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坚守14年!福州这里,火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09 14:15 2

摘要:“当时门槛都被踏破了。”林龙锦回忆祖父创馆时的盛况。白天,70岁的老人为挤满屋子的村民和学生找书,深夜最后一个关灯,这份热忱也在林家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

闽侯县白沙镇马坑村88号

白沙湾图书馆

林龙锦已握着扫帚清扫庭院

电热水壶的咕嘟声与扫地的沙沙声交织

成为这座乡村图书馆晨曲的前奏

清晨6点开门

烧一壶开水

将3万余册图书擦拭归位……

自2018年接过接力棒

图书馆第三代管理员林龙锦

始终保持着祖父传下的习惯

14年来

这座3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

像是一粒种子

在三代人的浇灌下

成为滋养整片乡土的文化绿洲

一家三代

全心守护乡村图书馆

「READING」

2011年春

林龙锦的祖父林礼兴在隔壁镇

目睹村民沉浸阅读的场景后

毅然将自家一层300多平方米的房屋

改造成白沙镇首个公益图书馆

“当时门槛都被踏破了。”林龙锦回忆祖父创馆时的盛况。白天,70岁的老人为挤满屋子的村民和学生找书,深夜最后一个关灯,这份热忱也在林家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READING」

在祖父“做点实在事”的嘱托中

林龙锦的父亲林岳铿接过接力棒后

将图书馆规模扩大

林岳铿将图书馆书架从1个扩展至20余组,藏书量从2000册激增至3万余册,涵盖农技、文学、少儿等18个类别。

林岳铿还建立“村民点单、书屋买单”的购书机制,马坑村400余户村民至今保留着他的手机号,需要什么书一个电话就能送到田间地头。

「READING」

父亲务实作风深刻影响着林龙锦

也让他下定决心

成为图书馆的第三代管理员

去年,林龙锦还将自家卧室改造成少儿图书分馆。现有的2000余册儿童读物中,既有他自费购置的科普绘本,也有社会各界捐赠的经典读物。

暑期以来,少儿分馆里总会响起清脆的童声。原来,林龙锦四年级的大女儿也成了“小小管理员”,不仅将自己珍藏的《山海经》系列放进书架,更会仔细观察同龄人的阅读偏好,主动向他们推介自己最爱看的书籍,复述出最精彩的章节。

注入新活力

阅读空间成综合服务平台

「READING」

依托在闽侯卫健系统的工作资源

林龙锦为图书馆注入新活力:

重阳节为老人义诊

拗九节他举办健康讲座

这种将专业资源融入公益服务的创新,延续着林家“因地制宜办实事”的家风,也让图书馆从单一的阅读空间转变为综合服务平台。

村民林依姆感慨:“以前来看书,现在还能量血压、听讲座,比诊所还热闹。”

“影像+书籍”

解锁新的阅读方式

「READING」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林龙锦的镜头里装着闽侯的山水人文:昙石山遗址的陶片纹理、孔元村古厝的飞檐翘角、大湖乡的雪峰茶田……

当读者被这些照片吸引时,他便会翻开《家住闽侯》《侯官文化概论》等书籍主动为他们逐页讲解。

这种“影像+书籍”的解读方式,让侯官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摸的陶片纹理、可感知的飞檐弧度、可品味的茶田清香。

林龙锦说:

“照片是文化的眼睛,书籍是文化的血脉

当两者相遇,历史就有了温度”

开发图书馆线上模式

「READING」

下一步,林龙锦计划联合高校资源,开发线上模式,让村民可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图书点单、健康咨询、文化活动报名等操作。

他计划举办更多的公益活动

比如春季联合农技站开设“田间课堂”

夏季打造“夜光图书馆”

让乡村阅读的种子长出最茂盛的枝桠

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兰超 邱泉盛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若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