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携手谱华章 双拥之光照河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9 12:15 2

摘要: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举行,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市军民共同的奋斗和追求。

军民携手谱华章 双拥之光照河东

——我市扎实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 孙 雄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京举行,我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市军民共同的奋斗和追求。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紧密结合,全面落实拥军优抚各项政策,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持续奏响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工作最强音。

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双拥工作新格局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7月31日,市委议军会议暨军事日活动举行。会议强调,要加强军地协作,巩固拓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用心用情做好双拥工作,紧盯官兵“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营造“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浓厚氛围;引导驻运部队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为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维护平安稳定作出新贡献。

我市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管武装双重领导、党委议军、工作述职、现场办公、军事日等制度,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军地互相支持、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和运城军分区领导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将双拥共建工作列入《中共运城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加以落实。

为保障双拥工作顺利开展,我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层武装工作的意见》《拥军支前协调制度》《军地合署办公制度》《走访慰问工作制度》等制度性文件,使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同时,成立市双拥工作服务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双拥工作,将支持部队改革建设、春节及“八一”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等双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做到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经费保障、办公场地“四到位”。

双拥工作既要政府主导,更要社会协同。我市正构建“1+N”拥军体系:以政策法规为引领,以企业、医院、学校等N个拥军主体为支撑,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化服务格局。目前,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面向全国退役军人优待证持有者推出拥军优属优待措施300余项,服务内容涉及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培训、观光旅游、酒店住宿、餐饮美食、生活服务、文化演出等多个方面。

落实双拥政策

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拥军优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体现在点滴行动中的真情实意。

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西北侧,一座占地207.4亩的现代化民兵训练基地巍然矗立。该训练基地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训练、消防救援训练、应急力量训练、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等于一体,对我市全面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市秉持“部队所需就是拥军所向”工作理念,全力以赴支持部队战备训练和军事保障设施建设。认真开展兵役登记,连续4年被省军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狠抓民兵调整改革,民兵支战援战能力持续提升。落实保障性经费支持部队建设投资1亿余元,划拨军事用地367亩,修建部队进出口道路、战备公路48公里,保障部队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1170人次。协调经费1500万余元,为部队购置应急应战装备。运城市民兵综合训练基地建成投用,建设标准全省领先。 争取国债资金5000万余元建设市荣军医院新址,今年年底将竣工投用。

从聚焦“前线”“前沿”“前哨”解难题,到紧盯军人“后路”“后院”“后代”办实事,我市拥军支前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完善优先、优惠、优待的褒奖措施,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就业创业、待遇保障等工作,解决现役军人后顾之忧,拥军优属展现出新的作为。市委、市政府和运城军分区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运部队官兵“三后”优待工作的意见》,真情实意为官兵排忧解难,鼓舞和激励驻运部队官兵积极投身改革强军的实践中。推出“三后”暖心工程:落实军转干部“直通车+积分选岗”机制,实现行政(参公)单位安置率100%;协调无业随军家属就业上岗6人,发放未就业家属补贴265.91万元;构建军人子女“优质校对接+升学优待”体系,336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绿色通道,57人中考高考加分。在社会力量创新参与方面,山西盈康一生总医院推出“三优服务”:门诊零等待、住院全陪护、费用有减免。在社会协同方面,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构建起“医疗+教育+法律”三位一体服务网络。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文化拥军活动,组织文艺团体深入部队慰问演出,为官兵们送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开展送图书进军营活动,为部队图书馆充实书籍,丰富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支持部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进军民之间的感情。

营造浓厚氛围

增强全民双拥意识

国防人人有责,双拥处处有情。为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我市坚持把国防、双拥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拥军爱民的浓厚氛围。

漫步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双拥宣传牌。景区入口的国防教育宣传栏、公交站牌的双拥标语、校园走廊的军事主题宣传画……2020年以来,全市新建5座双拥主题公园、6条双拥景观道路,将国防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到生活场景。

我市将国防教育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构建起“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在理论层面,将国防教育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市县两级党校挂牌成立14所国防教育学院,对科级以上干部开展轮训。在传播层面,举办国防讲座、双拥模范宣讲活动11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次;多形式宣传运城籍“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柳永忠等典型事迹。同时,评选“最美拥军家庭”“最美军嫂”各4人;评选省级、市级、县级“最美退役军人”81人;为1455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的家庭送去喜报;打造双拥主题宣传教育基地,联合文旅部门开展“运城文旅大拥军”等活动,出台优惠政策的旅游景区(教育基地)43个;建立双拥示范社区、双拥示范商城等双拥示范单位……

全市人民对军队的拥护与支持,换来的是部队对人民深厚的感情。驻运各部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全市经济建设,投身助学、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近年来,驻运部队参加驻地重点工程建设100人次、20车次,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15次,植树造林200余亩;帮扶14个村,开展帮扶项目13个,投入帮扶资金330万余元、协调资金500万余元,帮扶脱贫户347户、1041人;援助贫困村中小学校10所,捐资助学100万余元,资助贫困生576人次;部队军史馆、武器装备陈列等场所向社会开放30次、接待人数3万余人次,支持驻地学校军训学生39次、25万余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5起;配合地方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开展城市治安巡逻,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如今,全市人民与驻军官兵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军政军民始终保持着鱼水般的深情厚谊,大家共同用热情和行动续写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诗篇。下一步,我市将以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新的起点,不断创新双拥工作思路,丰富双拥工作内涵,提升双拥工作水平,持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让双拥之花在河东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努力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运城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