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书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在杜甫的人生与诗章里,找到最生动注脚。史怀哲说理想须化入人格方有效,孔子谈五谷生长的波折,而杜甫,用一生诠释着耕耘的意义。
翻开书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在杜甫的人生与诗章里,找到最生动注脚。史怀哲说理想须化入人格方有效,孔子谈五谷生长的波折,而杜甫,用一生诠释着耕耘的意义。
杜甫,这位盛唐诗人,少贫且科举不第,却在读书与写诗的路上,从未停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他耕耘的自白。他遍历沧桑,献赋、为官、入蜀、漂泊,每一步都坎坷,却每一步都化作诗的养分。一千四百余首诗,如粒粒饱满的谷穗,是他耕耘的收获。“诗圣”“诗史”的赞誉,是时光对他深耕的嘉奖,让我们看到,无论环境如何,持续耕耘,终能让理想开花,让才华结果 。
他与李白的交集,更添人文况味。李白豪放不羁,曾以诗讽杜甫作诗苦,杜甫却在《天末怀李白》里,满是牵挂与理解。这背后,是两人对诗歌不同的耕耘方向:李白纵意洒脱,杜甫沉郁厚重,却都在诗的天地,收获了各自的璀璨。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见耕耘的多样 —— 或如李白天马行空,或如杜甫沉潜深刻,只要专注、坚持,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诗路上,走出独特风景 。
《新唐书》对杜甫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 的评价,元稹 “铺陈终始,排比声韵” 的推崇,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的赞叹,都是对他耕耘成果的肯定。杜甫诗里,有对社会的观照、对人生的悲悯、对理想的坚守,这是他耕耘时注入的深情与思考。他的诗,如五谷从播种到收获,经历风雨,终成滋养后人的精神食粮,让我们明白,耕耘不仅是付出,更是将生命体验、家国情怀,融入奋斗过程,收获的才不只是成果,更是精神的传承与永恒 。
从杜甫身上,我们读懂:人生如诗,耕耘是笔。无论身处顺逆,像他一样,以执着为墨,以岁月为纸,持续书写,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 “诗史” 华章,让耕耘的意义,超越个人得失,成为照亮时光的星火,告诉后来者 —— 每一分耕耘,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收获,都值得被珍视 。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