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任平生”三字,道出了一种最通透的活法——不是与风雨对抗,而是坦然接纳风雨的来临。真正的成熟,不是掌控一切,而是懂得生活本就充满变数、遗憾与差异。与其执着较劲,不如学会接纳。允许命运的无常,允
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任平生”三字,道出了一种最通透的活法——不是与风雨对抗,而是坦然接纳风雨的来临。真正的成熟,不是掌控一切,而是懂得生活本就充满变数、遗憾与差异。与其执着较劲,不如学会接纳。允许命运的无常,允许自身的不完美,允许他人与自己不同,这才是与世界温柔相处的方式。
生活的剧本,从来不由我们亲手书写。木心曾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年轻时总以为只要计划周全、努力拼搏,就能避开所有坎坷。可经历多了才明白,意外才是常态,无常才是底色。史铁生21岁那年突遭双腿瘫痪,命运将他推入深渊。他曾愤怒、绝望,在地坛中日复一日地徘徊,质问为何是自己承受这一切。直到某一天,他看见园中那棵历经雷击虫蛀却依然在春天抽出新芽的老柏树,心中豁然开朗:“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他不再抗拒现实,而是把轮椅当作新生命的起点。他在文字中行走,在思想中飞翔,写下了《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作品,给予无数人力量。他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份从容,正源于他对无常的接纳。
生活中,谁不曾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场感冒打乱考试节奏,一场暴雨取消期待已久的旅程,一个转身便是一生不见。有人因航班延误暴跳如雷,有人因项目失败一蹶不振,有人因离别久久无法释怀。然而越抗拒,痛苦越深。如同握紧的沙,越是用力,流失越快。允许无常发生,并非认命低头,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份弹性。航海者不惧风浪,只调整航向;园丁不怨暴雨,只在雨后培土。接受“计划赶不上变化”,才能在风雨中稳住心神,继续前行。生活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允许忘词,允许跑调,允许灯光骤灭,你才能在不确定中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
莫言说:“人生是拿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可太多人困在“必须完美”的执念里。周迅年轻时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句导演的点评能让她彻夜难眠。她拼命练习,力求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结果反而显得僵硬做作。直到前辈点醒她:“连赫本都有缺点,接受不完美,才能更自然。”她开始放下执念,不再追求完美,而是投入真情。于是,《李米的猜想》里的疯癫出租车司机,《红高粱》中泼辣率性的九儿,成了观众心中的经典。她说:“允许自己演砸,就像给紧绷的弦松劲,反而能弹出更动听的音。”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一颗痣自卑,为一次失误怯场,为一个选择悔恨半生。可完美本就不存在。月亮常缺,花开必落。你的不完美,恰是你的独特印记。允许自己偷懒,不必每天打鸡血;允许自己软弱,不必假装坚强;允许自己平庸,不必样样出众。丰子恺说:“圆满是理想,残缺是现实。”接受残缺,才能在真实中活得舒展自在。
梁漱溟与胡适学术观点截然相反,一个尊传统,一个倡西化,却始终彼此尊重。有人问他为何不反驳胡适,他笑答:“各有各的道理,何必争对错?允许别人不一样,心才能平和。”生活中太多纷争,源于“不允许不同”:父母不许孩子选“不稳定”的职业,朋友不许你有不同爱好,伴侣不许你有自己的空间。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你喜欢朝阳,他偏爱星空;你求安稳,他愿闯荡;你觉得茶淡,他却品出甘甜。没有对错,只是不同。
一对老夫妻几十年相伴,习惯迥异:他爱浓茶,她喜淡饮;他早起遛弯,她晚睡读书。他们从不强求改变,他泡茶时为她备温水,她熬夜时为他留灯。问及相处秘诀,她说:“允许他和你不一样,日子才太平。”允许不同,不是放弃立场,而是明白“你有你的渡口,我有我的归舟”。不必强加标准,也不必因差异焦虑。河流或急或缓,终归大海。尊重他人节奏,理解世界多元,这才是成熟的分寸。
允许一切发生,如同允许春天花开,秋天叶落,晴天有光,雨天有声。成熟不是变得坚硬,而是内心生出弹性——能接纳无常,包容瑕疵,尊重差异。当你学会允许,便会发现:雨后有虹,不完美中有真实,不同的声音让世界更丰富。不较劲,不拧巴,与生活温柔相待,在无常中寻得自在,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