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规范我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疑似病例转出、出院或死亡后的终末消毒工作,有效切断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我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疑似病例转出、出院或死亡后的终末消毒工作,有效切断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收治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疑似病例的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病区,以及执行消毒操作的保洁服务部门/指定消毒人员和进行监督指导的院感管理人员。
3. 职责分工
院感管理科: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及效果评价。对终末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临床科室(护士长/当班护士):负责及时通知保洁部门/指定消毒人员启动终末消毒程序,并配合隔离病房、清空物品及医疗废物的初步处理工作。保洁部门:负责具体执行终末消毒的全部操作流程,并负责消毒剂、防护用品及相关工具的规范管理与维护。4. 操作流程
4.1 启动时机
患者确认出院、转科后,由病区护士长或责任护士立即通知保洁部门。消毒工作应在患者离开病房后2小时内启动。4.2 消毒前准备
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一级防护标准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外科口罩、必要时护目镜/防护面屏、乳胶手套、防水靴套等全套个人防护用品(PPE)。物料准备: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现场配制)、75%医用酒精、过氧化氢类空气/物表消毒剂。用物:专用清洁车、不同颜色标识的抹布和拖把、专用桶、医疗废物双层黄色包装袋、“感染性废物”标识、“正在消毒,请勿入内”警示标识牌。环境准备:在病室门口悬挂“正在消毒,请勿入内”警示标识。关闭门窗、空调及新风系统,停止空气流动。清理患者个人物品,将所有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封装,尤其注意锐器。4.3 消毒方法与标准
4.4 消毒后处理
通风:消毒作用时间到达后,打开门窗,机械或自然通风2小时以上,直至无刺激性气味。清洁:通风后,用清水再次清洁物体表面和地面,去除消毒剂残留。个人防护用品处理:按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流程脱卸PPE,并投入黄色医疗废物袋。用物处理:消毒用具在指定区域进行浸泡消毒(如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30分钟)后,清洗干净,倒置晾干,集中存放。5. 效果评价
消毒结束后,由院感管理科人员或其授权人员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对5个以上高频接触点(如床栏、门把手)进行洁净度检测。必要时(如发生暴发),进行环境微生物学采样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要求,并记录于《终末消毒效果评价表》。6. 记录与归档
每次终末消毒均需由执行人与监督人共同填写《特殊感染病房终末消毒记录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科室、床号、消毒员、监督员、消毒剂名称/批号/浓度、各环节作用时间、通风时间、效果评价结果等。记录单由科室护士长签字确认后,一份科室留存,一份交院感管理科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来源:容颜健康美容