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8日讯夏日的晚风带着凉意,泰安市岱岳区文化馆黄前分馆却暖意融融。近日,一场以“夏日惠民·文化润心”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活动在这里热闹开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土手艺人、书画名家与乡亲们围坐一堂,让传统文脉在欢声笑语中流淌,让文化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8日讯夏日的晚风带着凉意,泰安市岱岳区文化馆黄前分馆却暖意融融。近日,一场以“夏日惠民·文化润心”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活动在这里热闹开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本土手艺人、书画名家与乡亲们围坐一堂,让传统文脉在欢声笑语中流淌,让文化惠民的暖流直抵人心。
演出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的戏台前围满了孩子,随着老艺人手中的皮影起落,灯影里的《麻塔的传说》人物活灵活现,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书画区墨香氤氲,艺术家们铺开宣纸,以黄前山水为灵感,勾勒出水库碧波、青山叠翠,字里行间满是对乡村生活的礼赞。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德友,现场和小朋友们手把手教起了“张氏面塑糖塑”基础手法。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旅岗副主办张仁利表示:“文化惠民不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而是要接地气、贴民心。让非遗‘活’在群众身边,让艺术走进日常生活。”
广场一角,太极拳爱好者身着太极服,伴着舒缓的音乐舒展拳脚,杨氏的圆润、陈氏的刚劲轮番上演,一招一式间,引得不少村民跟着比画模仿。
这场文化盛宴吸引了100余名黄前镇群众参与,从稚气孩童到白发老人,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一场活动,串联起传统与现代,连接起艺术家与百姓。而这场热闹的文化活动的背后,是黄前镇对“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的用心打磨。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党委宣传委员韩晓辉表示:“不光要让群众有地方玩,更要让文化能扎根。像古村乡愁博物馆这样的场所,既保留着乡村的‘老记忆’,又通过引入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资源,变成了群众能参与、能分享的‘新舞台’。”
闪电新闻记者 李翔宇 岱岳区台 刘战 宗世龙 王景晓 泰安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