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感谢信,西宁已收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0 04:04 2

摘要:8月5日,大通县人民医院党务办公室收到靳先生从河北衡水寄来的感谢信。信中,靳先生用“重新点燃生命的灯盏”形容一场救援:“谭医生让我懂得,医者仁心从不是口号,而是对陌生生命无条件的尊重与护佑。”

本报记者 陶 然 实习记者 张富昭

夏末初秋,两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跨越千里,牵出两段关于青海人的暖心事迹。

8月5日,大通县人民医院党务办公室收到靳先生从河北衡水寄来的感谢信。信中,靳先生用“重新点燃生命的灯盏”形容一场救援:“谭医生让我懂得,医者仁心从不是口号,而是对陌生生命无条件的尊重与护佑。”

7月31日21时许,北京开往西宁的Z151次列车在夜色中疾驰。8号车厢里,68岁的河北游客靳先生突发疾病。他脸色惨白如纸,双手紧捂胸口,剧烈的绞痛让他冷汗淋漓,呼吸也变得急促而微弱。

“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住,眼前阵阵发黑,连哼一声的力气都没了。”事后靳先生回忆起那惊魂一刻,仍忍不住攥紧拳头。同行友人顿时慌了神,急忙向列车员呼救。

此时,在5号车厢的西宁市大通县人民医院医生谭春艳,刚安顿好孩子,就听到列车员寻找医务人员的广播,职业本能让她立刻起身。“我是医生。”简单四个字后,她快步穿过拥挤过道,奔向3节车厢外的生命呼救。

谭春艳赶到时,靳先生的额头已满是豆大的汗珠,脉搏微弱且跳动毫无规律。“别怕,我是医生……”她一边轻声安抚,一边迅速俯身为靳先生检查。从家属处得知靳先生有心脏病史,装过心脏支架,还患有糖尿病后,结合症状,谭春艳判断是心脏问题,情况十分危急。

得知靳先生携带有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美托洛尔片,谭春艳马上指导他用药,同时让同行友人帮忙解开靳先生的衣领,保持呼吸顺畅。接下来的15分钟里,她始终蹲在座位旁,一边监测脉搏呼吸,一边轻声安抚。

病情稍稳后,谭春艳深知列车上医疗条件有限,她立刻与列车长沟通:“患者需尽快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加重。”经协调,列车决定在前方安阳站紧急停车,并提前联系急救人员。

22时15分,列车抵达安阳站,谭春艳和患者家属一起,搀扶着患者踏上站台,详细向急救人员交代病情,还留下联系方式:“随时找我了解细节。”

5天后,收到那封跨越一千五百公里的感谢信时,谭春艳只是腼腆地笑着说:“换谁都会这么做,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

时间往前拨转一个月,关中平原正经历着40℃的炙烤。6月底的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小村镇南谷米寺村,80岁的谷翥明老人站在自家麦田边,望着沉甸甸的麦穗却一筹莫展。

他家的麦田和邻居的菜地紧紧挨着,收割机进不来,想人工割下麦穗再找机器脱粒,跑了几天也没人愿接这“零碎活”。

“眼看麦穗要掉地里,我这心里像着了火。”老人用袖口抹着额头的汗。

就在这时,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的农机手吉孝林驾驶着收割机来到了村里。这位常年奔波在跨区作业路上的“高原麦客”,听闻老人困境后二话不说,当即决定帮助老人。

烈日当空,吉孝林的脱粒作业却一丝不苟。他娴熟地操控着机器,确保每一株麦穗都能颗粒归仓。当最后一袋麦子装好时,老人颤抖着双手递上酬劳,却被吉孝林婉言谢绝:“老人家,您年纪大了,这钱我不能要!”

这份来自青海高原的温暖让谷翥明老人久久不能忘怀。他铺开信纸,用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对这位青海汉子的感激之情。信中,老人称赞青海农机手吉孝林展现的“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精神,认为这样的善举值得全社会点赞。这封饱含深情的信件,从八百里秦川出发,最终抵达了雪域高原。

采访时,电话那头的吉孝林正忙着在甘肃收割:“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我爸妈也在老家种地,看见谷大爷就像看见自家老人。”而谭春艳刚查完房,白大褂口袋里还揣着靳先生的感谢短信:“其实我没做啥,就是做了该做的事。”

两封感谢信,两个普通人,在不同的坐标上演着相似的温暖。从列车上的生死救援到麦田里的守望相助,青海人的善意跨越了山川湖海,让这个夏天的清凉夏都有了更动人的注脚。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10日 第2版:省内要闻)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