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平原西北部、泉齐沟南部、西干渠西部之间,有一处包括9座皇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共四种类型的建筑遗址群,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0余公里,它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共同形成了雄伟壮
在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平原西北部、泉齐沟南部、西干渠西部之间,有一处包括9座皇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共四种类型的建筑遗址群,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10余公里,它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其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它就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
2025年7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王陵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西夏王陵历史价值的肯定,也为其未来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海拔在1130~1200米之间,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营建年代约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存在于1038~1227年间,它与宋、辽、金并存,鼎盛时期控制河西走廊,最终覆灭在蒙古国的铁骑之下。它未入二十四史,留下了无数未解之继,而西夏王陵作为西夏文化的代表,着实见证了该王朝的历史兴衰。
自1971年对西夏王陵调查确认以来,相关部门一步步开始屡清陵区的布局及分布特点:每座帝陵都是坐北朝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它们吸取了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特长,再融合汉、吐蕃、佛教等文化元素进行了再创造。其建筑构件造型粗犷豪放,
墓道封土呈独特的鱼脊形,陵塔原为八角密檐塔,现仅存于夯士冢。因筑土时混入石灰、米汤等物质,故千年未长草、不落鸟,堪称奇迹。
比如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3号陵墓,其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远看如巨型土丘,近看可见鱼脊形墓道与夯土陵塔,于沧桑中透露着昔日的辉煌;再如西夏崇宗李乾顺的6号陵寝,陵园布局含马蹄形外城及阙台、碑亭、月城等建筑单元……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西夏王陵的宏伟壮观,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仅如此,还包括陵区出土的7100种馆藏文物:鎏金铜牛,迦陵频伽(秒音鸟)、绿釉鸱(chi)吻等文物,均印证了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位和高超工艺。
西夏王陵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17年挂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考古大发现……
西夏王陵不仅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来源: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