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在1930’年代:坚定支持毛主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8 19:14 3

摘要:从1930年开始,江西苏区发展很快,红军不断扩大,根据地也相应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全国革命的重心---中央苏区。但是,中央的“左”倾错误路线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对各根据地的干预和批评也越来越多。

从1930年开始,江西苏区发展很快,红军不断扩大,根据地也相应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全国革命的重心---中央苏区。但是,中央的“左”倾错误路线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对各根据地的干预和批评也越来越多。

在中央苏区,左倾路线打击的目标就是毛主席,陈老总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进了这场严重的路线斗争之中。

1930年2月红六军成立了,由黄公略任军长,陈毅任政委。6月,陈毅又奉命组建红二十二军,并任军长;12月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1932年,他又任江西军区司令员。

这样陈毅逐步离开了红军主力,而致力于地方武装的建设和指挥,从江西苏区的核心领导圈中退了出来,成为独当一面的战区指挥员。

陈毅虽然从毛泽东身边离开了,但在他们的、已知的几次交往中,仍然可以看到他们推心置腹的信任和支持。尤其是在“左”倾错误路线的高压下,这种友情就显得更加珍贵。

井冈山时期的毛主席

11月,陈毅在吉安见到了毛主席,此时毛主席已经被扣上了“机会主义”的帽子。两人住在绸缎铺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慨。毛谈到了周以粟(中央代表)到来以后的争议。陈毅说:“你看中央来一个人就掀起一个风潮。将来中央搬来了,就怕要推翻你。”

这虽然是私下的知心话,却不幸被言中,在次年一语成谶。

1931年1月,中央苏区成立中共中央局,项英担任书记,并且中央还来了不少工作人员。他们对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没有实践经验,又是以中央的“左倾思想”来指导工作,动辄不切实际的指手画脚,自然而然的在中央苏区党内引起了极为明显的思想分歧。

4月的吉安,毛主席再次见到了陈毅,不禁叹息,说道:“你上次讲的话是有道理的,现在中央来的人越来越多,意见分歧越来越大。”

1920年1月,北京,毛泽东(左四),邓中夏(右四)

在11月的会议上,中央来的同志和以毛泽东为首的苏区同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陈毅在会上极力支持毛泽东,和中央的同志激烈地争论着。他说:“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别看现在苏区方圆几千里,红军几万人,打两个败仗就要垮台。”

中央来的人批评他:“你眼睛就只看到这几个县,是机会主义。”

陈毅反驳道:“你们说上海无产阶级强大,你们为什么不在上海、跑到苏区来于什么?”

中央来的人说:“我们就是来动员红军去打上海的。”就这样会议吵了好几天,没有吵出个结论来。会后毛泽东只好又称病休养了。

毛泽覃和谢唯俊则找到陈毅说:“还是你敢讲话,讲得彻底。我们都不好讲话。”

陈毅说:“其实平时我和他们都相处得比较好,我跟他们谈苏区情况.也是希望他们了解苏区。可是我发言也没有用,你们不讲话也难怪了。”

1928.8.30,毛主席作《西江月·井冈山》

1932年10月,中央局开会研究第四次反围剿的方针,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宁都会议”。中央来的一部分同志主张打出去,御敌于国门之外。毛泽东则主张吸取过去三次反围剿的经验,把敌人放进来,像叫花子打狗一样,背靠一堵墙。 双方争论不休。

陈毅发言,支持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方针。他认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现在提得还太早,将来红军力量再大些,根据地连成一片了,就可以打出去了。

他还提出党内的团结问题很重要,希望上海来的同志和苏区的同志都要团结在一个中央委员会内,把中国革命搞好。他说:“南昌暴动后的残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合,经过千辛万苦才打出这样一个局面。现在有人认为苏区干部只有打仗一点才可取,其他都不行,这是不正确的,苏区主要是政治方面正确。再提个促进团结的方案,让毛泽东到前方指挥作战。

现在,前方战士、干部都在问毛泽东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来领导我们打仗。这就是统帅和部队的联系。”

在这种激烈的政治争论中,提团结是没有用处的,但是陈毅的讲话,既能讲自己观点,又能呼喊团结,这正是他的思想风格.

中央的顾作霖批评说:“你这个人老是讲旧的东西,没有一点马列主义。”

结果,会议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并把他调到后方专做政府工作。从此,毛泽东在军事上的发言权也被剥夺了。

会后陈毅回到驻地,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悄悄对他说:“你在会上还是坚持那些老经验,中央对你印象很坏,你不要再讲话了。现在形势变了。”

陈毅有气地说:“现在总是唱高调,打出去,打出去,你打到哪儿去?”

李富春说:“你就是消息不灵通。这次开会,项英、顾作霖他们主要是要批判毛泽东主义,周恩来不同意。你连开会的意图都没弄清楚,就乱发言,中央同志不高兴,说本来会议开的生动活泼,你一讲话就泄气了。”

陈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是说我是拥毛的了;那也好。其实我就是担心第四次反围刷不能打破,不打要我们就没有存身之处了。“

又过了一个月,陈毅正发疟疾。毛泽东来看他,谈着谈着又谈到了第四次反围剿的事。

毛泽东焦急地说:“敌人布置得很紧,我们却不充分准备,很危险。最好还是让敌人进来,选择一路打。你在宁都会议上的讲话,我很同意,你能不能再和他们讲讲,起些作用。”

陈毅无奈地说:“你讲话人家都不听,我讲话更没有用了。何况有人还想抓我是AB团的总头头呢!”

毛泽东和陈毅只能默然无语地对视着。

1933年5月,中央政治局在江西军区召开会议,陈毅是军区司令员,作为东道主也列席参加了会议。

一天陈毅在写毛笔字,项英看了他的字很奇怪地说:“你这个人不仅政治上、军事上迷信毛泽东,不仅为他吹嘘,连写字都学他,还挺像的。”

陈毅就顶他:“你说我迷信毛泽东,那你为什么迷信博古呀。你们就是排斥毛泽东,动辄就说不佩服你们就是反国际。”陈毅就是这样总和中央谈不到一起去。

有的同志好心劝他:“你是老党员,最知道苏区的优点和缺点,应该好好地摆一摆,增强党内对中央的信任。你就是政治上不开展,如果你做点自我批评,就可以去当军团政委、省委书记,何必在地方部队里干。”

陈毅答道:“要我抹杀苏区的成绩,造谣生事,我不干。苏区的情况不要找我谈,要找毛泽东谈。至于说当什么政委、书记,我不在乎。”

会议期问晚上没事,陈毅就到毛泽东住处聊天,问他身体情况毛泽东说:“几次想到前方去,也去不成。只好到瑞金去体养一下。”

陈毅说:“你反正不管事了,前方能去更好,不能去也要经常和群众联系。有机会,你也要公开发表一些意见,使群众能听到你的声音。这次我先安排一下。”

陈毅就和李富春向中央提出,会后请中央领导和毛泽东见见江西党政军的干部,讲讲话。

结果,博古决定,只由他和洛甫出席,不准毛泽东参加。

从这以后,中央的会议就不让陈毅列席了。但毛泽东则接受了陈毅的建议,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苏维埃大会上作了3天报告,保持对群众的影响。

来源:飝翔的潘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