕。本次活动以“聚‘柿’力·谋发展”为主题,邀请省、市、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西红柿及农业品牌专家,全国采购商、经销商、电商平台代表,主流媒体及网络达人等200余人参加。
大会在一曲山西民歌《圪梁梁》中拉开大幕。中共阳高县委书记王崇虎表示,阳高县作为农业大县,立足资源优势、气候优势,依托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的金字招牌,倾力打造了“阳高红”水果西红柿特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按照“做大基地、做长链条、做精产品、做优品牌、做宽销路”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链条不断延伸、效益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耀东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特”“优”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全省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去年,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77.2万亩,产量352.3万吨,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了32.8%、38.4%。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总编辑文炜强调,“阳高红”不仅是阳高设施农业的当家花旦,更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除了“阳高红”西红柿这一拳头产品,酸甜的阳高杏脯、醇香的阳高羊肉、温润的阳高小米、醇厚的阳高胡麻油,都是这片土地孕育的“宝藏”。
活动现场,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就“如何更好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从品牌价值提升、科技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为“阳高红”西红柿的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FFAS标准化国际联盟理事袁才勇以“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西红柿产业提质增效”等主题作主旨发言,分析了“阳高红”西红柿如何从新技术、新产业、高质量、高效益等方面进行提质升级。
据了解,阳高县确定“阳高红”区域公用品牌以来,年产量由原来的1.3万吨增长到8.7万吨,翻了6倍之多。凭借高甜、爆汁、脆韧的品质,“阳高红”西红柿从阳高出发,一路走红。1.6万多亩的种植面积,超5亿元的产值,每天300吨供应50多座城市,20多个品种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场还举办了产销对接签约仪式和销售季启动仪式。
参会嘉宾及采销代表前往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下深井乡设施蔬菜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观摩种植基地、参观加工车间、与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阳高红”西红柿的标准化种植、产品深加工及市场开发情况。此次调研为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推动产销对接搭建了务实平台,将有效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商业合作落地见效。
实地考察结束后,西红柿产业发展经验交流研讨会顺势召开。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相关专家、采购商为“阳高红”西红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搭建了各方深度交流的合作平台,将有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机遇下,“阳高红”西红柿已从一张地域名片跃升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更昭示着“阳高红”蓬勃的产业活力。随着品牌势能的持续释放,“阳高红”必将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升级的新引擎,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