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较弱,感染蚊媒传播疾病后易发展为重症。
夏秋时节,
别小瞧花纹子叮咬!
它传播的可能是蚊媒传染病。
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覃佳宏提醒,
中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弱,
且有的患有慢性病,
被叮咬后可能感染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寨卡病毒等疾病的风险更高,
症状也会更严重。
这些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
花蚊子叮咬患病或潜在患病人群后,
再叮咬健康人进行传播。
病毒不耐热、不耐酸,
56℃的温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
70%的乙醇、1%次氯酸钠、
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01
为什么中老年需格外警惕?
1.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较弱,感染蚊媒传播疾病后易发展为重症。
2.慢性病影响: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加重蚊媒传播疾病的并发症风险。
3.活动习惯:晨练、傍晚散步等户外活动多,易暴露在花蚊子活跃时段,尤其是清晨和黄昏。
02
预防措施:从环境到个人防护
1.清除蚊虫滋生地:①定期检查清理家中花盆托盘、水缸、废弃容器等积水。②疏通排水:避免阳台、院落地面积水,疏通下水道。③管理盛水容器:水培植物每周换水,或投放灭蚊颗粒(如吡丙醚)。
2.物理防护:①居家防护: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可选含拟除虫菊酯的防蚊帐)。②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水池边长时间停留。
3.安全使用驱蚊产品:①驱蚊剂选择: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派卡瑞丁或柠檬桉叶油(天然成分,但效果较短)。②慎用蚊香:传统盘蚊香可能刺激呼吸道,尤其是有哮喘或慢阻肺的中老年人,建议用电蚊液,注意通风。
4.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补充B族维生素,慢性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减少叮咬后感染风险。
1.止痒消肿:用肥皂水清洗,冷敷或涂抹炉甘石洗剂。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2.警惕症状: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
覃佳宏提醒,
中老年人是蚊媒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预防的核心是“防叮咬+清环境”。
若需长期户外活动(如带孙辈玩耍),
建议随身携带驱蚊喷雾,
并选择浅色宽松的衣物。
如有慢性病或用药疑问,
务必咨询医生后再使用驱蚊产品。
若不小心被花蚊子叮咬
出现发热等症状,
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
并如实告知医生,
配合医院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进一步规范治疗!
来源:微万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