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老乡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我在通贤鸿星尔克卫星工厂等你哟……”日前,在抖音直播间,省人大代表关祖苹一边为工厂“招贤纳士”,一边用镜头呈现工厂实景:整洁的车间、专注的工人、人性化的管理细节。 从遴选点位到改造厂房,从招工困难到高效运转,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老乡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我在通贤鸿星尔克卫星工厂等你哟……”日前,在抖音直播间,省人大代表关祖苹一边为工厂“招贤纳士”,一边用镜头呈现工厂实景:整洁的车间、专注的工人、人性化的管理细节。 从遴选点位到改造厂房,从招工困难到高效运转,卫星工厂的蝶变见证了通贤镇人大和人大代表履职担当,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代表智定“家门口”:18场协商绘就卫星工厂选址蓝图
“交通便利只是基础,更需算清民生账,要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的机会!”通贤镇党委书记、县人大代表李涛信心满满,“金刚村的废弃面粉厂改造后,既能辐射18个村(社区)的劳动力,又可以盘活闲置资产……”
工人忙碌生产。通贤镇供图
工厂选址,需多方衡量,慎之又慎。镇人大主席团主动出击,组织代表化身“智囊团”,连轴转召开18场院坝协商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实地踏勘地块,将交通条件、劳动力覆盖、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反复“过秤”,最终决定将废弃面粉厂改造为现代厂房。随着85万元改造资金的注入,2024年8月废弃面粉厂正式改建、10月全面投用。
代表化身“招工员”:贴心破疑铺就百余人就业暖心路
“在屋头上班都能月薪5000元?莫不是骗子吧!”卫星工厂招工伊始,不少村民心里直打鼓,犹豫不决,不肯来应聘。
面对疑虑,代表们主动转换角色,成为招工引才的“先锋队”。他们深入村组院落,精准摸排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家、站”及各类村民议事场合,为村民掰开揉碎讲岗位、算待遇,消除信息壁垒;针对部分村民的观望心态,更是“一对一”答疑解惑。短短两周,报名人数突破200人,130名乡亲成功上岗,有效解决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这个活路还是比干农活轻巧,我培训三天就能上手!”流水线旁,工人杨小艳笑逐颜开,“家门口的卫星工厂,挣钱顾家两不误!”
代表下沉“解难题”:6条建议打通工厂运转“中梗阻”
“如果适当放宽招工的年龄限制,可以招到更多的工人。”“建议工厂优化打卡制度,为工人接送学生提供便利。”今年8月,代表们再次来到卫星工厂,开展“头脑风暴”,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工厂运转,贵在血脉通畅。代表们发扬钉钉子精神,定期深入车间一线视察调研,他们聚焦原料供应链的“生命线”、生产流程的“微循环”、员工技能的“加油站”、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等关键环节,与企业负责人、班组长、一线工人面对面深挖痛点,点对点开出良方。视察调研成果迅速转化为6条代表建议,推动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靶向施策,有效解决了“校门口时钟”与“车间打卡钟”赛跑冲突、本地“银发力量”渴望融入却受制于准入门槛等棘手问题,营造出优质发展环境,为工厂高效运转扫清障碍。
代表云端“打广告”:直播引回12名青年返乡筑梦
“工资待遇怎么算?”“每个月能休息几天?”“工作环境怎么样?”在关祖萍的抖音直播间,热心“粉丝”接连提问。
为擦亮工厂名片、筑巢引凤,关祖苹等新农人精心策划,用心拍摄宣传短视频,并多次到卫星工厂开直播。这些充满“烟火气”“奋斗感”与“代表心声”的影像,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不仅有效宣传了工厂形象,更直观展示了家门口的优质就业机会,如同点亮了返乡的灯塔,目前已成功吸引12名青年返乡就业。
“只用时2个多月就建成投产,预计2025年生产鞋面900万双(套),远超预期;81名工人长期在工厂打工,人均月工资达4000元左右。”卫星工厂负责人龚平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潘政吉、何忆)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