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映港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9 09:19 2

摘要:“秦皇岛的街头,有最美的依靠,女骑警的温柔像阳光照耀,小女孩的梦乡因它更美妙……”游客下车时因行李太多,女骑警帮忙抱起熟睡的孩子,温柔执勤尽显海边的小美好。

“雨天坚守,为群众撑起‘平安伞’……”北戴河区环海路上,突来的风雨中,警察撑起一把大伞为路过的市民遮雨,方寸之间体现着城市的人文关怀。

民警为路过的市民撑伞遮雨。

“秦皇岛的街头,有最美的依靠,女骑警的温柔像阳光照耀,小女孩的梦乡因它更美妙……”游客下车时因行李太多,女骑警帮忙抱起熟睡的孩子,温柔执勤尽显海边的小美好。

这两幅游客随手拍下的“剪影”,近期在社交媒体火爆出圈。镜头中,一个随手之举,一句温暖问候,彰显了秦皇岛这座爱心城市的幸福底色。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一点一滴浸润着港城沃土。

多年来,秦皇岛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崇德向善、互助友爱”的风尚已融入城市血脉,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立德树人

文明培育让向善种子发新芽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7月30日,抚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一场以“小手拉大手,共筑强军梦”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温情启幕。

好人是看得见的标杆,榜样是最明亮的灯塔。近年来,秦皇岛市持续推进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工作,出台《秦皇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定期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

志愿者给夏日户外工作的环卫工人送上清凉饮料。

港城涌现出张鹤珊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8人;李秋杰等省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41人;范木兰等4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毛艳辉等171人荣登“河北好人”榜;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创新研发生产团队被评为“燕赵楷模”;刘宇真等3人获评河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他们或坚守在平凡岗位,或挺身于危难之际,或奉献于无声之处,用一个个质朴而坚韧的身影,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社区设立“清凉驿站”,环卫工人、农民工、快递和外卖小哥在这里能免费取用矿泉水。

文明薪火代代相传,崇德向善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童心。中小学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榜样如炬”活动中,30余名道德模范寄语全市青少年,号召他们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推动各大中小学校构建“活动思政、实践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多位一体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近年来,秦皇岛市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6人。

强基赋能

文明实践让惠民服务“沉下去”

一曲悠扬的渔歌,将观众的心绪牵引至辽阔无垠的碧海蓝天;一支《亲吻祖国》舞蹈,舞者的曼妙舞姿倾诉着对祖国的赤诚祝福;一个由村民自编自演的小品,用鲜活的演绎,将“移风易俗”的理念悄然浸润观众心田。

夏日傍晚,在北戴河区和卢龙县的“四季村晚”活动中,志愿服务、移风易俗与非遗展示、文艺展演相结合,文明实践与群众需求“零距离”对接,让文明新风在基层落地生根。

志愿者为游客处理伤口。

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秦皇岛市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等方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以实践阵地为平台,全市常态性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普法宣传、健康义诊等各类活动,传播党的新思想、新政策,讲述身边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为游客指路。

截至目前,秦皇岛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555个;建设燕山大学、海港区植物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9个,长城沿线、旅游线路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带7个;打造“爱心小院”“文明驿站”“‘夕’望驿站”126个,以“微阵地”激活“大文明”,文明实践阵地服务功能愈加完善。

志愿者引导游客和市民有序乘车。

青龙满族自治县打造“爱在满乡”品牌,医疗服务队深入216个行政村开展义诊,近2万人次受益;海港区“小候鸟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提供生活照顾和学习辅导,受益儿童达5000余人次;北戴河区“福分制”、海港区文明积分制等模式,以创新手段赋能社区管理,培育文明淳朴乡风民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常态长效

文明创建让幸福生活看得见

这个夏天,海港区石门寨镇房庄村的“无动力亲子乐园”“高空漂流”“山水围炉营地”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2014年以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水细流,青壮出走空巢留’。”房庄村党支部书记房文平介绍,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后,房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文旅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村民参与多措并举,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人均收入节节攀升。

志愿者为黄土营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

房庄村的蝶变,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动缩影。常态长效,文明创建重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围绕建设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秦皇岛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常态治理污水跑冒、窨井盖维护、道路破损老化等“城市顽疾”,系统推进城市更新整理,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自从小区改造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暴雨后的积水问题了。”海港区河涧里小区居民王晓玲说。

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秦皇岛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继2017年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连续三次获此殊荣。

海港区河东街道工人北里社区联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志愿者团队开展以“童心向党·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课堂。(图片由记者 陈立桐 通讯员 曹建雄 吴宇涛 提供)

目前,秦皇岛拥有“全国文明村镇”28个、“全国文明单位”23个、“全国文明校园”7所、“全国文明家庭”3个,已成为集“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于一身的宜居城市。

荣誉背后,是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的持续跃升。理想信念教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建设、廉洁政务环境建设、城市治理能力建设等工作不断深化,塑造了城市“软实力”与“硬环境”的“双提升”。“下楼能买菜,转角到公园,顺路取快递,隔壁是诊所”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从“面子靓丽”到“里子厚实”,从“浅尝探索”到“深耕细作”,从“独善其身”到“众行致远”,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场润物无声的持久耕耘。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