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无忌和赵敏远走西域的消息传来时,长安的风都是松动的。周芷若留在峨眉的房间冷冷清清,窗外鸟都没叫一声,玉佩滑落砌石,响得尖锐。那些属于她的归处,如烟似雾。峨眉掌门的位置丢了,昔日师门的威望成了别人笑柄。她这一年,算起来不过二十,却好像什么都没了,一身的得失像雪
张无忌和赵敏远走西域的消息传来时,长安的风都是松动的。周芷若留在峨眉的房间冷冷清清,窗外鸟都没叫一声,玉佩滑落砌石,响得尖锐。那些属于她的归处,如烟似雾。峨眉掌门的位置丢了,昔日师门的威望成了别人笑柄。她这一年,算起来不过二十,却好像什么都没了,一身的得失像雪堆塌陷,没点力气。
有人会问,她还能去哪呢?其实真没地方。师父灭绝师太化灰了,峰顶的竹林空落落。张无忌跟赵敏牵着手,留的背影也看不清。清冷的夜里,她偶尔琢磨起夜色深重时的路,想着要不要干脆下山隐了。可人总得活着,活着就得有牵挂。
这回“巧了”。汉水边上,雨没下透,兵马污泥里冲出些旗子。陈友谅,在风里露出那张脸。真巧,还是老熟人。陈友谅曾是成昆弟子,那几年在江湖上跟蟒蛇一样,东缠西咬,弄得乌烟瘴气。后来混不下去,摇身一变成起义头目。人说,这年代生死一线,见不得光的事多了算什么?
周芷若见到陈友谅时,心底一堆嘀咕。都不是干净人,一个是被师门丢弃的孤女,一个是人人喊打的恶名。可陈友谅能吹会道,见周芷若长得好,又有点武艺,捧得跟宝贝疙瘩似的。她坐在军帐里,看着陈友谅两眼贼光,说到底,就是彼此都没退路。你说结盟算吗?大家心里都藏着算盘。
她其实没多少选择,干脆点头了。陈友谅觉得天上掉馅饼,队伍里立马热闹起来。说起来陈友谅懂点江湖打杀,在起义军里算有脸人。这几个月混得风生水起,据网络爬虫查到的数据,江西那边抢地盘,三个月里拉了上万兵马,成了朱元璋一大劲敌。那时他手下将军五十余员,粮草、甲胄都齐。周芷若也成了这些人里独一份的角色。
两人一拍即合,陈友谅的队伍人心气又涨了一层。有人说周芷若不就是想再次做皇后?其实未必。也许更想让那些曾经背叛过她的人付出点代价,尤其是张无忌。谁能想得到,峨眉派掌门会变成起义军中的一副旗子?网上流传——那阵风头正劲,江西、湖北一带三四个月打得沸反盈天。
她和陈友谅相处过程,说是相安无事也未必。说心里话,她看不上这男人,心底的傲气老拦着她低眉。但人真到了绝路上,什么矜持脸面都低了下去。不信你看,明明厌恶却还要天天同食同寝。陈友谅有点手段,常常软硬兼施:一会柔情似水哄着,一会训斥如仇。她开始要强,可久了也习惯了。她不是金刚石,终究全被岁月磨平了棱角。齐云山那条小路上,她夜里还时常出神。
陈友谅懂煽情。有一次,大帐里推杯换盏,一个立功的副将被叫进来,陈友谅指着周芷若,说你陪陪人家。她呆住了,转身想走。可他压根不管她愿不愿意,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是一家人。那一刻,她心碎了。她见惯了江湖里的风雨,可没见过这样偷人的人心。她挣扎一整夜。后来,还是走了过去。第一次做这种事,她泪眼朦胧,心想:怎么会这样呢?但人如果真到绝境,是不是就只能这样?
后来又有第二次、第三次!将军们都感恩戴德,陈友谅收下全部忠心。网上2024年披露的文献记载——那一带几位主要将军之后相继变为陈氏死党,连带数万人马,三省地界不敢轻易犯他锋芒。其实她明白怎么回事,全都是筹码。她这个人也怪,有一阵,下不了狠心咬死不干。又过了一阵,反而麻了,对什么都能装糊涂。有人说,这种磨损才是真绝情。
夜里她想着张无忌。有人砸门就叫她,诸将军心里都狂热,榻上的男人浮现的都是她身影。陈友谅冒充情深,却隐藏心毒。他早把周芷若当成玩物,不会真让她母仪天下。可周芷若偏还心存希望,觉得有朝一日,自己肯定能出头,一雪前耻。
真是讽刺。她天天泪流,却还幻想能有出头那天。有人说她该自强,但换个角度,这不过是个无家可归的年轻女人而已。她做了违背心意的事情,心却彻底死过一轮。站在山头,她问自个儿:“如果当年张无忌选了我,会不会就不至于这般?”
其实,一开始张无忌没有野心。她恨他的优柔寡断,也怨赵敏的狡黠。二十出头的年纪,在男女之间盘旋打转,本来自认能活得像烈火,后来却像飘灰。峨眉的晨钟暮鼓,都敲不回她那个少女时的影子。
有时候,她深夜看军火堆,想逃。可跑了又能去哪?到处都是人的眼睛,哪里才是真正的出口?陈友谅早把每个出口堵死了,谁背叛了都得死。
但也有人说,周芷若是野心大。她嫁过宋青书,后来又和陈友谅好。当心爱变为仇恨,所有柔情都能变成利刃。她确实主动请求去“陪”将军,这可谁信?明明是被逼无奈。可是,有时候她自己都说不清楚,是不是心里还留着盼头?是不是觉得有朝一日风水轮回,总得让张无忌、赵敏尝尝报应的苦头?真说得清谁先辜负了谁?
事情到头却没如她所愿。陈友谅最后兵败,死在鄱阳湖。朱元璋的势力扩得大,江西一路打过来,陈友谅中箭落水,网上考古通报数据还记载过那年湖面血流成河。有人说周芷若全身是胆,为何临阵却没逃走?其实没那么简单。她眼看一切都塌了,心底的那点恨意,突然也没了出处。
倘若仅凭武功,她随时可遁走。可有些时候,人的心死比身死更早。她本可以活下去,却在乱军之后独自一人了结。没人记得她最后一刻在想什么,也许心早已麻木。
**期间网上还有另一番说法。有人猜,周芷若要是肯认输,依她的聪明反而能活得久一点。可命运偏不给她留余地。**
现实如此—水没淹没一切,名字只是浮萍。陈友谅死后,起义大势逆转。朱元璋后来做了皇帝,江湖上再没人记得有个周芷若。新史料偶尔夹杂着关于她的只字片语,讨论她的下场,却无几人真正关心她的来处。
但也有些异议说,她活其所不能忍,死其所能死,其实比那些苟活的人痛快。不少网络历史社区在讨论,峨眉旧地的庙宇里,也许还藏着她遗弃多年的佩剑,但剑锈了,没人去擦拭。谁说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模样?有时候选择妥协,也许,一样不是错。
经过无数的背叛与被背叛,最终一切都变作了风声。少年时的得失、恩怨、野心、恨意,有些停在了时间里,有些被人随意丢弃。周芷若的故事,最后竟像一场潮湿雾气,明明看得见,伸手却抓不住。
来源:李姑娘谈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